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养老的现实困境及优化

2021-09-02曲清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智慧养老养老模式老龄化

曲清

摘 要:智慧养老是一种新型养老方式,但现阶段智慧养老存在服务资源分配不均衡、闭合的供给与需求链尚未形成、信息不对称、养老服务体系缺乏有力监督的突出问题。为破解这些问题,推动智慧养老事业高质量、个性化发展,亟需政府积极引导,保证智慧养老体系合理配置;推动信息整合与产业链闭合;发挥社会力量,鼓励民间资本;制定评价标准,健全监督体系。

关键词:智慧养老 老龄化 养老模式

当前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老龄化现象日渐突出,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养老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科技的日新月异,智慧养老顺应时代需求应运而生,并成为未来养老新趋势。智慧养老是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诸如物联网、5G等,通过传感器及网络系统向居家老人、社区以及养老机构提供的高效、便捷、实时、个性化的养老服务的一种养老形式。分析当下智慧养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有利于助推智慧养老更好的发展。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预计202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超过3亿,2050年将达到4.8亿[1]。据《2018—2019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显示,在包括武汉、贵阳、苏州、成都、青岛、上海、南通、广州、哈尔滨、重庆、合肥、安庆、北京、吉林等在内的23个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城市中,有4.8%的老年人处于日常活动能力重度失能状态、7%处于中度失能状态,总失能率为11.8%。有四分之一的老年人需要得到全方位的照料,他们的最重要的服务提供者依次是子女(40%)、老伴(22.1%)、保姆(10.8%),医院、养老院、护理院等第三方专业机构在服务提供者中的占比仅为25.4%[2],而在人口老龄化严重的背景下,养老产业却无法满足目前养老服务的需求。针对养老服务中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痛点和短板,《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加快推进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截至2020年2月,我国有27个省市地区对智慧养老的发展给出建议并制定相应保障措施,持续深入推进智慧养老的发展与完善。在十四五期间,政府将加大对“互联网+养老”“物业+养老”“物业+养老”等新养老模式的扶持,并在2025年实现所有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

二、现阶段智慧养老面临的困境

(一)全国智慧养老服务资源分配不均衡

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目前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政府力量,仅依靠政府发展智慧养老加大了智慧养老布局的实施难度。当前我国发展智慧养老的资金多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政府用来投入智慧养老建设的资金存在着差异,导致不同地域之间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水平不同。由于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而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又与当地经济水平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关,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越发达,人口老龄化问题越严重。与西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相比,我国东部地区的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而中部地区虽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但存在着高度的人口老龄化,其他地区的老龄化程度与其相比还相对较低,经济发达水平与人口老龄化程度使得不同地区之间智慧养老资源的配置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基于上述原因,地区间的经济发达水平和老龄化水平给智慧养老产业的整体协同发展带来了阻碍。

(二)闭合的供给与需求链尚未形成

目前大数据智慧养老体系并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也很难出现完整的产业链,并且在大数据智慧养老服务中并未以智能设备为基础设施、以老年人服务需求信息为要素、共同构成一个闭合的供给与需求链[3],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信息鸿沟”問题。老年人由于年老身体机能下降,学习能力,视觉听觉等方面的衰退,对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较低,导致他们使用智能养老的产品存在一定困难,甚至产生抵触与排斥心理,就易产生“信息鸿沟”。“信息鸿沟”使得智慧养老产品的供给与老年群体的实际需要不相匹配,导致为老人提供服务的智能化产品未能发挥其应有价值,老年群体的基本养老需求未得到满足,难以为老人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此外,我国智慧养老收集的大数据零散、繁杂,大多是单一的机构化模式,收集到的碎片化数据反映出的养老需求也是不完整的,各数据中心提供给智慧养老服务主体的数据不能充分全面充分反映当前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加之对数据分析处理的能力较为薄弱,对收集的大数据信息不能高效挖掘与利用,服务提供方很难对不同老年人的对养老方面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智慧养老服务,数据的价值未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由于智慧养老闭合的供给与需求链尚未形成,加剧了智慧养老行业市场资源配置不合理,阻碍了智慧化技术的落地,很大程度影响了智慧化与养老的真正融合。

(三)政府主导资源供给,信息不对称

智慧养老需要以大数据做支撑,而当前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主要依靠政府,政府主导大数据资源的供给,来满足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这决定了其属于公共资源范畴,如果存在信息不对称将会导致政府失灵,公共物品不能有效供给。尽管政府会通过购买养老服务方式提供养老服务,鼓励更多社会组织参与智慧养老产业,但供需不匹配现象仍然存在。以往过于注重智慧养老行业的硬件的配置,而忽视老人的基本养老需求,导致政府的供给并不能与老年群体的需求很好地匹配,供需不匹配的现象。同时我国智慧养老市场的供给量远少于需求量,目前养老产品与养老服务的实际的需求量近万亿,而现存的供给量还不足千亿,智慧养老资源的供需不均衡使得智慧养老市场存在巨大的缺口亟待填补。

(四)养老服务体系缺乏有力监督

当前我国智慧养老相关的政策比较宏观,尚未制定详细的政策与规定。首先,当前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处在初步建立阶段,物联网、信息安全等技术尚处在探索阶段。智慧养老需要依托于智能设备做支撑,而智能终端的价格高昂,一般养老企业难以承担,市场上大多数用于智慧养老的智能终端还存在着检测误差、售后服务不完善等问题,智慧养老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其次,智慧养老需要以大数据做支撑,但由于大数据智慧养老产业链涉及的服务企业、社会组织庞杂,必须在服务链企业和机构之间传递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医疗状况、家庭情况、地理位置等关键信息,任何环节的保密不严格都可能带来安全隐患[4],加上老年群体较易上当受骗,极易引起不法分子关注并受到侵害,这两个方面的综合作用下使得智慧养老产业的信息安全需要得到强有力的保障。最后,养老服务评价机制有待完善。在居家养老模式中,助老员与站长具有相同的利益范围,属于利益共同体,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容易发生共谋现象,在服务时长上不达标,服务质量上存在监督漏洞,使得养老服务的质量的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同时受制于老人对于养老的观念的影响,认为助老员工能够来服务已经很不错了,老人们即使对养老服务存在不满也会给予正面评价,评估结果并不能反映真实的智慧养老服务现状,再加上投诉途径对于老人较为困难,使得智慧养老服务的评估机制并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其评估机制有待完善。

猜你喜欢

智慧养老养老模式老龄化
老龄化是医药行业的福音吗
健康月历
温州“老人公寓”养老模式的经验特征
我国互助养老的实践现状及其反思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
引导城市消费对接旅游消费的异地养老模式探索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
乌镇“智慧养老”引习近平关注
开启“智慧养老”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