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浴足结合护理干预治疗足跟痛临床观察

2021-09-03陈峻鹏王俐俐

光明中医 2021年15期
关键词:病患体征疼痛

刘 艳 陈峻鹏 王俐俐

足跟痛是多种慢性疾患引起的足跟跖面疼痛,在走路或长时间站立时会加重,发病年龄以40~70岁的中老年人居多。男性患者居多,与女性比例约为2∶1。特别是对于肥胖男性和体育爱好者及专业运动员,它可以在单侧或双侧一起发生[1]。足跟痛的原因很多,其中大多数是由足底跖腱膜炎,跟骨囊性炎症和跟骨骨质增生刺激导致的,不仅造成了病患的痛苦,而且妨碍了他们生存质量的改善[2]。因为其病因复杂,起病率高且易反复发作,因此被医生认为是难治的。足跟痛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尽管它在预防和治疗中起一定作用,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如何从老年人的生理和病理特征入手,探索安全、有效、方便、广泛的方法来治疗足跟痛是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现作以下分析与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大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2例跟痛症患者,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足跟痛的临床诊断标准。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干预组(41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40~62岁,平均年龄(52.3±6.3)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4±0.4)年。干预组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41~63岁,平均年龄(56.4±6.7)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3.5±0.6)年。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药直流电离子导入和基础护理,采用电极贴导入红花或三七提纯液,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疼痛严重者配合非甾体类抗炎药,护理内容包括病情观察,饮食指导,运动干预等。干预组采用自拟中药方,组成: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苏木、桂枝、补骨脂、独活、艾叶、川芎、附片,纱布包裹,煎煮半小时,药水浴足,纱布包加热后外敷足跟部,每日1次,一个疗程10次。水温为平日泡脚温度即可,时间为每次半小时。可在浴足后,将纱布包置于足跟患处。护理干预内容:①浸泡脚之前,必须先用肥皂清除污垢,请使用低碱性或无碱性的肥皂或洗浴用品,以避免过度清洗皮脂和皮肤干裂。 ②如果在浸泡过程中药液变凉,则应在加热后使用。餐后不要立即进行足浴,避免对食物的消化产生阻碍。因为进行足浴时可以增强肠胃蠕动,为了确保浴足的治疗时间,应在浴足前排空膀胱。在足浴之前,应该对患者施以精神调节,并应详细说明足浴的功效和步骤,以获得病患的协作。 ③需要宁静温馨、室温适中的病房环境。不宜直接当风。最好在柔和的光照和声乐的陪伴下,让患者感到轻松自在。保持水温,太冷可能会导致感冒和其他不适,过热会对皮肤造成损伤,特别是皮肤病患者,请勿将水温过高。足浴不宜用于烧烫伤、脓疮、疱疹、水痘、麻疹和足部创伤。脚干裂的人水温不要太高,清洗和干燥后应涂凡士林。在冬天,在膝上放置一条大毛巾以保持温暖,洗完脚后立即将足部皮肤擦干,冬季尤必保持双脚温暖。在足浴期间,应观察患者的状况,注意患者的意识、肤色、出汗等。如果发现异常情况,须立即终止并向医生报告。④日常指导:始终保持双脚温暖,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行走。厚的脚跟垫可用于保护脚后跟,空心的脚跟垫也可用于腾空骨刺,以减少局部摩擦和损坏。频繁踩脚会增加足底腱膜的肌张力,增强其对劳损的抗病能力,并缓解局部肿痛等症状。

1.3 观察指标①疼痛评分: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②临床疗效:治愈:足跟痛体征和症状逐渐消失,功能逐渐恢复;显效:临床体征和症状只偶尔出现,行走及站立基本恢复正常状态;有效:临床体征、症状显著改善,但活动时仍存在轻微受限情况,能够承担一些轻松工作;无效:临床体征、症状均无任何显著变化,无法进行正常工作。

2 结果

2组患者临床治疗1周后,干预组总有效率97.56%,高于对照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足跟痛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足跟痛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肝肾不足、气血虚弱以及肌腱和血脉失养。寒凉、潮湿和其他外部病邪的入侵及内部抗病能力的不足,导致静脉功能障碍,血液循环不均衡而致的肌腱和经络阻塞,以及疼痛。本病的治疗手段颇多,如中医传统疗法有针灸、推拿、内服中汤药、小针刀治疗,然而各有利弊,针灸及小针刀由于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不易被病患接受,推拿在跟痛症急性期有造成新的水肿和渗出的弊端,而且针灸推拿的疗程都较长,对于本病的恢复不利,服药更是难保直达病所。西药的治疗主要是对骨压力的减低和炎症的去除,如跖腱膜和跟骨切除[3]、胫骨后神经跟骨切开[4]等,但会有较高的复发率[5]。本研究中使用的浴足配方是根据传统中医药“不通则痛”和“通则不痛”的经典理论,用于临床治疗疼痛的外用熏蒸和清洗配方,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祛风湿、消骨鲠的作用,是一种操作简单,效果直接,成本低廉,易为病患所接受的疗法,加之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身心压力,调动患者自身的疾病恢复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二者有机结合,是治疗本病的理想疗法。

猜你喜欢

病患体征疼痛
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氨磺必利与喹硫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诊疗效果比较
疼痛不简单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