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荆州市双季晚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2021-09-02徐正猛
徐正猛
(荆州农业科学院 湖北荆州434010)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双季稻是我国南方主要的水稻种植生产方式,复种指数高,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屏障[1-2]。近年来,受劳动力转移、双季稻机械装备不足、抗逆性较强的优良品种短缺、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相对落后和种植大户种植效益不高等多重因素影响,双季稻种植面积逐年萎缩,直接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如何破解双季晚稻的发展瓶颈,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攻坚。为此,2020年从市场上引进13个双季晚稻新品种,分别从生产适应性和产量的角度进行筛选,通过双季晚稻新品种对比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且优质高产的品种,为荆州地区双季晚稻生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田选择在荆州市玉桥开发区沙市农场荆农分场试验基地进行,前茬为空闲田,田块为平整、排灌方便的沙壤土地块,试验田肥力中等偏上且均匀一致。
1.2 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有恒丰优金丝苗、益33优442、恩两优220、G189S/ZR716、益133优815、金优207、华两优69、益133优443、恩两优196、长两优1521、华两优4057、谷神丝苗、伍两优郢香丝苗,共13个品种。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3个品种,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3.3 m2;栽插密度为2.5万穴/亩,株行距为13.3 cm×20.0 cm,每小区10行,每行50穴,全小区500穴,小区间走道30 cm,区组重复间40 cm。试验田四周设1 m保护行,保护行种植相对应的小区品种。
1.4 田间管理
播种前统一晒种1 d,6月20日播种,采用水育秧,秧苗净播种量为15 kg/亩,播后踏谷。基肥用量为50 kg/亩(45%复合肥),2叶1心时追施50 kg/亩。7月14日大田施用50 kg/亩(45%复合肥)作为底肥。
秧龄27 d、7月17日统一移栽。7月23日亩施尿素8 kg、氯化钾4 kg,见穗前亩施尿素3 kg、氯化钾3 kg。采取放水划行插秧,深水活棵,浅水分蘖;当大多数品种每穴分蘖数达到8~9个时,落水晒田,晒田时间为8月4日,晒到田边裂大口,田间有根系外露后复水,复水日期为8月20日。后期干干湿湿,以湿润为主,收获前10 d断水。由于螟虫和稻飞虱发生较轻,试验期间共打药3次。最后按品种的成熟先后及时收获,分小区单收单晒。
1.5 整个试验期间天气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2020年6 月下旬播种后天气以晴为主,气温正常,秧苗生长较快、分蘖多、素质好。
7月中旬移栽后,遇连续阴雨天气,但温度适宜,有利于秧苗返青活棵。7月下旬气温上升,天气晴好,秧苗生长快、分蘖多。晒田时间较往年推迟,但晒田时间短、效果好。8月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日照偏多,雨量偏少,秧苗营养生长未受到明显影响。9月中下旬受长时间低温阴雨天气影响,对水稻各参试品种的抽穗扬花较为不利,造成对温度敏感的部分品种受精不良,空壳率增加,结实率下降,籽粒充实度降低,功能叶受害明显。试验总体产量水平较低,生育期较往年延长。
1.6 田间观察记载及室内考种
田间调查各个品种的基本苗、最高苗、抽穗期、齐穗期、有效穗、株高、成熟期、病害情况、抗倒性等;在成熟时每个品种取有代表性的植株5株,取2个重复进行室内考种,考查每个品种的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双季晚稻新品种的生育期
由表1可知,参试品种于6月20日统一播种,7月17日统一移栽,全生育期变幅在115~132 d,平均为123 d。其中生育期最长的为谷神丝苗,生育期为132 d,比对照长7 d;最短的为益133优443,生育期为115 d,比对照短10 d;对照金优207全生育期为125 d。 除益33优442、G189S/ZR716、 益133优443、伍两优郢香丝苗4个品种生育期比对照短,其余8个品种生育期均与对照相同或延长。
表1 不同双季晚稻新品种的生育期表现
2.2 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
由表2可知,参试品种株高变幅在99.2~120.7 cm,G189S/ZR716株高最高,为120.7 cm,谷神丝苗最矮,为99.2 cm;穗长变幅在19.62~26.0 cm,恩两优196最长,为26 cm,恒丰优金丝苗最短,为19.62 cm;结实率变幅在47.80%~77.74%,伍两优郢香丝苗结实率最高,为77.74%,谷神丝苗结实率最低,为47.8%;千粒重变幅在20.04~29.91 g,华两优69最重,为29.91 g,谷神丝苗最轻,为20.04 g。
表2 双季晚稻新品种主要性状表现
由表3可知,参试品种平均产量从高到低的位次依次是G189S/ZR716、恒丰优金丝苗、伍两优郢香丝苗、益133优815、益133优443、益33优442、华两优69,分别比对照增产7.21%、6.59%、5.17%、4.34%、2.24%、0.69%、0.40%。低于对照的品种有谷神丝苗、华两优4057、恩两优220、恩两优196、长隆优1521,分别比对照减产34.34%、7.14%、3.65%、2.8%、2.4%。
表3 双季晚稻新品种的产量表现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13个参试品种的综合因素进行分析,恒丰优金丝苗、G189S/ZR176、伍两优郢香丝苗3个品种表现相对突出;恒丰优金丝苗丰产性高,生育期短,分蘖能力强,穗层整齐,结实率较高,田间转色好,在抗性方面优势表现突出。G189S/ZR176田间丰产性高,生育期短,穗大粒沉,但分蘖能力中等,后期转色一般,建议该品种插足基本苗,提高有效穗。伍两优郢香丝苗丰产性高,生育期短,植株较矮,抗倒性强,分蘖能力较强,后期转色较好。以上3个品种稳产、高产且生育期较短,适宜在荆州本地推广。其他品种中,益133优815丰产性较高,但生育期与对照相当,结实率偏低,推广风险高。其余品种与对照相比,无明显优势,风险较大,不建议种植。
总之,在推广种植新品种时必须多方面综合衡量,产量是关键,抗性也是必要条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稻米品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