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核心素养培育策略初探
2021-09-03汪志海
摘要:学科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当今教育的时代主旋律。在深化新课程改革和启动新高考的时代背景下,对核心素养培育的探讨与研究已成为当前教学领域关注的重点和教改热点话题。高中政治是高中阶段实施德育的主要学科和重要阵地,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育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之一。本文就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实践,培育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策略。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该《意见》随即成为指导我国基础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灵魂与方向。各学科以此为依据,把培育学生具有该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为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和抓手。在此背景下,2014年11月,新一轮高中政治课程标准修订正式启动,本轮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建设“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课程标准体系。较之传统“三维目标”而言,“核心素养目标”则进一步凸显出“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德育目标。
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提出了学生必须具备的六大素养。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培育学生德育,传播与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学科,有效地挖掘和实现其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高中政治思想课要以提升学生“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作为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有理想、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中国公民。
然而,现在各地绝大多数学校仍围绕着高考升学指挥棒,片面追求升学率。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素养的养成,只重视课本知识的传授,机械地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知识的能力,使得学生沦为高考的机器。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也严重影响了政治教学的實效性,不利于达成新课程改革中“立德树人”的德育目标。
因此,面对当前新课程建设与高考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如何突破现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开展以“核心素养发展”为引领,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目标,进行合理而有效的教学改革;如何从学生适应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实需要出发,确立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的学科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进一步推进学习方式及评价方式的变革。在新一轮课改中,这些都需要我们一线思政课教师好好去探索、思考和总结。本文将结合相关教学实践,通过探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策略,为政治教师更好地教书育人,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养成和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达成“立德树人”的德育目标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
一、注重发展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和专业素养,提升教师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
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最关键的也是前提性条件是要提升教师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专业素养,形成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和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及能力。高中思政课教师应不断拓展自己的专业深度和广度,满足学生不断提升的专业发展要求。政治科四大核心素养的培育离不开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专业素养,离不开良好的培育策略及能力,思政课教师应努力提升构建具有生命意义的、突出学生核心素养为主体的课堂的实践能力及水平。
在新一轮课改及新高考改革的双重背景下,高中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一个与新高考政策改革、新课程教材编排改革以及教师教学方法和理念密切相关的教育教学问题。在此情况下,高中政治教师在不断完善自身学科素养的同时,应特别注重深入挖掘教材,熟悉教材重点和难点,完备专业知识,深刻把握与灵活驾驭教材,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不断研究和革新教学方式方法,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进行针对教学,培育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另外,特别要强调的是,作为思政课教师,在新课改的浪潮中,要坚持在教学中引领学生自觉认同科学、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标准,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政治素养,为学生、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政治素质基础。
二、重视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自觉性
有研究结论指出:“态度是用乘方来连接知识与能力的。假如态度是正分,一切知识与能力都会产生相乘倍数的效果;假如态度是负分,一切知识与能力都会产生负面效果。”自主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和要素,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在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问卷调查结论显示:目前,大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接受知识的途径单一,在学习上需要老师鞭策与推动,完全习惯于教师的灌输式的教学。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很多学生不能真正分析和认清自己的学习情况,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根本没有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也缺乏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才能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政治,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与自觉性呢?首先,要实现态度引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趣味情境课堂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其次,教师利用课前时间布置研修任务,引导学生自主研修、自我教育,以此作为培育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而有效的途径。在课前自学中,发动学生自主研修,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进行人生态度引领,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使学生认同感得以升华。再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式、体验式教学活动,有意识的安排和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最后,给学生更多课堂上讲课的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尝试着扮演一回教师的角色。这样教师就可以更加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在讲解过程中也能对知识点加深理解,这样既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了解,又能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氛围中培育和提升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达成“立德树人”的德育目标。
三、强化时政学习和教育,增强学生政治认同感。
在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理念提出来后,思政课教学绝对不能再照本宣科、墨守成规、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加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的速度得到极大加强,诸多国际、国内时政热点能够在短时间形成学生热议的焦点,这也是提升思政课“吸睛”魅力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兴奋点”。
在此背景下,思政课教师应注重着眼于增强高中生的政治认同,时刻关注国内、国际时事,开拓视野,在信息时代,价值观多元的现状下,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强化时政学习和教育,引导学生养成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价值观取向,增强政治认同。
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搜集一些时政资料,例如视频等,在课前几分钟播放这些视频资料,使学生了解更多时政,了解当今政治热点,明白国家政务大事;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模仿例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东方时空》等央视品牌栏目,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探究与分享,进而深刻了解祖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教师还可以组织课前3分钟“时政演讲”,让学生讲自己关心的时政热点。通过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养成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给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平臺的同时,也提升了政治素养。学生在对社会问题的讨论和思考中,从天下事引出理论,寓理论于天下事。这样的时政学习和教育,可以化纯粹的理论灌输为现实的观察体验,可以从抽象的被动式灌输变成为具体的主动式学习,引导学生作出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教益和启迪,从而获得普遍的政治认同,形成和提升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四、拓展课程资源,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政治情怀和公众参与能力
在平常的教学和学习中,教师和学生为了获取好成绩,往往热衷于单一使用教科书这一唯一课程资源,过分关注课堂内的学习,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实践证明,如果学生在课内学习的态度、知识和技能不向课外、校外、家庭及社会迁移和拓展,就很难形成和提升真正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政课既是一门理论课,更是一门社会实践课。社会实践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政治情怀与公众参与能力的培育和提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思维和习惯。思政课教学应突破拘泥于教室的有形课堂,要主动而经常性地深入到社会实践这一广大课堂中去,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运用、迁移到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学习、培育和辨别学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引导学生由旁观者向组织者、实践者和创造者转变,促进学生自身知识和能力的不断转变和提升,从而达到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
有一种观点说,“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毋庸置疑,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提升是一项综合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升应贯穿教育的各个阶段和全过程,应贯穿教育教学所有学科。作为高中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专业素养,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不断研究和革新教学方式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自觉性。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高中思政课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提升必将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宋 颖:打造“站在灵魂高处”的高中政治课——浅析“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知与行[J].基础教育论坛,2016,11。
[2]张 露:中学政治核心素养:内涵、特性及培育路径[J].教育导刊,2017(1)
[3]罗燕芬:高中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实现途径[J].中学教学参考,2016,01。
[4]刘 海: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课堂转向[J].教育科学论坛,2016(20)
作者简介:汪志海,1975年7月出生,男,汉族,籍贯为安徽省休宁县、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为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