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生物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21-09-03殷亚杰聂春雨张国发任国领袁改霞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14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大学生专业

殷亚杰 聂春雨 张国发 任国领 袁改霞

摘要 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高校办学质量及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地方高校生物类专业由于教学模式陈旧、实践环节薄弱、评价方式单一等原因,影响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此,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创新学分管理和双师型教师培养以及搭建创新平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地方高校;生物类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创新平台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4-0271-03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ability is one of the main tasks of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university. Biology majors in local colleges have an outdated teaching model, weak practice links and single evaluation methods, which have affected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ability.Based on this, we reform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innovative credits and the training of dualqualified teachers, and build an innovation platform to promote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ies.

Key words Local university;Biological majors;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ability;Innovation platform

基金項目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SJGY20200003);大庆师范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7ZR02);大庆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Y1807);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010235003)。

作者简介 殷亚杰(1978—),男,内蒙古赤峰人,副教授,博士,从事动物生物学和动物生态学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2-20;修回日期 2021-03-11

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科技创新,并将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国家科技竞争提升的重要战略举措。高校作为人才培养重地,尤其是地方高校,在应用型创新人才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地方高校开始关注创新性人才培养,并构建了一系列培养模式。但由于专业和学校办学规模及办学条件的差异,在创新人才培养上良莠不齐。因此,地方高校要深刻认识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剖析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学校的实际办学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1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历程

世界各国已将创新性人才培养摆在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尤其如美国、德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起步较早,已经取得了相对成熟的方法和经验。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稍晚[1]。

有学者认为,国外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始于1869年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的《遗传与天才》。相继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开始关注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一些知名高校建立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清华大学是我国最早将创新创业思想带入课堂的高校,首次开设MBA创新创业管理方向教育课程。1998年,第一届“创业计划大赛”在清华大学举办并获得成功,正式拉开了中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序幕。自此开始,国家层面和教育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助推高校创新创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专门教育政策,极大地推动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使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经历了起步与萌芽阶段(1998—2002年)、尝试与探索阶段(2003—2010年)、推进与拓展阶段(2011—2013年)和成熟与完善阶段(2014年—至今)。经过20余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逐渐走向世界前列[2]。

2 地方高校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行各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用人要求和标准不断提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担负着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重任,如何将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各高校的办学目标。

国内一流大学,在开展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重点关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地方高校,主要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角色[3]。高校扩招以来,很多地方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尤其对于一些缺乏创新实践平台的高校,学生缺少必需的创新锻炼环节和机会,导致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淡薄,实践动手能力较弱,专业就业率低,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尤其对于一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4]。因此,地方高校必须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积极搭建创新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这已成为地方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地方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3 地方高校生物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3.1 教学模式陈旧,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培养的环境

我国许多地方高校多年来一直倡导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但是过多注重创新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课程与实践的结合。教学仍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教学内容受教材的束缚,创新知识的讲授有限。这种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始终是主角,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乏讨论和研讨环节,造成了学生机械性地学习教师课堂讲授的知识,至于该学科的前沿知识,学生很少去了解和思考,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培养[5]。

3.2 实践环节薄弱,学生缺乏创新能力锻炼的机会

很多地方高校由于办学经费和实验室条件的限制,学生的实践活动局限于实验课,且实验项目以传统验证性实验和演示性实验为主,缺少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学生只是照着成型的实验步骤机械性的操作,关于各个步骤设置的具体原因,很少有学生去探究。一些地方高校没有安排企业见习或实习,像啤酒、味精和乙醇等生产线比较复杂的工艺流程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实验室开放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批量较少,且只有部分学生参与。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学生连基本的实践动手能力都得不到锻炼,更不用提创新能力了[6]。

3.3 评价方式单一,学生缺乏创新性活动参与的约束力

目前很多地方高校一味地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高低评价学生,缺乏对平时学习过程的评价,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过分重视考试成绩名次。很多学生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而疏于创新性实践活动的参与,同时学校又没有硬性要求,学生参与的动力不足。这造成了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独立开展创新性工作能力薄弱的后果[7]。

4 地方高校生物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途径探索

4.1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

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设定学习内容,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体优化课程设置[8]。生物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按照最新专业认证标准,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地位越来越重。在创新性人才培养中,应加强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通过增加实验课学时、企业实习和实训环节,增开创新性实验等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4.2 加强创新学分管理,调动学生科技创新积极性

为调动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有效推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应加强创新学分管理,加大人才培养方案中创新学分的比重,作为必修学分由原来的2学分提高到4学分。创新学分的获取要注重专业性,活动形式主要包括参加实验室开放、创新型实验、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科竞赛以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等。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分别给予负责人和参加人一定的学分,未修满学分者,将不能获得毕业资格[9-10]。

4.3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指导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因此培养具有乐于奉献、敢于创新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11]。学校应制定有力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教师的创新积极性。鼓励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访学深造、到生产一线参加实践锻炼、多参加学术会议和学科竞赛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以开阔视野,提高指导能力。对积极从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在职称聘任、干部考核上给予一定的倾斜,让教师想创新、敢创新,主动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融入学生培养中[12]。

4.4 搭建创新平台,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提供实践锻炼机会和浓厚的创新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结合生物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际情况,重点从开放性实验、参与教师科研、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学科竞赛4个平台开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3]。

4.4.1 开放性实验平台。

实验室开放是各高校开放性实验进行的主要形式,也是生物类专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14-15]。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验室开放项目,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撰写项目申请书并申报,经学院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审核并经部门领导批准后,在学校教务处经费支持下实施,实验结束后撰写项目验收报告。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兴趣,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至少要参与一项实验室开放项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选择研究方向和内容,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在指导教師的指导下开展实验研究。这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能为日后创新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4.4.2 教师科研项目平台。

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是一种有效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方式。对于一些地方高校,应鼓励大二和大三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分担部分实验工作,更重要的是还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引,培养学生科研热情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动手能力,树立专业方向和目标。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外,更要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原理、实验设计初衷及项目要解决的科学问题,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尽早确定研究生报考专业和毕业就业方向。

4.4.3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是针对当代大学生开展的一项创新实践类育人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适合于具有一定实验基础、前期参加过实验室开放项目或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参加。相对于实验室开放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更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16]。高校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知识和研究兴趣,选择具有创新意义及研究价值的科学问题申报不同级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项目的申报、实验研究和结题过程中,指导教师都要给予专业性的指导,包括实验方案设计、数据处理、文章发表和结题报告撰写等工作。

通过该平台的训练,拓展了学生专业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培养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为以后独立开展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4.4 学科竞赛平台。

学科竞赛是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重要平台,也是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体现[17]。地方高校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学校组织的各级学科竞赛,对于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指导他们参加“挑战杯”“互联网+”“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和“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等大型赛事。学校要设立学科竞赛专项经费,用于竞赛报名、实验试剂及耗材购买和旅差等,同时要拿出一定数额的经费用于获奖项目的奖励。

经过这一系列的大赛活动,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5 结语

创新实践教育是一项跨专业融合、多部门协同、多元主体参与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持续发展的民生工程。国家、社会和高校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要积极联合起来,高校首先要做好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工作,国家和社会要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全面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创新型人才,加快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 徐九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及亟需解决的问题[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1(1):74-76,93.

[2] 吴波.国内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科技视界,2016(25):118,241.

[3] 陈永强,林陵娜.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以通信工程专业为例[J].科教文汇,2019(5):84-85,100.

[4] 常芷玉,王虹玲.浅谈大学生社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才智,2019(3):35.

[5] 张烈平,李海侠,王文成.地方高校自动化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8(10):18-20,31.

[6] 李飞跃,谢越,王艳,等.地方高校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路径选择[J].天津农学院学报,2020,27(2):109-112.

[7] 王志堂.基于CDIO理念的地方高校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7):220-224.

[8] 刘铸,张庆祝.关于新时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6(21):16-18.

[9] 李群.强化实习教学管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4):222-223.

[10] 刘玉.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创新学分管理探究:以西南医科大学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10(6):56-59.

[11] 官伟萍.浅谈职业教育中提高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的途径——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J].中国商界,2010(5):177.

[12] 张奎彦.新时代“双师型”教師队伍建设路径创新探究:以永州市为例[J].科技风,2020(18):266.

[13] 陆华,山玉林,司民真.搭建六个实践平台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助力:以楚雄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38):169-170,161.

[14] 郭林芝,王丽,付超,等.开放形态实验室为医学实践及科研搭建共享平台[J].实验室科学,2020,23(2):222-224.

[15] 张莉,陈乃富,陈存武,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开放实验室建设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1143-11144.

[16] 王道平,周伟,王凯.搭建多位一体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风,2019(8):40.

[17] 陈卫.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搭建“三位一体”竞赛平台实践研究:以北方工业大学信息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39):149-150.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大学生专业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专业降噪很简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大学生之歌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