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学习活动设计举隅
2021-09-03王洁影
王洁影
文言文是以先秦汉语为基础形成的古代汉语书面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文简义丰,有着丰富的思想和言语智慧。统编版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共编排了16篇文言文。小学文言文对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提升审美、传承文化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教学价值。
文言文学习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在实际教学中有必要优化教学策略,以消除学生的“学困点”,落实重点,使学生领悟文言文所蕴含的文化密码。本文结合统编教材选文,计较文言文的文本特点,探讨此类文本的教学策略。
一、教师范读与学生多样读相结合
(一)注重学生“试读”后教师的范读
很多语文专家提出“要让学生自我尝试,读出句子的停顿、节奏,感受文言文的不同”,这提醒我们每一位教育者,“自读尝试”的过程千万不能被取而代之,但是,学生反复研读后还是不得其解时,教师就需用“范读比照” 进行引导,使学生自己能发现断句的不同,进而思考原因,这样的学习才会更有效果。
比如《杨氏之子》中,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是朗读难点,学生断错句的占多数,一是因为读惯了现代文,以常理把“家禽”连着读;二是對于“以”、“示”、“家禽”的不理解。在范读比照后,再辅助词句理解,必然会找准“句读”。教师入情入境的诵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好的范读往往能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学生可以从中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音韵美、 意象美,增强对语言的亲和力和亲近感。有经验的教师在范读时还会通过语音、语势、语态强化语音的异读破读、通假字的读法、重音停顿、节奏韵律等。
(二)注重学生读的多样性
李振村老师说过:“力求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重新唤醒和激活文言,让文言在孩子的生命世界里‘欣欣然睁开眼睛’,开始呼吸和生长。”学习文言需要多种形式的读。
“情境对读”是让学生在情境中反复运用文中语言应对场景以达到语言内化的方式。比如教学《杨氏之子》时,教师分别以姓杜、马、牛的宾客身份来询问,学生在反复中变换“未闻xx是夫子家x”,不但熟练地记住了原句,还充分感受到杨氏之子的聪慧及其语言的魅力。
“辩读”常常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执教 《两小儿辩日》 时抓住“辩”字,创设情境推动学生利用课文语言进行辩读,语言从平缓到急促,语气从平淡到加强,动作从连连摆手到抢上一步, 从长句到短句,在辩读中内化了句式,加深了对语境和语意的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也可以通过字音的平仄长短规律来进行趣味诵读,还可以通过文白对读、打击拍读、配乐读等多种方式,在朗读中感受文言文的趣味、提高审美情趣、积累学习方法。
二、体会领悟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一)在理解体悟中渗透思维训练
不同学段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思维水平不同,在教学活动中,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同时促进思维发展,要注意提问的层次和重点。比如,《司马光》 中的 “群儿戏于庭”是怎么戏的?如果说低中年级的文言文学习侧重于内容,侧重于形象思维的发展、初级思维的训练,到了高年级则应增加对文言文形式、 思想的探究,对抽象思维有了要求。《自相矛盾》要求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这就需要进行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还要进行评价和判断,生成自己的观点,涉及到高阶思维。
还可以代入生活,转换理解。比如上文中提到的《杨氏之子》,教师分别以姓杜、马、牛的宾客身份来询问,学生在反复中变换“未闻xx是夫子家x”。再比如《司马光》中,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理解“于”字的含义及用法,在教学中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变换:“如果是群儿在乡村嬉戏该怎么用文言文说?还可以在哪儿嬉戏?怎么用文言文说呢?(群儿戏于村、群儿戏于园、群儿戏于野)出了在庭院里做游戏,还可以干什么?用文言文怎么说?(群儿步于庭、群儿歌于庭、群儿舞于庭)”通过这样多层次的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重点词句。
(一)在思维训练中提升理解体悟
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可视化理解。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这种呈现方式, 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统一化帮助记忆;可以在知识的迁移中,提升思维品质。比如《王戎不取道旁李》可用思维导图展现出王戎和小伙伴各自的行动和行动原因、推测过程。《自相矛盾》 可用思维导图的方式, 清晰展现楚人说话 “自相矛盾” 思维过程;《古人谈读书》 中第三部分可以用思维导图提取关键内容, 帮助学生记忆。思维导图运用恰当, 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 记忆文言文内容。
进行多种形式的语言拓展训练也是行之有效的文言文教学策略。
“语言不仅仅是思维的工具,还影响和制约着思维的发展。” 文言文中有较多比如类比论证、比喻说理等方法,这体现了我国古人偏于感性的思维方式。思维训练要以语言为核心,课堂上的表演、提问、 补写文中留白内容、将文言文改写成现代故事,甚至自己创编文言文, 都要以语言活动为基础并为此服务。比如在学习《杨氏之子》一文时,初读后让学生补充“孔君平”和“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学生记忆会了解发生在这两个人物之间的故事,自然也就理解了这篇文章的内容。《伯牙绝琴》中可以让学生补写伯牙等待——闻讯——破琴的过程,可以创编不同结局的《伯牙绝琴》,可以让学生仿写出四字词语和叠词后,仿写句式:伯牙志在( ),钟子期又曰( )。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中,训练思维,提升理解。
参考文献:
[1]刘斌.小学文言文导读四部曲[J].基础教育研究.2016(3).
[2]殷海兰.读出来的味道 — — 小学文言文诵读教学策略[J]. 科学咨询.2015(11).
[3]邱静君.小学文言文教学激趣方法的探讨[J].福建论坛.2011(11).
[4]赖翩京.文言文教学的三个视角: 文字·文学·文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1).
[5]胡虹丽.试论文言文教学小学提前起步的必要性与可能性[J].中国教师.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