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

2021-09-02周茂榕

医疗装备 2021年14期
关键词:积气椎间盘磁共振

周茂榕

福州市第二医院 (福建福州 35000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主要与退行性改变、外力损伤等因素有关。近年来,该病发病呈年轻化趋势,20~40岁患者占总患病人数的64.64%,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1]。因此,及时发现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控制病情发展和减轻疾病的影响具有一定帮助。目前,临床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采用X线、CT、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技术。其中,X线能观察到腰椎退行性改变的征象,但不能直接反映椎间盘突出,诊断价值较低;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椎间盘形态、带下和部位,还能观察神经根受压情况,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被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磁共振检查不仅能从不同层面观察腰椎间盘病变情况,还能清晰显示椎间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利于鉴别是否存在其他占位性病变[2]。有研究表明,磁共振检查诊断眼椎间盘突出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CT[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磁共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98例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例,女42例;年龄31~75岁,平均(53.62±8.35)岁;病程1~20年,平均(12.23±3.58)年。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经X线检查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依从性良好的患者;沟通能力正常的患者。排除标准:腰椎骨折的患者;骨质疏松的患者;腰椎结核的患者;合并神经损害的患者;患有急性重症疾病的患者;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CT检查:指导患者取仰卧位,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 CT 64 Slice扫描仪(飞利浦医疗科技公司)扫描患者病变部位,规范调整各项参数,电压120 kV,电流400 mA,层距0.625 mm,观察腰椎间盘密度、形态与位置,并记录其椎弓、椎体、椎小关节、侧隐窝、椎管径线等情况。

磁共振检查:患者取仰卧位,采用GE 3.0T Signa HDxt磁共振扫描仪(美国GE公司)对患者进行扫描,常规矢状位T1WI、T2WI序列,常规横轴位T2WI序列,扫描参数,SE序列T1WI为TE 24 ms、TR 2 250 ms,FSE序列T2WI为TE 102 ms、TR 3 575 ms,从矢状位观察椎间盘信号,掌握椎间盘突出位置与形态等征象,分析硬膜囊受压、脊髓受损情况,并对比椎管径线狭窄情况。

1.3 观察指标

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度,同时比较CT检查和磁共振检查对钙化、椎间盘积气、脊髓变形及硬膜囊受压的检出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病理结果

手术病理结果显示,98例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阳性73例,阴性25例。

2.2 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比较

磁共振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

表1 CT检查的诊断结果(例)

表2 磁共振检查的诊断结果(例)

表3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效能比较(%)

2.3 两种检查方法征象检出率比较

手术病理结果显示,7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钙化15例,椎间盘积气17例,脊髓变形18例,硬膜囊受压23例。CT检查对钙化、椎间盘积气、脊髓变形及硬膜囊受压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15/15)、76.47%(13/17)、72.22%(13/18)及82.61%(19/23);磁共振检查对钙化、椎间盘积气、脊髓变形及硬膜囊受压的检出率分别为66.67%(10/15)、100.00%(17/17)、100.00%(18/18)及100.00%(23/23);两种检查方法的各种征象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00、4.53、5.81、4.38,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与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有关,椎间盘髓核主要决定腰椎间盘的内在压力和弹性,二者互相支撑,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使椎节弹性降低,造成椎间盘出现松动、失稳等退行性病理改变;此外,长期外力损伤也会造成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加重,故而引发腰椎间盘突出[4]。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还会出现腰部活动受限、腰椎侧凸等体征。如果不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病情会逐渐进展,并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与工作。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学检查表现,可将腰椎间盘突出分为膨隆型、脱垂游离型、突出型等临床分型,便于针对性实施有效治疗。由此可见,检查手段对患者的有效治疗尤为重要。

有研究表明,与其他影像学技术相比,磁共振具有无骨性伪影、成像快、多方位显示的优势,还能提高腰椎间盘韧带、软骨盘和肌腱的显示率,这对临床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本研究中,手术病理结果显示,98例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阳性73例,阴性25例;磁共振技术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磁共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效能较高。这是因为,CT检查虽能清晰显示患者腰椎间盘位置、大小,为临床准确判断患者椎间盘病变程度提供可靠依据,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对脊髓受损变形、椎管内脱垂游离方面的敏感度较低,易将腰椎间盘突出误诊为椎间盘膨出,同时,CT检查还具有一定的辐射损害[6]。因此,采用CT检查需要借助其他技术辅助诊断,否则容易造成误诊。磁共振可以多方位成像,通过观察信号强度,能直接了解椎间盘突出的方向、位置、性状和大小,还能显示周围粘连、硬膜增厚等情况,有利于临床准确分型和治疗。此外,磁共振检查技术不仅能评估髓核退变状态,以便于评价患者椎间盘突出情况,还能够提高对椎间盘纤维环与髓核的分辨力,有助于发现周围软组织损伤、脊髓损伤、椎间盘损伤与韧带损伤,能够弥补CT检查的不足[7]。因此,磁共振技术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CT检查。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磁共振检查的钙化率检出率低于CT检查,椎间盘积气、脊髓变形、硬膜囊受压检出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磁共振技术在提高脊髓变形、椎间盘积气、硬膜囊受压检出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这是因为磁共振技术可以调节磁场获得难以接近部位的图像,对脊髓和椎间盘,还支持矢状位、横断面、冠状面成像,既能保证成像全面、清晰,又能直观看到脊髓、神经节与神经根,而且无需借助造影剂就能清晰显示局部血管结构,有助于临床了解患者边缘骨化、病变结节数量情况;此外,磁共振技术还能直观观察椎管内外形态学改变程度,也能反映患者椎间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脊髓解剖结构,进而帮助医师更准确判断椎间盘积气、脊髓变形和硬膜囊受压情况[8]。值得注意的是,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钙化方面的敏感度较低,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诊断符合率,医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CT检查与磁共振检查技术联合扫描,减少误诊、漏诊情况。

综上所述,磁共振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效能较高,对临床诊治该疾病具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积气椎间盘磁共振
管道积气对泵组振动的影响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异位及术后门静脉积气发生情况分析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超声诊断小儿门静脉积气1例
肝脏门静脉积气1例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