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1-09-03郑明明
郑明明
(宁陵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宁陵 47670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预兆之一,具有突发性、短暂性、反复性等特点,TIA发作越频繁表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越高,尽早采取有效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1]。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是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对抗血小板聚集有显著作用,但治疗TI效果欠佳,需联合其他药物。瑞舒伐他汀钙属于他汀类药物,有减轻动脉硬化、降脂等作用,在脑卒中及冠心病治疗中有一定效果,但不同剂量的治疗效果尚需进一步探讨[2-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高危性TIA患者86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常规剂量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46~65岁,平均(55.60±4.62)岁;TIA类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19例,颈内动脉系统TIA 24例;发作频率:每周超过3次25例,每周3次及以下18例。大剂量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45~63岁,平均(54.37±4.18)岁;TIA类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20例,颈内动脉系统TIA 23例;发作频率:每周超过3次24例,每周3次及以下1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血液流变学、头颅CT、脑血管检查可确诊为高危性TIA。②临床资料完整。③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无过敏史。④依从性好,能遵医嘱服药。
排除标准:①存在脑梗死或脑出血病史。②凝血功能障碍。③精神障碍疾病。④肝肾功能异常。⑤近3个月服用过抗凝、降脂药物。
1.3 方法
两组均予以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410,规格:75 mg),口服治疗,75 mg/次,1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Bayer Vital GmbH,国药准字:H20130339,规格:100 mg)口服治疗,100 mg/次,1次/d。
1.3.1 常规剂量组 在常规用药基础上联合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钙(Astrazeneca UK limited,国药准字:J20170008,规格:10 mg)口服治疗,10 mg/次,1次/d。
1.3.2 大剂量组 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给予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口服,30 mg/次,1次/d。两组均连续用药21 d。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4]:①显效。患者病情在治疗后3 d内得到控制。②有效。患者病情在3~14 d得到控制。③无效。患者病情在21 d内未得到控制或进展为脑梗死。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脑血流动力学。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血流平均速度(Vm)、峰流速、流速差值、峰流速差值。(3)斑块性质变化情况。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做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患者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1 mm≤IMT≤1.2 mm表示动脉壁增厚,IMT>1.2 mm表示形成斑块,并计算斑块最大面积。(4)血脂指标。 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并分离上层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5)不良反应。统计两组治疗期间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肌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大剂量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剂量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比较
治疗后,大剂量组Vm、峰流速高于常规剂量组,流速差值、峰流速差值低于常规剂量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比较
2.3 两组斑块性质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后,大剂量组IMT数值、斑块面积小于常规剂量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斑块性质变化情况比较
2.4 两组血脂指标比较
治疗后,大剂量组TC、TG及LDL-C水平低于常规剂量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血脂指标比较
2.5 不良反应
大剂量组发生头晕2例,头痛1例,恶心呕吐1例,肌痛2例,大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95%(6/43);常规剂量组发生头晕1例,头痛1例,常规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5%(2/4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05,P>0.05)。
3 讨论
TIA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发作期间会导致患者出现失语、感觉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症状,发作时间较短,但发作频率较高,是严重卒中的预警信号,也是二级预防的最佳时机[5]。因此,帮助TIA患者探寻有效、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阿司匹林为酸性非甾体药物,可消炎、镇痛、退热,此外,其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血栓素A2生成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降低患者血液黏度,改善血流动力学,因此是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药物[6]。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同样是一类血小板抑制剂,其作用原理在于通过阻断二磷酸腺苷与血小板受体结合起到阻碍血小板聚集效果;另外,氯吡格雷还能降低血小板在血管内皮的黏附作用,抑制血栓形成[7]。近年来,他汀类药物成为临床治疗TIA的一线药物,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除显著降脂作用外,还有抑制血栓形成,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作用,是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最有效药物[8]。瑞舒伐他汀钙是他汀类药物的一种,可竞争性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阻断肝细胞合成,降低储存胆固醇,达到全面降脂作用,且与其他他汀类药物相比,其更加具有亲水性,肝脏特异性更强[9]。目前临床针对瑞舒伐他汀钙的不同剂量用药存在多种方案,故需进一步探讨不同剂量的不同效果。本研究将常规剂量和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分别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高危性TIA患者。研究结果显示,大剂量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患者TC、TG及LDL-C等血脂指标改善更为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
此外,病理学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TIA的独立危险因素,而IMT增厚是粥样硬化发生的主要原因,IMT增厚可在血管内壁形成斑块,堵塞颈动脉,然后因炎症反应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降低远端脑血管血流灌注,引发脑梗死风险[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大剂量组患者IMT数值、斑块面积小于常规剂量组(P<0.05)。分析原因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的抑制炎症反应效果更强,能显著缩小斑块面积;同时,瑞舒伐他汀钙还能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减少血清黏膜细胞水平,降低IMT[11]。相对于常规剂量,大剂量的用药安全性更受关注,瑞舒伐他汀钙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肌痛、恶心呕吐、头痛等,且症状较轻且会自行消失[12]。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仅发生少量常见不良反应,可见大剂量使用瑞舒伐他汀钙也具有一定安全性。
综上所述,相对于常规剂量,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治疗高危性TIA患者效果更佳,不仅能改善患者血脂水平、脑血流动力学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还具有较高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