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价值逻辑与位育路径:高中思政课“四史”教学论略

2021-09-03孙杰

中小学德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四史思政历史

摘 要思政课“四史”学习应以道路问题为核心,将生动的中国故事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思想辨析、事实论证、情境体悟、活动体验等,自主探究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关键问题,从中感悟真理的力量、中国精神和担当,体验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實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关 键 词“四史”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价值逻辑;位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1)11-0053-04

①基金项目: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三期课题“指向学科育人的议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2019JK13-L163)成果。

为学生的信仰奠基,增进学生“基于政治认同的理想信念”[1]是高中思政课立德树人的独特价值所在,更是育人使命所系。“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关口,通过“四史”学习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是新时代高中思政课改革创新、更新学科育人话语体系的一项重大任务,更是讲好红色中国故事、掌握政治认同叙事权、彰显理想信念话语权的一项伟大使命。

一、“四史”学习立德树人的逻辑澄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历史语境要求高中思政课必须确立新的学科育人逻辑,通过“四史”学习强化政治引领,以史弘道,以史育人。

(一)秉承党的治国理政传统,把握“四史”学习的观念目标

结合历史学习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历史经验进行深入分析;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对大革命失败后党内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系统总结;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强调“用历史的叙述讲授马克思主义,从历史的观点认识现实”;抑或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建国以来党的历史进行科学分析和正确总结,党的历代领导集体深刻总结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贯穿其中不变的“主线”就是:

始终注重从正反两方面深刻汲取历史经验,洞悉历史规律,厘清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明白我们“从哪儿来”“现在在哪儿”“将到哪儿去”;始终注重运用历史的眼光审视当下现实、顺应发展大势、把握前进方向,更好地把握和研判世情、国情、党情,从而在历史发展中认识历史选择的正确性。由此,旨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中思政课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国家观和民族观,理当将“四史”学习作为“必修课”且必须修好。

(二)回应新时代学科育人要求,厘清“四史”学习的价值内涵

意识形态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设置高中思政课,主要目的即在于牢牢把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这一意识形态导向。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去中心、非主流的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一些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所谓“价值中立”的不良解读和错误认知不时沉渣泛起。仍处于价值观“拔节孕穗期”、缺乏深度辨别与分析能力的青年学生极易迷失自我。新的历史条件下,旨在批判虚无、澄清谬误的思政课“四史”学习,究其本质而言绝非越俎代庖进行一般意义的历史教学,而是以“四史”为基础进行积极的价值引领,促进青年学生深刻认识自身的新时代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需要指出的是,高中思政课“四史”学习更为重要的价值是引导学生透过当代中国的发展脉络,深刻体会中国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提升“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4],夯实关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观基础。

二、“四史”学习凝神聚力的位育路径

只有准确把握“四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才能更好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5]。当我们从一定的时空高度,以大历史观的宏大视角整体考察,不难理解,认清社会主义道路问题是“四史”学习的根本核心[6]。以大历史观的全局视角、辩证批判的科学视野、实践历练的学习视阈等,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在学懂、弄通、做实上花大力气、下真功夫,才能促进学生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中,增进情感认同、思想认同和政治认同。

(一)学史明理:在透彻的思想辨析中明达历史客观真理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7]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8]。思政课教学必须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9]。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辨析的思考、价值引领的判断等,从党的奋斗历程、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的伟大成就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真切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

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课教学,笔者尝试基于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用“新成就”“新矛盾”“新措施”“新梦想”等“鼓舞斗志、明确方向”:

截至2020年,苏州工业产值全国第一,县域经济全国第一,人均GDP全国第二,外贸出口全国第四,地区生产总值全国第六……改革开放时至今日,苏州不可谓不“富足”,但也不是没有“短板”:教育、就业创业、社保、养老、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短板明显。“富足”却仍存“短板”,苏州发展折射出的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请就“新时代苏州发展是否已经足够富足?”展开辩论,陈述各自观点和理由[10]。

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进程,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苏州日益“富足”的一面——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居全国前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生动缩影,无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生动诠释。同时,苏州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另一面——随生产力发展,社会的主要矛盾逐渐转化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生辩证认识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真切感悟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历史发展必然规律的真理力量。

(二)学史增信:在深刻的历史洞察中增进信仰信念信心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11]信仰信念信心是思想之光、精神之钙、力量之源[12]。而“四史”正是中华儿女增进信仰信念信心的宝贵精神财富。

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一课教学,笔者尝试结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引导学生梳理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的历程,在深刻的历史洞察中深入理解、论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虽发展轨迹不同,但文明起源相似,发展目标相近。2013年,习近平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乘着这股“东风”,“海丝”沿线各国纷纷组团来中国学习“取经”。如果你是政府发言人,将如何结合近年来中国的变化和发展成就,向参访团说明走“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介绍“中国方案”的成功经验,请拟定宣讲稿提纲。

学生在回顾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的悲怆历程,总结多种尝试终归失败的原因后,深刻领悟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描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巨变,用无以辩驳的事实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后,愈加增进“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奠基了信仰,坚定了信念,增进了信心,才能引导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学史崇德:在精神血脉的历史赓续中提升道德修养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新中国建国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來,“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13],构筑起了中华民族永不磨灭的精神谱系,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思政课“四史”学习要引导学生在精神血脉的历史赓续中,凝聚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根基,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历史之问,明大德、严公德、守私德,提升自我道德修养。

必修4《哲学与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一课教学,笔者尝试以新冠肺炎疫情为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走进这一段艰辛历程: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果断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牺牲经济让路于抗击疫情,力保人民生命健康,采取了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延迟开工开学、实施史无前例的严格管控等措施;同时,尽己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为全球抗疫贡献了智慧和力量。请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中国对抗疫决策的考量是如何做到“人民利益至上”的?

通过对抗疫斗争伟大实践的梳理与回顾,学生深刻理解了党和政府的果断决策是基于兼顾不同方面群众利益,是从最大多数人的立场出发,是以个人、集体、社会三者利益统一作为治国理政标准。同时,深深感动于钟南山、张伯礼等共产党人高度负责、大爱无疆的人格品德,“90后”“00后”等抗疫先锋敬佑生命、舍生忘死的为民公德、党性大德,更深深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和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14]所动容。而将抗疫等一系列伟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践行初心、勇担使命的强大精神动力,有助于锤炼学生的个人私德,培塑为民公德,铸牢忧国大德。

(四)学史力行:在历史观照的知而后行中学思悟践贯通

“四史”学习,“明理”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增信”是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崇德”是重要的引领和动力,“力行”才是最终的目标和使命。通过高中思政课“课程内容活动化”的一系列结构化设计,使“四史”所蕴含的各种经验启迪与现实问题有机结合,能有效促使学生在身体力行的实践历练中[15],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本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必修3《政治与法治》“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一课教学,为引导学生深入感悟“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真切体验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感,提升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笔者带领学生回溯党史、社会主义史等,重温中国共产党1937年5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所开创的“豆选”这一基层民主建设“创举”:

新中国成立后,“江村”面临换届选举。而当时,翻身农民中90%以上都是文盲、半文盲。不识字,该如何选举?讨论中,有人提出“豆选”的倡议。请你制定“豆选”的具体操作方案,并筛查可能导致舞弊的“问题”予以整改;在此基础上,以“小豆选”中的“大民主”为题,解读人民共和国的“人民性”。

“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做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16]文化程度低不是拒绝民主的理由。识字有识字的选举方案,不识字也有不识字的投票办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拟定了“豆选”的操作办法:候选人背对选民一字排开,每人身后放一个碗;选民人手一颗豆子,选谁就放在谁身后的碗里;统计得豆多的候选人即为当选。通过筛查与分析,学生也认识到“豆选”可能导致舞弊的一系列“问题”,并一一加以改进:空碗投豆产生的声响可能影响选举的保密性,盛豆碗口的非密闭性可能导致碗中豆被“窃取”,选举用豆的非特制性可能造成部分选民“夹带”,对候选人的特殊限制致使选民自主提名人选无处投豆等。

学生在身体力行地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旧中国广大农村建立新型人民政权的“大民主”探索与实践中,真切体悟了中国共产党“解放”旧中国,进行社会革命的艰辛历程,更深刻洞察了中国共产党赢得民心、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支持的根本原因:为了让人民享有更彻底的民主和最真实的权利,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就地取材,用豆子进行“秘密投票”,巧妙破解了人民文化水平差异对行使民主权利的掣肘,让原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贫苦大众,实现了从未有过的民主,更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以主人翁的姿态“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豆选”已成历史,但它“用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观念自此深入人心。

参考文獻:

[1][3][15]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2,1,2.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140.

[4][11]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161,224-225,237,31.

[5]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2021-02-21(01).

[6]王炳林,刘奎.关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8):64-71.

[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8][9]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10]孙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议题式教学设计[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28):42-45.

[12]王树荫,耿鹏丽.新时代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0(05):4-11.

[13]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2021-02-21(01).

[14]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02).

[16]牛铭实,米有录.豆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110-128.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四史思政历史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
在“四史”教育中培育新时代学生
让“四史”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