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021-09-03杨静宇
杨静宇
摘要:物理学科在高中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直接的作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兴趣是人类探求知识的内存动力,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从而学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阐述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引言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如果学生对物理学科有了兴趣,就会专心致志地去钻研它。这对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增强理解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的意义
(一)高中生刚刚从初中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对于新事物以及新的环境有一定的好奇心,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发现物理学科的乐趣,愿意主动学习物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物理学科学习的积极性是推动高中物理学科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高中学生在进入高中以前所接受到的教育方式都不同于高中,高中学习更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许多教师都会在课前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自主完成,但是只有学生对该学科有兴趣,学生才会自主学习,相反的,如果学生对物理学科没有兴趣,那么学生会对该门课丧失学习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倦的心理,严重阻碍高中物理教学的进步。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把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能把理论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把生活融入物理,讓物理走进生活。这样就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分析、去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要以现实生活为题材,以生动的生活实例为媒介,广泛激发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热爱物理、探究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有很多,例如,教学惯性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在乘车时从车启动或刹车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惯性,学生的一次亲身体验要胜过教师的多次讲解。把物理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去思考分析,让学生参与到案情的分析中来,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既掌握了相应的物理知识,又能感觉到物理知识是很有趣也很有用的。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生动、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能把真实的生活场景进行活化,将一些物理问题融入到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能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共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新知识中去,达到思维活跃的最佳状态。例如“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既抽象而且在中学物理实验室又不能进行实验,我就利用flash课件向同学们模拟展示了α粒子散射实验的各种情形,从模拟实验中让学生分析得出了α粒子散射实验的几个结论,课件中的动画立体感很强、形象生动,增强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认识到学生主动性的提高对学习效率的帮助作用。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引导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对知识进行直观的探索,学生对知识亲自学习与探索,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透彻的理解和扎实的记忆。将学生参与到物理教学中,可与教师之间产生互动教学,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与掌握状况可以直接的反馈给教师,教师能够及时的在课堂中对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好的地方进行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高中物理必修二《动能与势能》课堂教学中,势能的定义为物体由于具有做功的形势而具备的能,动能定义为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教师可引导学生对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定义以及具备能量的原因进行分析,再通过对动能的定义引导学生对势能与动能之间的转换进行探索,如在某一高度的一个小铁球具备重力势能但不具备动能,在小铁球逐渐掉落的过程中动能逐渐增加,直至落到地面静止小铁球的重力势能与动力势能都为零。在小铁球的掉落过程中重力势能逐渐转换成动能。总而言之,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导地位,引导启发学生学习,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可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效率。
(四)丰富物理课堂教学方式
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复杂且琐碎,长期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物理教学课堂产生乏味的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兴趣。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方式,将枯燥的物理课堂教学变动生动有趣,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摩擦力》的教学中,可通过角色转换式课堂方式,由学生作为教师进行摩擦力方面知识的讲解,教师作为学生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向“教师”问问题,通过问题逐渐引导学生对摩擦力的产生、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及作用等知识进行学习与掌握,加深学生对摩擦力相关知识的掌握与记忆。丰富的课堂教学方式是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措施,通过活跃的课堂气氛可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魅力与乐趣,从而逐渐提高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兴趣,实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只有在物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爱学、乐学,从而全面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江刚:《关于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的思考》,《考试周刊》,2009年第26期。
[2]李娟:《浅议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教学论坛》,2013第13期。
[3]王勇,王太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