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旅游村寨文献量化分析与研究进展(2000—2020年)
2021-09-02冯敏广州工商学院管理学院
冯敏 广州工商学院管理学院
民族旅游村寨作为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关于民族旅游村寨研究的成果较为丰富,论文基于CNKI 数据库的期刊论文,对发表于2000—2020年间的论文进行年谱的绘制,以了解其近20年的发展趋势,并且对于该研究领域重要文献进行梳理,以了解民族旅游村寨的研究动态,目的是能够为今后民族旅游村寨的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一、我国民族旅游村寨文献计量分析
(一)发文量变化趋势
为了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民族旅游村寨文献研究概况,以CNKI数据库为检索平台,以“民族旅游村寨”为主题词,检索发表于2000—2020年的文献,共检索到837篇论文,生成文献发文年谱(见图1),根据图1的趋势,可看出我国对民族旅游村寨的研究,2009年之前研究成果整体较少,2009年以后,研究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这与我国颁布的国家政策方针相关,再加上乡村旅游的开展以及我国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发展与保护的重视。这些发展引起产学研各界对民族旅游村寨的重视,故而相应的学术成果出现上升趋势。
图1 我国民族旅游村寨相关文献发文量趋势
(二)研究热点辨识:关键词统计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把握民族旅游村寨相关研究热点内容,本文借助Citespace科学可视化分析工具来辨识该领域研究热点,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可以反映其研究领域聚焦点[1],利用Citespace软件的关键词分析功能,将文献导入Citespace软件中,提取排名前20的关键词(见表1)。根据表1可知,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有民族村寨、民族村寨旅游、旅游开发和社区参与等,其中心性分别是0.62、0.53、0.27、0.21。关键词中心性(Centrality)数值的大小与该词在该领域的出现频次大小之间的关系成正比,中心性越大,其出现的频次就高,从而体现其影响力强[2],其他高频关键词有民族旅游村寨、可持续发展、旅游扶贫以及文化保护也是我国民族旅游村寨研究热点。对于研究区域,我国主要集中于黔东南地区、西江千户苗寨、肇兴侗寨等地等微观层面的村寨社区。
表1 近20年我国民族旅游村寨(民族旅游)的相关文献高频关键词TOP20
二、我国民族旅游村寨研究进展
根据民族旅游村寨的统计分析,通过归纳总结该领域的重要相关文献以及基于热点的辨识,了解到我国旅游村寨的旅游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村寨的保护与发展、社区参与及利益分配机制、民族旅游村寨扶贫等方面的内容,下面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梳理学者的观点。
(一)民族村寨旅游效应方面的研究
关于民族村寨的旅游效应与感知方面的研究,多数学者分析了旅游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最明显的是旅游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对于社会、文化等也带来正向的影响,但是随着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其负面影响也引起了学者们关注。陈燕分析了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两个村寨居民对当地旅游感知度,结果表明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哈尼族村寨对旅游积极影响感知度高于处于旅游发展成熟阶段的傣族园村,而对旅游消极感知方面,后者比前者敏感[3]。民族村寨发展旅游业带来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方面的正效应,但是也不能忽视其负面因素。我国学者大多聚焦于宏观层面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影响,对于微观层面的当地居民获益和感知方面还需要加强。
(二)民族旅游村寨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就民族旅游村寨文化的保护性和传承性而言,何明指出立足民族文化本身及持有者是民族旅游开发中文化保护的关键[4];徐永志率先指出民俗风情是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5];梁玉华以贵阳花溪山镇少数民族村寨为研究对象,指出生态旅游是民族旅游村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6];罗剑宏在分析民族旅游村寨发展困境的同时提出了加强有效的制度保障、确保村寨农户的全面参与和受益、保障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7]。
(三)社区参与和利益分享研究
民族旅游村寨作为我国乡村的基本社区,当地居民对旅游参与和受益直接关系到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学者罗永常指出在民族旅游村寨的发展中要重视社区参与和社区利益分配的重要性[8]。邓辉等认为社区参与是促进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9]。对于民族旅游村寨利益分享方面,肖琼等学者指出注重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进而有利于明确民族旅游村寨的发展方向[10]。任耘指出民族旅游村寨各利益主体之间利益的均衡,对民族旅游村寨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推动作用[11]。综上,学者们都比较重视社区参与以及利益分配的作用,现有研究主要是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四)民族旅游村寨贫困减缓研究
民族旅游村寨存在一种特殊的地理现象,即旅游资源与贫困地区在空间上高度重叠,扶贫旅游作为推动当地发展的有效手段得到学者们广泛关注,主要研究内容聚焦在扶贫路径、效应、机制及精准扶贫等方面的内容。龙梅等学者运用定量的方法从收入贫困与权利贫困双重标准来评价研究旅游扶贫效应[12]。董法尧等认为民族旅游村寨旅游发展生命周期与扶贫路径关系密切,在民族旅游村寨发展中要以“益贫”思想为导向[13]。吴亚平等人总结了少数民族村寨精准扶贫机制所涉及的内容[14]。值得注意的是,民族村寨旅游的开发使当地的脱贫效果突出,但是给民族旅游村寨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带来巨大影响,在脱贫工作中要重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15]。
三、民族旅游村寨研究述评与展望
基于以上对民族旅游村寨研究文献量化分析和主题热点分析,总体而言,我国关于民族旅游村寨的研究较为广泛和成熟。从研究热点来看,我国少数民族村寨、可持续发展、旅游扶贫都是研究聚焦的热点。随着民族旅游村寨的发展,特色村寨、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形成了民族旅游村寨近5年来研究的热点。
通过对民族旅游村寨研究内容的梳理可知,我国民族旅游村寨还处于上升发展阶段,对于民族旅游村寨内容的关注有社区参与、利益分享机制、民族村寨本真性保护、可持续发展、旅游村寨减贫等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国家进入全面脱贫的时代,今后应进一步关注民族旅游村寨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民族旅游村寨振兴,对贫困地区民族旅游村寨脱贫后的生计可持续发展也是今后研究的关注点。今后要应拓展研究区域,不仅要关注初期阶段的民族旅游村寨,还要关注进入成熟期、衰退期的民族旅游村寨,同时也要关注更微观的经济主体——民族旅游村寨的农户。关于民族旅游村寨的研究更要关注其文化本真性的保护以及外来文化对当地冲击的影响研究。
总之,现有的研究多从宏观层面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来探讨民族旅游村寨的发展,而对于民族旅游村寨居民这一主体重视程度不够;今后要注意运用多元化定量分析等方法综合研究民族旅游村寨居民生计的可持续性和结合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促进民族旅游村寨的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