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分析
2021-09-03李惠娜
李惠娜
摘要:为进一步丰富社会责任感相关领域的研究内容,为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研究采用“小学生社会责任感问卷”对福建省厦门市五所公办小学中高年级共1884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体水平一般;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水平及其各维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各维度水平显著低于女生;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水平、集体责任感水平和家庭责任感水平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家庭责任感;小学中高年级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3-0008-04
一、引言
近几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这一概念的提出,引起了全社会对“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深入思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更提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养身心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
以“社会责任感”为关键词,在知网进行搜索可以发现,对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研究更多集中于大学生群体,涉及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研究文献较少。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塑造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一时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不仅对于学生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健全发展至关重要,从社会层面来说,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小树立为社会繁荣、国家富强而奋斗的责任意识,更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
综上,培养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可见一斑。鉴于当前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本文旨在通过实证调查,真实呈现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为培养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于社会责任以及社会责任感,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看法,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操作性定义。黄四林和林崇德[1]认为,社会责任主要是指个体对社会所应承担或完成分内的事务和没有做好分内的事而应承担的过失,包括对他人、家庭、国家和社会,乃至全球和全人类的担当与贡献。Starrett[2]认为,社会责任感是个体以利他为目的,自愿为社会繁荣与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而努力付出的态度与行为倾向,主要表现在道德义务、社会正义、平等、和平、生态等问题上。刘丽娟[3]认为,广义的社会责任感指个人、团体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对生态、对未来等所应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意识并承担应承担的过失的情感体验。 本文综合以上学者的定义,结合问卷,将社会责任感分为三个维度,即集体责任感、家庭责任感以及国家责任感。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福建省厦门市五所公办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共1997名,向其发放问卷,问卷回收后删除无效问卷,最后得到有效问卷共1884份,有效回收率是94.34%。被试基本情况见表1。
(二)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刘丽娟[3]编制的“小学生社会责任感问卷”,并在此问卷基础上进行修订,问卷采用5点计分,分值越高代表社会责任感水平越高。
本研究对修订后的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其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55,戈特曼折半系数为0.824,说明问卷的一致性水平较高,在本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可信度。
本研究对修订后的问卷进行效度检验,其中KOM值为0.911,高于0.5;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中Sig为0.000,小于0.05,说明此问卷在本研究中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
(三)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25.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使用的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总体状况
小学生社会责任感问卷采用的是5级评分,最低分是1分,最高分是5分,分数越高代表责任感水平越高。由表2来看,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平均值是82.74,平均每项得分为3.18分,说明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总体水平一般。
(二)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责任感及其各维度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1.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水平及其各维度的性别差异
以性别为自变量,以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水平及其各维度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水平及其各维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各维度水平显著低于女生。
2.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水平及其各维度的年级差异
以年级为自变量,以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水平及其各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水平、集体责任感水平和家庭责任感水平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
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水平、集体责任感水平和家庭责任感水平在不同年级上存在的显著差异进行事后多重比较,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在集体责任感水平因素上,三年级显著高于四年级,四年级显著低于五、六年级;在家庭责任感水平因素上,三年级显著低于四、五、六年级,四年级显著低于五、六年级,五年级显著低于六年级,即在家庭责任感水平上,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在社会责任感水平上,三年级显著低于五、六年级,四年级显著低于五、六年级。
四、讨论
(一)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总体状况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责任感总体处于一般水平,亟待加强。虽然我国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但是培养方式较为单一,总体仍以说教为主,学生的体验性不强。尤其在激发责任情感方面容易被教育者忽视,因此学生总体的社会责任感水平为一般。
(二)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责任感及其各维度在人口学变量上的特点分析
1.性别
本研究结果显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水平及其各维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各维度水平显著低于女生。这可能是由男女生发展的身心特点决定的。小学阶段,在生理心理发展方面,男生的发展程度落后于女生,因而对于社会责任的认知与体验深度不如女生。此外,Gilligan[4]认为,女性情感丰富,富有同情心,在做责任判断和归因时,女性感到自己拥有更多的责任。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把自我融入社会环境中,对与她有关的对象拥有更多的责任心[5]。
2.年级
本研究显示,在集体责任感水平上,三年级显著高于四年级,四年级显著低于五、六年级;在家庭责任感水平上,从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到六年級不断升高;在社会责任感水平上,三年级显著低于五、六年级,四年级显著低于五、六年级。
总体看来,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应该是高年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高于中年级学生,其责任意识的发展水平也较高,对自我与家庭、社会关系的认识更深刻。而且随着自控能力的发展,高年级学生的责任行为更能持之以恒。
在集体责任感水平因素上,三年级显著高于四年级的原因可能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结果。心理自我阶段开始于青春期,由于时代发展,学生越来越早熟。三年级学生仍旧处于社会自我的阶段,学生更容易受学校规则的影响,更加重视集体责任。四年级学生心理自我开始萌芽,开始用自己的观点评价事物,喜欢标新立异,更加看重个人价值,集体责任感反而不如处于社会自我阶段的三年级学生。
五、建议
(一)活动体验,激发责任情感
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总体水平一般,主要是因为学校的责任感教育仍以说教为主,这样单一乏味的方式,并不能有效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遑论引导他们树立责任意识,付诸责任行为。根据皮亚杰的相关理论,小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6]。因此,实施社会责任感教育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创设相应的活动,增强学生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切身感受,激发责任情感,教师再适当引导。常见的课内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团辅游戏、角色扮演、心理情景剧等,除此之外,课外也可以布置课前调查、课后实践作业等,让学生意识到周围人承担的责任,并付出自己的责任行为,进一步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二)恰当评价,缩小性别差异
小学阶段,在生理心理发展方面,男生的发展普遍晚于女生,因而对于社会责任的认知与体验深度不如女生,在责任承担中也缺少坚持精神。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导致男生社会责任感相对薄弱的客观因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对男女差异,要注意评价方式,不要一味对男女生进行比较,打击男生的自信心,影响男女同学间的感情。应该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着眼于学生的成长,让学生自己与自己比,淡化性别比较。不论男女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进而强化责任行为,逐步减少性别差异。
(三)全体活动,减少年级差异
社会责任感的年级差异有其客观因素,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举办培养责任感的全体性活动减少年级差异。比如可以举办全校性的志愿者活动,在活动中呼吁“大手拉小手”的互助行为,鼓励中年级学生向高年级学生学习,模仿他们的责任行为,在最近发展区内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同时,由于引导示范的需要以及社会赞许效应的影响,一方面,高年级学生在活动中会尽量规范自己的言语和行为,无形中强化了自己的责任行为;另一方面,帮助中年级学生的过程其实也是在践行责任行为,有助于获得积极情绪体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六、结论
1.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体水平一般。
2.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水平及其各维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各维度水平显著低于女生。
3.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水平、集体责任感水平和家庭责任感水平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集体责任感水平上,三年级显著高于四年级,四年级显著低于五、六年级;在家庭责任感水平上,从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到六年级不断升高;在社会责任感水平上,三年级显著低于五、六年级,四年级显著低于五、六年级。
参考文献
[1]黄四林,林崇德.社会责任素养的内涵与结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27-33.
[2]Raymond H. Starrett. Assessment of Global Social Responsibility[J].Psychological Reports,1996,78(2):535-554.
[3]刘丽娟.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课堂教学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1.
[4]Gilligan C. In a different voice[M].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2.
[5]刘海涛,郑雪,聂衍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3(3):35-39.
[6]曲佳玮.小学生责任担当素养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0.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