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理财小组中女性趣缘群体的特征研究
2021-09-02吴营广西艺术学院
吴营 广西艺术学院
一、前言
2020年9月,“散装卫生巾”成为微博热门话题。这种卫生巾没有外包装、保质期等正规标识,但是有便宜、量大的卖点,消费者可以一次性购买上百片,平均每片单价在2毛钱左右(市面上常见卫生巾品牌的单片价格约为1~2元)。如此售卖散装卫生巾的网店在淘宝上并非个案,购买者也大有人在,究其原因,有顾客在产品评论区回复称“生活难”“我有难处”,这种“抠门”行为会成为女性实现财务自由的主要途径吗?当代女性是出于怎样的目的在省钱?这样的“抠门”女性群体多不多?因此,微博超话、豆瓣小组、百度贴吧三个平台中参与理财话题的女性群体成为可研究的对象。通过三个平台对此理财话题的参与人数、发贴量、回复量后发现,豆瓣理财小组的网络文本最为丰富将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二、文献综述
豆瓣理财小组中女性趣缘群体可以线上交流,也可以发展成线下的交往,但本文的研究对象限定在线上,因此将使用“网络趣缘群体”这一概念。“谓网络趣缘群体,是指一群对某一特定的人、事或者物有持续过度兴趣爱好的人,主要借由网络进行信息交流、情感分享和身份认同而构建的‘趣缘’共同体。”
有学者从文化层面、经济层面以及社会层面三个层面分析了趣缘群体所产生的趣缘文化对的社会影响,认为真实虚拟的趣缘文化从身份认同、行为实践和关系互动等多个层面,全方位地参与了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建构;由趣缘形成的文化“圈子”具备生产力、传播力和消费力,并在长尾经济和大数据经济效应中推动着文化产业模式的重构;趣缘文化传播亦是某种意义上的微观文化政治,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结构的变迁。除了宏观的视角,也有学者进行了微观视角的研究。首先是身份认同方面,学者认为群体通过展现自我兴趣偏好实现自我认同,并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通过建立统一的标识与口号来增强群体的认同,强化与他群群体边界:其次是有关网络趣缘群体互动模式转换的影响研究,研究认为网络平台发展为线下活动的互动模式变化给群体构成、群体分层、群体规范均带来影响;对群体成员参与度、群体成员流动速度、群体成员互动频率也产生了影响。
通过文献综述发现,对于豆瓣网络趣缘群体的研究较多,但大多都是一种宏观的视角,没有对微观视角进行更多的考察,并且专门聚焦女性趣缘群体的研究并不多,因此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进行相关研究,利用网络民族志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提炼观点,试图呈现豆瓣理财小组中女性趣缘群体的特征。
三、“目的性”与“情感性”交织成为豆瓣理财小组女性趣缘群体的交流特征
网络趣缘群体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借由网络进行信息交流、情感分享和身份认同而构建的“趣缘”共同体,因而群体成员更多遵循的是一种平等的“Share“而不是带有炫耀性的“Show”。从豆瓣六大理财小组的简介来看,人们可以在这里的目的是交流、探讨各种攒钱经验、省钱日常、投资理财策略等各种话题,而抠门攒钱、消费降级、投资理财三部曲成为豆瓣理财小组最核心目的。
通过对豆瓣六大理财小组的网络民族志调查,发现六个小组人数庞大、活跃度高,并且无论是版块设置或是精华帖标题都极具较高的互动性。通过对六大小组228条精华帖的词频分析,“攒钱”“自由”“基金”“消费”成为人们提及量最高的词汇(见表1)。
表1 豆瓣六大理财小组简介
“丧心病狂攒钱小组”的小组人数多达50万,这些人为什么这么热衷于攒钱呢?为什么这么热衷于分享攒钱经验呢?ID名为“财务自由之路”的小组成员发的《一个平凡女孩努力通往财务自由的路》恰好可以为我们答疑解惑。
财务自由之路:我之所以发这个帖子,目的有三。一是现实生活中没法诉说,在网上寻求成功感。二是我真的想向和我一样阶层的女孩提供一下经验,我真的不想要重复我们村女孩的悲哀,高中毕业后就得结婚生子,没有经济独立没有家庭依靠的女孩在男权社会下生活的好的都是幸运儿。三是也想做个记录,见证自己的目标实现的过程应该蛮有意思的。
通过上述的网络话语扫描,我们可以发现分享成功感/成就感、作为女性的奋斗经验、记录奋斗过程成为“财务自由之路”发帖的目的,并且其抒发了作为女性的被压迫感,并展现了对父权社会的抵抗。总而言之,豆瓣理财小组女性趣缘群体的首要特征表现为一种为获取认同感和成就感的目的分享,大多数的帖子表现为对琐碎生活的记录,一些帖子表现为对现实生活所感受到作为女性的压迫之后“正能量”的传递。
四、对消费主义的抵抗成为豆瓣理财小组女性趣缘群体的消费特征
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提出“女性范例”,他认为在消费社会每个人都提醒自我取悦,要讨好自己,而这种自我满足的邀请尤其是针对女人的,是一种严格的讨好及自恋式关切。丧心病狂攒钱小组里的“拔草求骂”版块,抠门女性联合会“我来拔草”版块,“不要买|消费主义逆行者”版块“不要买”版块、“已劝退”都表现为对消费主义的抵抗。
在网络趣缘群体里人们不再做“沉默的大多数”,而是畅所欲言,为群体的智慧添砖加瓦。一些情感文章其实暗含对女性化妆、女性身材、女性容貌的刻板印象,使得女性产生外貌焦虑、身材焦虑,产生花钱=美,名牌=自信的错觉,小组成员通过对文章的批判性分析来降低大家的焦虑,消除对这种错误思想的认同。
[已注销]:有一些公众号推文说“女孩你值得最好的,一个名牌会使你焕发出自信,会使你不断变好以配得上这个名牌”这句话可能是对的,名牌的社会效应给你带来了自信,但是你应当明白,一个人最好的名牌是自己。虚荣是无底洞。你的奢侈品对你来说是奢侈,对别人来说可能只是日常。你的日常也可能是别人仰望的奢侈。知足常乐。
正如让·鲍德里亚所说,我们拥有的不是浪费而是“消费”,是永远的被迫消费。打开APP时出现的广告页面、微信朋友圈的原生广告、卖货主播们极具煽动性的话语都在刺激人们对物的渴望,激起人们对物的占有欲。豆瓣理财小组女性趣缘群体有的通过传递对“物”的理解以及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消费主义话术来抵抗消费主义,
Lileiser:不要用物件定义自己,消费奢侈品不会让自己变得奢侈。
五、“姐妹”等表示共同体的词汇成为豆瓣理财小组女性趣缘群体的重要话语特征
在记录豆瓣六大理财小组228条精华帖的标题时呈现出一个有趣的现象:“抠门男性联合会”小组中52条精华帖出现了9条含“我”字的精华帖;而“抠门女性联合会”23条精华帖竟从未出现过“我”字。可以看出男女话语之间的区别,女性话语多喜欢使用“姐妹”“集美们”(网络流行语,姐妹们的意思)这种表示群体概念的词汇,并且在语言措辞上非常的委婉,而男性则喜欢以“我”为主体来表达思想,语言更直接、自信、肯定。
这种性别语言差异体现了什么呢?话语是交际双方身份、地位的体现,受权势大(即身份地位高)的一方支配,而权势小(即身份地位低)的一方则处于受支配地位。在父权制社会下,女性的话语权自然要小,经过女性主义的努力,女性从以前的“无权地位”积极争取走向“男女平权”。女性主义认为社会是建立于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体系之上,女性长期处在一种从属地位,使得女性在语言交际中总是被动并受人支配。“对男性而言,语言交流主要是进行信息传递以及在交往中维持自己的社会地位,他们更倾向于借助指令权势来显示自己在谈话中的自主和控制地位;而女性在谈话中的意图却通常被认为是对对方感情的慰藉和抚慰,以处于从属地位。”因为话语权的关系,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使用有助于配合对方谈话的词语,而男性一般更习惯于提出建议并期望受话者接受他们的建议。
简而言之,豆瓣理财小组女性趣缘群体因长期处于话语权势的弱势地位,更常使用“姐妹”或“集美们”一种令人有集体感、共同体感觉的词或是一些委婉的措辞发帖,更容易使人产生共情感;而相较于豆瓣理财小组男性趣缘群体,他们更常使用一些能直接表达态度或意见的词语,给人一种自信和果然的话语特征。
六、结语
首先,从“卫生巾自由”引起的女性经济问题,再到通过对豆瓣理财小组中女性趣缘群体的网络民族志调查发现,这些以攒钱、投资理财、消费降级为趣的当代女性主要是出于一种“Share”经验、“Share”日常生活的行为,用于获取别人对自己的认同感或是抒发自己的成就感,表现为一种“目的性”与“情感性”交流特征;其次对消费主义的抵抗成为其消费特征;最后,重要话语特征表现为女性趣缘群体更常用“姐妹”等表示共同体的词汇,而男性群体更常用“我”来直接表达意见和看法,性别语言差异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