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的选穴规律※

2021-09-02周以皓代安洪罗树华张雪莲尹剑文冯斯峰

中医药通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上巨虚支沟天枢

●周以皓 代安洪 罗树华 张雪莲 尹剑文 冯斯峰 施 静,4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以脑部缺血或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1]。便秘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8%,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独立高危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2-3]。中风后患者因用力排便等造成腹腔压力突然升高可诱发血压增高、心率增快等不利因素,进而引起再次中风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死亡[4]。临床上,药物是便秘最常用的疗法,多以促进胃肠动力、导泻为主,但存在疗效不稳定和不良反应偏多的缺点,患者依从性差[5-6]。有研究表明针刺作为药物的替代方案,在预防和治疗脑卒中患者便秘方面有较好疗效,并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7-8]。目前尚无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的选穴规律方面的系统统计与分析。为了更好地把握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的选穴规律,故而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其临床用穴规律,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1.1 资料来源 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PubMed 数据库、EMbase数据库收录的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

1.1.2 检索策略 采用主题词检索。以“中风”“卒中”“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针刺”“针”“电针”“便秘”“排便障碍”作为检索词,用布尔逻辑运算符连接,对中文数据库进行检索。以“stroke”“cerebral infarc⁃tion”“cerebral ischemia”“ischemic stroke”“acupunc⁃ture”“electric acupuncture”“needle”“constipation”“as⁃triction”“obstipation”作为检索词对英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10年1月至2021年3月。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随机对照试验研究;②根据西医或中医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中风后便秘的患者,不考虑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等因素;③观察组采用体针或电针治疗为主,以十四经穴、经外奇穴为主要刺激腧穴,针刺技术符合《刺法灸法学》[9]的规范,并有明确的穴位处方,可同时使用其它中西医疗法;④由于目前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疗效评定标准多样化,本研究接受所有纳入文献采用的疗效评定标准。

1.2.2 排除标准 ①动物实验、机制研究、综述、经验介绍、个案报道等;②观察组采用或联合灸法、耳针、头皮针、眼针、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的文献;③重复发表的文献,仅取1次;④样本量小于20例的文献。

1.3 文献筛选使用Endnote对文献进行管理,将检索到的文献导入软件进行查重。通过阅读题目和摘要,依照文献的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初筛,通过阅读全文对文献进行核实、提取资料,排除不相关研究。

1.4 资料提取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整理,提取其中的有效处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T 12346–2006)[10]对穴位名称与归经进行规范化处理,采用Excel 2016 建立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穴位处方数据库。

1.5 统计方法运用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针刺治疗该病的用穴频次、经脉分布、特定穴种类、部位选择、聚类群集,运用Apriori算法对穴位之间的关联规则进行分析,探讨穴组关联性。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共检索到482 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458 篇,英文文献24 篇。查重后剩余文献337篇。最后由研究者阅读文献标题、摘要和全文,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核实,获得91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其中13 篇文献均在一组主穴的基础上辨证配穴,故以“1 组主穴+1 组配穴=1 条处方”的形式从这13篇文献中提取46条处方,再加上其余文献提取的处方,共计有效处方124条。检索和筛选流程见图1。

图1 文献检索和筛选流程图

2.2 描述性分析结果

2.2.1 穴位选用频次分析 124条处方共涉及74个穴位,包括1个经外奇穴,选用频次共计794次。选用频次前5的穴位依次是:天枢、足三里、支沟、上巨虚、中脘;选用的经外奇穴为四神聪,共选用7 次。见表1。

表1 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选用频次前20的穴位

2.2.2 经脉选用频次分析 共选用经穴73 个,选用频次为787 次,涉及到13 条经脉,包括除手太阳小肠经外的十四正经。经脉选用频次最高为足阳明胃经,共302 次,占比38.37%,选用穴位10 个;其次为任脉,共选用154次,占比19.57%,但任脉穴位选用最多,共12个,占比16.44%。见表2。

表2 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选穴的经脉分布

2.2.3 特定穴选用频次分析 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选用特定穴频次为643 次,个数为54 个;非特定穴频次为151次,个数20个。选用频次前5的特定穴依次是天枢、足三里、支沟、上巨虚、中脘;选用频次前3的特定穴类别依次为募穴、交会穴、五输穴;选用个数最多的特定穴为交会穴。见表3。

表3 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选穴的特定穴分布

2.2.4 部位选用频次分析 胸腹部选用频次最多,为372次,占比46.85%,选用穴位23个,占比31.08%;其次为下肢部,选用频次为203次,占比25.57%,选用穴位15个,占比20.27%。见表4。

表4 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选穴的部位分布

2.3 聚类分析结果应用SPSS 21.0 软件对选用频次10 以上的穴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冰柱图和树状图。若冰柱图选择群集数7,树状图选择距离1.5,则得出核心穴对7 组。一类为核心主穴,包括天枢、足三里;另一类为随证配穴,包括水沟-丰隆-下巨虚-百会-照海、太冲-合谷-三阴交-内关、中脘-气海-上巨虚-支沟、大横-大肠俞、归来-水道-关元。见图2、图3。2.4 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应用Apriori算法对选用频次10 以上的20 个穴位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最小置信度≥60%,最小支持度≥15%,共得到72 条关联规则。见图4。该图反映了各穴之间的关联性,网络图中线条越粗表示关联性越强。

图2 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高频穴位聚类分析冰柱图

图3 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高频穴位聚类分析树状图

图4 关联规则网络图

同时,对穴组关联性进行分析,选择置信度排名前20 的关联规则。置信度表示在前项出现的情况下,后项出现的机率;支持度表示前后项在所有处方中同时出现的机率。如支沟出现时,天枢出现的机率是100%,支持该关联规则的处方占38.71%。结果显示,支持度最高的关联规则是天枢-足三里,为41.13%。见表5。

表5 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置信度前20的关联规则

3 讨论

便秘属于中医学“后不利”“大便难”“便坚”的范畴,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云:“既得半身不遂之后,无力使足动,如何有气到下部推大便下行?大便在大肠,日久不行,自干燥也。”阐明了中风后便秘发生的主要病机[11]。目前关于脑卒中患者发生便秘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不完全清楚,认为中风后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排便环境改变、进食方式和种类改变、活动量减少等,是中风后便秘发生的主要原因[12-13]。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选用最多的穴位是天枢、足三里、支沟、上巨虚、中脘,均为特定穴。天枢为大肠之募穴,具有升清降浊、调理脾胃的功效,是治疗大肠功能失常,腑气不通之要穴;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及胃之下合穴,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的功用,现代文献研究发现针刺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规律有力,并具有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的作用[14];支沟清利三焦,使腑气得通,津液得复,大便得下;上巨虚为大肠之下合穴,“六腑有病,常责之下合穴”;中脘为胃之募、腑之会,又为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交会穴,有疏利中焦气机之功效,可用治一切腑病。

选用频次最多的经脉是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阴脾经。经络学说认为,“经脉所过,主治所及”,选用最多的经脉均循行于腹前。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大便不通病位在大肠,病机根本在于腑气不通,故治疗中风后便秘以足阳明胃经通腑导滞之功为用。

选用的74个穴位中,位于腹部的穴位有23个,选用频次前10 的穴位中,腹部穴位占有7 个,体现了腧穴理论“腧穴所在,主治所在”局部治疗作用的重要意义。现代研究认为,腹部穴位的神经支配与T8-L4神经节段密切相关,这些神经节段的支配区域包括了胃和大肠[15],且针刺腹部穴位可以调节胃肠道蠕动,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和有害物质排泄[16]。

聚类群集结果反映高频穴位之间的联系,由树状图和冰柱图可知,天枢、足三里具有相对独立性和针对性,可作为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核心要穴,与其它穴位辨证配伍使用。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天枢-足三里的支持度最高,说明该穴组为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的常用组合。二者合用,上下同取,局部及远端共用,疏利阳明经气以传导糟粕。

其余核心穴组5 对,分别是:①水沟-丰隆-下巨虚-百会-照海;②太冲-合谷-三阴交-内关;③中脘-气海-上巨虚-支沟;④大横-大肠俞;⑤归来-水道-关元。前两组是在石学敏院士“醒脑开窍”处方[17]的基础上,佐以清热泻下,行气导滞;第③组中脘、气海、上巨虚、支沟健脾和胃理气;第④组大横、大肠俞调理脏腑,消积导滞;第⑤组归来、水道、关元行水通便。由此可见,中风后便秘的治疗以通下为原则,以理气、行水、导滞为思路,以调整阴阳、调理脏腑、调达气机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总之,数据挖掘针刺选穴规律具有可行性,它可以为临床治疗中风后便秘的取穴、配伍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其结果初步证实了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效果确切,显示了传统疗法在此领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可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但本研究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在纳入数据时排除了灸法、耳针、头皮针等内容,这需进一步整理分析;②有关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尚缺少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且本研究接受各类疗效评定标准,存在一定偏倚风险;③治疗中常配合药物等辅助治疗,难以排除多因素治疗的叠加效果;④未分析处方与疗效之间的相关性,容易忽视频次较少但疗效更优的处方。因此,纳入高质量、大样本的文献,统一疗效评价标准,规范多因素,进一步提高数据挖掘的质量,将会是今后研究改进的方向。

猜你喜欢

上巨虚支沟天枢
按支沟穴缓解习惯性便秘
点按支沟穴治岔气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Qi-acupuncture Therapy of TCM on Portal Hypertension
跑步岔气,点按支沟穴
不同强度电针刺激上巨虚后续效应磁共振成像比较
尊敬
尊 敬
长寿名穴保健康
蒋天枢:无偿完成老师的托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