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析

2021-09-02冯丽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职业幸福感师资队伍职业院校

摘  要:从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角度提出新时代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可参考途径:引入“内培外引”机制,提升教师认知幸福感;营造个体积极心态,提升教师主观幸福感;积极响应“大健康”号召,提升教师健康幸福感;建设和谐组织环境,提升教师社会幸福感。

关键词:职业院校;师资队伍;职业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1)06-049-04

教师作为教育的引领者,是教育场域中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育宗旨的具体实施者,是“人才生产与再生产的母体性智力资源”[1],其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职业院校育人效果。因而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关键的一环。梳理相关文献,发现既有的对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具价值”视角,探讨如何开展业务培训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而基于“人本身的价值”视角与教师生命质量提升等相关主题并不多见。教师,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教师,因而师资队伍建设不能忽视对教师作为人本身价值的关注,如享有的权利、体验到的幸福感、成就感、荣誉感等精神文化诉求,而职业幸福感是其中重要的方面,职业幸福感关乎教师个体的生命质量。中共中央、国务院于 2018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到2035年,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2]广大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仅影响着教师个体的生命质量,而且影响着教师群体甚至整个教育组织的发展与进步,因而持续推进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应成为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

一、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理念:重“工具价值”轻“目的价值”

在价值分类问题上,学界一般用一种普遍且简明的“顶层”分类标准,根据客体在主体活动中的地位与性质将其分为“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两类,“工具”是为了达到目的、目标所依赖的条件和过程,可以充当工具者,即具有工具价值;“目的”指主体所需要的目标和结果,构成主体自身存在和发展本身要素的内容和效果,即具有目的价值。[3]教师的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也需要从这两方面来衡量,即“人之为用”所能达到的工具性价值和“人之为人”所要实现的人的价值。当前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从管理理念上更多的是基于教师的“工具价值”而忽视了教师作为“人”本身的价值,如倾向于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建设来提升业务能力的角度开展师资培训,而面向教师的从“人之为人”的价值关怀和心灵关照角度开展的培训却相对较少,如幸福感提升、价值感体验等方面。

(二)视角:基于“问题导向”缺少“优势挖掘”

解决问题的视角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基于主动和积极意愿防患于未然的前摄视角,即积极视角;另一类是被动地着眼于问题发生后该如何解决的后置视角,即问题导向被动视角。当前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通常是基于传统问题视角下的“哪里不行补哪里”,重点放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提升方面。应用型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引领下的系统教育,与短期、速成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着本质区别,继续基于“单纯注重教师技能提升”的视角建设师资队伍已经难以跟上新时代职业教育对于“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人才培养的要求。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更需要在积极的前摄视角下进一步挖掘潜能,激发教师的主体意识,提升教师发展的内源性动力,进而提升教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定位:关注“外在技术成长”忽视“内在生命状态”

课程与知识的“代言人”是传统的知识、技术本位教师观对教师的定位,随着建设技能型社会理念的推进,职业院校在师资建设环节中的“引入”“培训”“激励”等环节均格外强调技术和技能,对技术、技能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又强化了教师“熟练技师”的角色。不论是传统教师的知识定位还是职业院校教师的技能定位,都无形中忽视了教师“人之为人”的对于情感、精神的诉求,“消解了教师作为鲜活的生命个体在教育场域中的生命激情和多维感悟,难以体验职业生命中的内在幸福感。”[4]围绕教师幸福感提升这一颇具现实指向的研究问题,国内外很多研究者认为,改善教师的 “外在”生存环境和 “内在”生命状态是促进教师幸福感提升的两大路径。[5]与普通职业相比,教师职业由于对文化知识的认同和归属具有相对更高的内在精神诉求和文化价值导向,因而相比“外在”生存环境的改善,推动教师“内在”心理和精神状态的变化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更具根本意义。

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内涵与价值

到上个世纪末,随着人文主义研究的深入,幸福感逐渐被认为是“高质量教师”的重要内涵。随着教师教育研究的深入,享有职业幸福感被认为是教师的基本權利。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已经意识到教师职业幸福感对于教师自身生命质量、职业发展及教育活动的重要影响,因此自2021年起将教师职业幸福感测评纳入PISA测试。

(一)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内涵

学界对教师职业幸福感有不同的解读,例如,“教师职业幸福感指的是一种持续快乐的体验,指教师为了实现职业理想,尽最大努力发挥潜能并实现自身和谐发展,同时伴随着力量的增长。”[6]“这种快乐体验来源于内外两方面,自身内部的需要得到满足、理想得到实现、潜能得到发挥以及外部的教育教学工作、学生的成长进步、学校工作与生活质量的提升等都会影响其职业幸福感。”[7]“这种快乐体验的获得是通过教育过程中教师自身价值的体现、潜能的发挥、力量的增长等途径得以实现,同时教师职业幸福感辐射广泛,会影响着教师的职业兴趣、工作态度、教学动机、价值感、身心健康以及对学生的关爱等。”[8]Collie 认为“职业幸福感主要是指个人能够健康地工作并对工作环境有积极评价,同时认为应从工作幸福感、组织幸福感以及学生互动幸福感3个维度来评估教师职业幸福感。”[9]综合以上文献可知,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的一种积极体验,多维而复杂,且其生成背后蕴含着一定的心理作用机制,OECD将“教师职业幸福感”界定为“教师对与其工作和职业相关的认知、主观、健康、社会等方面的反应,也即教师针对教育职业所产生的在认知、主观、健康和社会方面的主体生存状态,包括认知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健康幸福感以及社会幸福感四个维度。”[10]

(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价值

内在价值。教师职业幸福感关乎教师的生命质量和状态。从整体压力水平和未来工作投入的视角进行分析,OECD的研究认为低水平的教师职业幸福感会导致教师流失、教师短缺、教师职业吸引力降低等问题,[11]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压力和倦怠,二是离职动机。当前的教育分流体制下,相对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生源更加复杂和多样,职业院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要达到同样的标准就显得更有难度,压力面前多次“努力却不达”就容易导致职业倦怠。实证调查显示,“目前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接近中等程度,且因地域和收入不同而呈现出显著差异。”[12]高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显著低于重点本科院校教师。[13]教学工作的高压力引发的挫败感、教师管理的制度规约取向、社会职业比较带来的失落感和不平衡感是影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实因素。[14]教师职业生涯中长期的压力和职业倦怠得不到调整会直接影响教师个体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继而产生离职动机。

外在价值。教师职业幸福感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外在影响主要通过课堂过程和学生幸福感两方面呈现。教师是教育场域中最重要的资源,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教育的过程是“人影响人、人感染人”过程,教师的生命质量和状态可以在与学生的互动中直接影响学生,教师只有在职业中获得了价值、认同、尊重和幸福,拥有积极的情绪和最佳的状态才能在面向学生的工作中积极交流与互动进而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支持和反馈,这要远远好于压力和职业倦怠之下身心疲惫的教师迫于制度约束不得不应付日常教育教学活动。

三、基于职业幸福感提升的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路径

(一)引入“内培外引”机制,提升教师认知幸福感

根据OECD对教师幸福感的解读,教师的认知幸福感是指教师在顺利完成工作时所需要的与知识和技能相关的内容,可以理解为教师在工作时所体现出来的能力水平和专业资本,而这些是职业领域的基本要求,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职业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双师”素质,教师既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技能才能支撑本职工作。据此,在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上一方面通过业务培训来提升教师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在新教师的引入环节做好基础工作,通过“知识+技能”的多维考核在源头上引入认同职业教育理念、吻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教师,从而做到“内培外引”,提升教师的认知幸福感。

(二)营造个体积极心态,提升教师主观幸福感

随着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兴起,如希望、感激、心理弹性、心理健康和幸福、成功应对、情感、生活满意度、心理资本、乐观、幸福、宽恕以及作为人的价值等在教育实践领域也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教师主观幸福感主要是指来自于自身的良好心理状态。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和心理弹性提升均有助于维护个体的良好心态。目前国外以韧性、正念等心理干预为主。据此,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也可以融入教师心理弹性培育,并通过良好的组织文化传递积极的心理品质。“文化对幸福感所产生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基于儒家经典的教育干预对提升教师作为‘人和作为‘教师的全面幸福具有重要意义”。[15]心理弹性是在积极心理学背景下日渐受到重视的概念,它能促使个体在不利处境面前成功适应和良好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心理弹性被研究者认为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免疫系统,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根本保障。因而,心理弹性培育不仅有助于维护教师良好的心理状态,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同时,作为一种促使个体与逆境和挫折相抵抗的能力,還可提升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抗压能力。

(三)积极响应“大健康”号召,提升教师幸福感

健康不仅包括强健的身体,还包括健康的精神和心理,教师健康幸福感主要取决于身心健康状况。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心健康是人们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健康优先原则”在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被正式提出,这彰显了从顶层设计上对健康的重视。长时间过重的压力不仅会导致职业倦怠,还可能影响身体健康,因而职业院校从师资队伍建设的角度要充分考虑教师的身心健康,在工作安排、管理、激励等环节要遵循健康优先原则,在政策制定和制度安排上要为维护教师身心健康提供各种保护和支持。

(四)建设和谐环境,提升教师社会幸福感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社会幸福感对教师个体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社会幸福感取决于教师在工作环境中与他人互动的质量。教学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而是整个教育体系乃至整个社会系统的一部分,作为整个大系统中的微观环节,教师工作经常需要沟通、合作、交往与互动,互动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个体的社会幸福感。从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角度,要创设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氛围,育人为本,构建和谐幸福的组织环境,使得教师在教育场域的互动中少一分焦虑、多一份从容,减少本不应存在的“惴惴不安”和“谨小慎微”,教师“放轻松”之后方能从容育人,增强教师交往互动的自我效能感。

参考文献:

[1]刘东海,吴全全,闫智勇,等.工匠精神视阈下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和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6):86-9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20)[2020-02-01].http://www.moe. 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8n/2018_zt03.

[3]卫霞.论商誉的价值——以价值哲学为视角[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0(6):84-92.

[4][15]王文静,杨一鸣,李娜,等.教师幸福感提升的路径探寻[J].中国教育学刊,2020(11):79-84.

[5]裴淼,李肖艳.国外教师幸福感研究进展[J].教师教育研究,2015(6):93-98.

[6][13]马国亮.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调查[J].当代教育科学,2013(13):39-41.

[7][14]陈水平,郑洁.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与职业,2013(17):69-71.

[8]许慧,黄亚梅,李福华,等.认知情绪调节对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29):25-27.

[9]COLLIE K, SHAPKA J D, PERRY N E, et al. Teacher well-being:Exploring its components and a practice-oriented scale[J]. Journalof Psychoeducational Assessment, 2015, 33(8): 744-756.

[10]OECD. Teacher'well-being: A framework for data collection andanalysis[EB/OL].(2010-01-30)[2020-02-01]. https://dx. doi. org/10.1787/19939019.

[12]陈永进.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东、中、西部4所职业院校的调查实证[J].职业教育研究,2019(33):59-64.

Analysis on Faculty Development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hancing Feelings of Occupational Well-being

FENG Li1,2

(1. Hebei Tourism College, Chengde 067000, China; 2. Faculty of Education,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China)

Abstract: In terms of facul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s, we always emphasize on teacher's tool value-the role as a tool in teaching rather than purpose value-the orientation of self-fulfillment, on problem-excavation instead of advantage exploration,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rather than teachers' mental state. From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need to individu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a possible path fo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growth in enhancing faculty's feelings of occupational well-being in the new era, in which training and recruiting mechanisms can be adopted. Individual positive attitude can be created to enhance well-being of teachers subjectively. We should also respond to the national call of "Big Health", to ease physical and mental burdens of teachers. Finally, a harmonious working environment is a crucial element as well.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ers; Occupational Well-being

收稿日期:2021-09-01

作者简介:冯丽,女,河北承德人,讲师,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

此文为承德市社科联课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心灵关怀研究”(项目编号:20212138)与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新冠肺炎疫情下河北省大学生就业倾向研究”(课题编号:JRS-2020-1010)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职业幸福感师资队伍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基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看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中的实践应用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之研究
提升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