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2021-09-02张晓中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8期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开腹手术对比分析

张晓中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手术;急性胆囊炎;对比分析

急性胆囊炎发病急,以往临床上采取开腹胆囊切除治疗,开腹手术的缺点包括切口过长、手术步骤繁琐、并发症较多等[1],近年来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在操作上,均获得了较大的提升,能够帮助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手术,患者切口长度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在术后容易康复,在可行性可靠性方面,均要比一般的常规开腹手术更加理想,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2]。本文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2 0 1 7 年1 月至2 0 1 0 年1 0 月诊治急性胆囊炎患者86 例,所有患者经B 超检查和/ 或CT 扫描检测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 3 例,观察组年龄39-70(55.24±10.46) 岁,男女22/21,体重指数23.01~27.14 kg/m2,平均(24.80±1.08)kg/m2,起病至住院l ~4 d,平均(1.68±0.55)d;对照组或者年龄39~70 岁,平均(55.28±11.36) 岁,男女20/23,体重指数22.97~26.87 kg/m2,平均(24.655±1.11)kg/m2,起病至住院l ~3 d,平均(1.70±0.45)d,两组胆囊炎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 手术方法 腹腔镜组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作为治疗方法,对所选43 例患者在术前应用气管插管实施全身麻醉,并实施肠胃减压措施,构建人工气腹确保气压在12~14 mmHg范围内,对患者行三孔法置入腹腔镜,通过镜头对患者腹腔内情况见仔细探查,对存在粘连的部位予以分离,经腹壁胆囊实施穿刺减压,明确胆囊管和胆总管以及肝总管之问的具体位置关系,确保手术方向正确,然后通过顺行、逆行,或是顺逆结合的方式,剥离胆囊并取出,完成后释放腹腔内CO2,撤出手术工具,并对切口进行消毒处理后缝合。

开腹手术组麻醉方式为全麻,麻醉诱导成功后以患者右上腹于肋骨下方作切口,切口大小6-11 cm,右上腹逐层将腹壁切开,观察其胆囊、胆总管与肝脏等,不触碰到旁边器官,使胆囊与胆总管全部暴露,夹胆囊底部并做牵引,切开全部胆囊浆膜,将胆囊分离开,用止血钳夹紧胆囊动脉然后进行结扎,近端处进行双重结扎,离胆总管0.5 cm 处将胆囊切除,切除后电凝止血,并逐层将腹壁缝合。

1.3 观察指标 手術情况;手术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SPSS13.0 统计软件中处理,计量计数资料t/χ2 检验,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腹腔镜组手术各项指标均优与开腹组(P<0.05),详见表1。

2.2 手术并发症 腹腔镜组并发症4 . 6 5 % 低开腹组18.60%,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在临床治疗中胆囊疾病患者数量表现出增加趋势,传统治疗多为先控制炎症,再进行胆囊切除治疗,开腹手术虽有视野开阔、操作直观的优点,但术中出血量大、腹部切口大、术后疼痛明显[3],尤其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伴有多种疾病,开腹手术所引发的并发症甚至可能直接危及生命[4],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耗时短、出血量少、不需切断腹直肌,但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准确探测到胆总管和其他脏器,容易对胆总管产生损伤[5]。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在临床上推广,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腹腔镜技术快速发展,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胆囊炎患者的治疗中以为患者的术后恢复提供良好的条件,经过腹腔镜镜头实施各项操作,视野清晰,对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小[6];该方式不需解剖胆囊三角,避免对胆道造成损伤,并能够充分暴露胆囊,便于手术过程中对胆囊进行解剖、分离及切割,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较快[7];同时腹腔镜还具有放大功能,使得手术过程更加精准,缝合质量更高,大大降低术后胆漏的发生[8];相对比传统开腹术而言,患者切口不直接接触空气,术后出现肠粘连的可能性较小[9];以纤细器械切除胆囊,并不会给周边组织造成严重干扰,不仅可以减少患者而治疗的生理疼痛也减少患者心理负担。本文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手术时间(65.27±4.36)min、术中出血量(36.22±8.45)mL、术后24 小时VAS(3.02±1.58)、肛门恢复排气( 1 8 . 0 8 ± 5 . 0 6 ) h 、首次进食( 2 1 . 1 4 ± 4 . 8 4 )h、下床活动(24.90±5.68)h、住院时间(6.15±1.48)d 低于开腹组的(89.38±5.78)min、(60.23±10.56)mL、术后24小时VAS(4.43±1.76)、(26.49±6.14)h、(28.25±5.35)h、(32.95±7.32)h、(10.47±3.76)d,差异显著(P<0.05);并发症4.65% 也低开腹组18.60%,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患者治疗中,具有切确的治疗效果,还能减少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改善了患者预后结局,对于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因此该术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需要注意基层医院开展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注意以下几点[10]: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是手术安全的前提,术前评估患者病情,通过超声了解胆囊区域情况,分析胆囊病变时间、周围粘连程度、胆囊壁水肿情况及胆道变异可能,这有助于术者把握手术复杂程度与难易程度;严格选择病例,选择炎症水肿消退胆囊大小基本正常,胆囊壁厚度<3.5 mm 手术,避免复杂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另外需要引起重视,由于部分患者Calot 三角存在严重粘连,解剖结构不清晰可能对腹腔镜手术造成影响,可能会造成胆管损伤,甚至出现大出血,对于该类患者应果断采取开腹手术。随着病变时间延长,胆囊组织容易出现脓肿,周围组织水肿,如果选择腹腔镜手术难度就明显增大,对胆囊炎患者最好选择在发病3 d 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错失手术时机的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开腹手术。

猜你喜欢

急性胆囊炎开腹手术对比分析
LC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早期急性胆囊炎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比较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胆结石合并糖尿病50例治疗及效果评析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比较
腹腔镜手术诊疗消化道穿孔临床价值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中外优秀网球运动员比赛技术的对比与分析
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