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基层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

2021-09-03刘卉雯

南北桥 2021年21期
关键词:文献图书馆资源

刘卉雯

【摘    要】在所有文献资源中,地方的文献资源是一个重要分支,此类资源可将当地的人文、经济和文化以及历史等资源概括性、描述性、综合性地反映出来,尤其对某个区域教学创新、政治选择和趋势发展等问题进行解决时还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信息支持。所以对于基层公共图书馆来说,对地方文献资源进行建设时,不但要提升资源的多样性和准确性,还要贯彻落实资源共享及资源查询等工作,有效结合资源利用与资源拓展,让自身的重要作用及参考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只有这样才可让地方资源在公共图书馆中得到高效建设,最后有效实现现代化的文献智能管理。

【关键词】基层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  地方文献资源  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21.060

在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逐渐将目光放在了文化生活上,而展开各种基层文化时基层图书馆是一个重要载体,可对地方文献进行全面管理,比如文献的共享和查找,文献的整理与收集以及文献的延伸及拓展等。每个地区都有其特色,地方文献具有复杂的数据信息,类型呈多样化,还存在一定社会需求差异化情况,这些因素导致在管理地方文献时会面临更多困难。因此,只有正确认识地方文献管理问题,与基层图书馆的相关管理工作及任务相结合,才可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有效做好,并使此工作逐渐向科技化和现代化方向迈进,将图书馆的管理效能及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一、建设地方特色文献资源的重要意义

首先,文献资源能为地方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数据信息。对于相关决策部门在落实工作或作出重要决策时可得到一定的信息数据支持。地方文献可将当地社会状况、文化历史以及经济科技等情况真实反映出来,所以相关决策机构及政府作出重要决策时可将地方文献作为一项依据参考。党政机关规划事业发展及展开政策制定等工作时,可以通过结合地方文献根据其中所述内容全面展开。

其次,可以提供更为有利的信息依据,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当地的经济数据及生产技术都可详细记录于地方文献中,当落实相关建设工作时还可对其中各项重要内容进行保存。但很多地区收集的各类地方文献没有得到科学整理,所以在应用时杂乱无序,导致应用效率受到制约。对于基层图书馆来说,文献的整理至关重要,必须做到井然有序,还要将文献所述内容更加科学地整理出来,利用先进、科学的措施有序整理地方文献,为当地的经济建设给予一定支持。

第三,可以提供更多资料让地方志编纂更加丰富。当地的各类事项及发生事件都可记录于地方文献中,所以地方文献具有很强的史料性,公共图书馆通过长年累月的整理与积累,让大量系统资料被完整保存下來。相关工作者对地方史志进行编纂时可以积极借鉴这些文献资料,使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并丰富其中内容。

最后,当地的文化遗产可通过地方文献得到有效保存。地区的真实面貌及地方各类事物通过地方文献记载可长久保存于文献资料中,比如保留的一些珍贵出版物更是比较稀有的文化遗产,因为当时出版数量较少,同时资料散布于各地无法有效收集,随着时间推移有很多资料出现丢失或损坏,所以在图书馆中保存的文献比较珍贵[1]。对于图书馆来说,要通过各种渠道及措施收集地方文献,对整理及保存工作加大重视,只有这样才可将一些较为珍贵的地方史料完整保存下来,将其作为重要的精神财富传递给后代。

二、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机制及遵守的准则

(一)体系保障

图书馆管理地方文献资源时通过规范的制度进行推动,从而让整个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在集体进行工作时要基于地方文献的建设不断完善文献交存制度,认真落实文献的征集及定制方案,推进文献的利用及建设通过相关制度。图书馆可成立专项部门并配备专业人员,对每个人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后完善工作流程,以此确保地方文献开发和采集以及整理等工作的有序展开。比如镇原县成立文献征集办公室,主要负责文献的整理和收集,除了针对地方志和古旧图书进行收集外,还要和社会中其他力量相结合,形成一个具有共享性质的资源建设体系,扩大图书馆的藏书量,丰富馆内地方文献资源。

(二)合理规划

建设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时,必须突出其特色化内涵以及地域性,与实体纸质及虚拟数字资源相结合,形成一个多元化的资源建设体系,综合图书馆资金实力、具体规模,合理制定文献建设方案。基层图书馆必须充分发挥技术和规模以及资金等优势,承担对地方文献保存、收集以及应用的职责,还可根据时代发展通过流动性展览和数字化储存促进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比如,镇原县落实此工作时可将原本散落于不同阅读室的地方文献收集起来进行管理,将地方文献部门专门设立起来并对文献的利用和编目以及采集体系进行完善。为了对此类资源更加有效地保存,还可设立专门的书柜,制定目录索引后展示专题特长。通过专人对文献库进行管理并做到定时巡查,以此可以长期在公共图书馆中保存地方文献。

(三)多元发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已经迈进数字化时代,所以图书馆在地方资源文献建设中要将现代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通过融合思维,结合社会各界力量,全面整合地方文件,通过多种渠道和多个途径将跨地域和跨行业的资源建设体系构建起来。在地方文献建设中要积极将社会力量引入其中,通过社会群众的积极参与构建更加符合大众需求的建设机制。同时,利用地方文献存在的差异性和地域性特点对其具有的内涵及潜在的价值进行深度挖掘,以此让地方文献资源在社会公众心中落地生根并提高每个人的价值认识,还可让地方文献资源发展显著增强并获得源源不断的活力。图书馆建设地方文献资源时还要有效融入主动服务理念,主动挖掘读者对此类资源的需求并将多方合作和深层次的建设体系构建起来。

三、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收集面狭窄

很多因素都可能导致地方文献的建设质量受到一定影响。相比于其他文献,地方文献具有很多种类,而且文献发行路径和机构较多,在发行信息、出版信息等方面并不健全,所以此类地方文献很难及时、全面地将其征集到,无法收集各类文献,很可能造成馆藏文献单一。收集各类文献时,正式出版物大于非正式出版物,尤其纸质和非纸质文献、显性和隐性文献以及馆藏文献和民间藏品等收集力度并不相同,所以此情况很可能造成一些价值较为丰富的文献严重流失,这些文献无法得到更好的利用和保护。

(二)宣传不到位

全国各地近几年都在加大图书馆的建设力度,随着图书馆的增多也让更多地方文献得到一定发展空间,很多地区政府都针对地方文献的建设工作给予足够重视。为了更好地征集各类文献还颁布了相应公告,甚至将呈缴本制度相继建立起来,此情况对于征集地方文献来说可以提供更加健全的政策保障,但对于实际的收集情况来看,很多地区并没有强化政策的宣传力度,在公共图书馆以及地方文献出版机构等部门并没有针对呈缴本制度进行贯彻落实,很多文献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在图书馆中的良性建设也无法有效实现,在此情况下群众并不能全面掌握地方文献内容及相关价值。

(三)收集方式单一

和其他文献相比,地方文献自身特点鲜明,而且此类文献通常都限于某个范围或部门单独进行使用。在载体形式上地方文献相对较为多元化,内容更加丰富健全,有着较为宽泛的涉及面,这类特点让资源的应用更有价值,但进行收集时也会相应增加难度。所以为了更好地展开文献收集工作,仅靠图书馆自身努力难以实现,此工作的高效完成还需做到多方合作和统一组织[2]。但目前很多地区收集地方文献资料时依然将所有工作都推给公共图书馆完成,严重缺乏协作交流,同时也没有和社会各界形成良好互动。最后导致无法全面了解各类文献的发行状态,收集数据资料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四、基层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及相关思考

(一)地方文献资源的收集

首先,准确把握文献定义,避免收集范围无限扩大。在大体上对文献进行定义时主要包括区域出版物和区域人物以及区域事务。虽然种类不多,但其中涵盖内容比较复杂,尤其是在出版物的种类上无法进行有效的缩减。对于图书馆来说,想要完整且系统地收集这些资源并不现实,所以准确把握地方文献定义至关重要,收集工作必须有重点、有目的以及有甄别地展开。[2]

其次,基于对地方经济进行服务的角度展开收集工作。对于图书馆来说,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建设是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根本职责。比如当地具有一定旅游价值或存在旅游资源,可以结合当地的旅游发展战略,针对具有旅游价值的资料与文献进行收集,以此促进地方文献数据的收集,还可更好地缩小收集范围,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针对特色馆藏的建设给予足够重视,不但要做到海纳百川,还需将其中重点凸显出来。比如,很多地区都在积极探索特色馆藏建设,根据相关文献及实践可发现,一些区县的公共图书馆通常都希望走包容万象的馆藏道路,但实际这种想法并不容易实现。尤其现阶段资源共享理念深入人心,自身拥有的别人也一样拥有,所以馆藏特色很难有效反映出来。只有在建设中突出自身特点,建设别人没有的内容,同时符合当地特色并有效满足用户的需求,才可让整个地方文献建设道路更加宽广。在一个地区地方文献是特有产物,此地区文献资料是其他地区不曾拥有的,就算拥有也并不全面,无法与当地馆藏进行媲美。所以地方文献必须加大收集力度,同时将特色馆藏建设起来,不但要保存当地文化遗产,还可通过文献数据为其他事业发展给予一定支持。

(二)地方文献的保管

此类文件进行管理时可采用集中保管的方式,为了加强保管工作还要设立专门的书库,通过书库的应用,可以让管理更加方便,尤其对读者的使用十分有利。保管时还要配备专人,通过专人管理,可充分体现对此类文献的重视度,还可让管理人员有更多时间和精力钻研业务。让管理人员有更多时间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充分了解地方文献等内容,让读者可以获得更为优质的服务,最后将地方文献自身存在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还可有效促进其他事业发展中地方文献的价值。

另外,对文献进行保管时还需对保护工作进行强化,特别是对于一些历史悠久或古籍文献来说,随着保存时间延长很可能出现一定磨损或流失,所以针对此类文献的保护进行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可让当地一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得到保留。相比于普通文献,古籍地方文献除了做好五防以外還要控制保管环境,对保存不利的环境及条件要及时改善。重视对古籍的修复工作,避免已经受损的文献再次遭受损害。一些比较珍贵或价值较高的古籍其内容可以通过现代科技进行复制,以此有效避免古籍文献受损后无法查阅其中内容。

(三)基于网络创建多样型服务

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责任逐渐变大,自身承担的输出任务、文化宣传也在不断变多,业务范围可通过网络平台拓宽,以此发挥出地方文献资源优势。比如,可建立知乎论坛和微博以及公众号等平台,利用不同渠道及措施对地方文献自身价值及魅力进行宣传,让图书馆的服务可以更加贴近读者生活,获得更多机遇,可以进入大众的视野当中,让整体受众范围得到有效扩大。图书馆还可将以往单一的服务方式逐渐向多样化服务进行转变,根据切身能力展开各类服务活动,和相关文化机构之间联合展开各类文化宣传活动[3]。针对不同年龄读者的阅读需求进行充分了解,根据年龄的划分将阅读小组创建起来,在阅读中可以推出打卡活动,帮助读者逐渐养成阅读习惯。还要将一些免费的资源提供给读者,使其可以感受到图书馆为其带来的便利。

图书馆在网络时代可以得到更多发展途径,如果基于网络针对服务进行不断创新优化,可以变得更加多样化,同时拓宽发展道路。针对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时,通过多样化的服务支持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图书馆要将自身资源创造者、传承者、管理者以及提供者的多重身份扮演好,以此显著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五、结束语

通过地方文献可充分了解当地乡土风情及历史信息,还可增强文化自信。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针对地方文献进行建设和充分利用是承担文化推广及传承使命的一种体现,同时在自身服务体系进行优化创新时也是一个重要基础。在当前时代下,公共图书馆不但要提高服务质量,还要对数字文化及智慧图书馆建设给予足够重视,基于读者的阅读需求及时代发展规划,将多元机构协同和广大读者参与的地方文献资源利用、建设体系构建起来,最大限度地实现当地文化的保护及传承。

参考文献

[1]刘俊.关于基层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17(02):253-254,256.

[2]柏世胜.基层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5(22):78-80.

[3]曹丽娜.基层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启示和建议[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41(12):31-33.

猜你喜欢

文献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资源回收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飞跃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