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素质教育推进下初中美术教育创造力的有效培养
2021-09-01王贇生
王贇生
摘 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推动的背景下,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美术学科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和创造力,成为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课题。因此,当前初中教师在美术教学开展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特点,多措并举,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发挥内在潜能,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本文主要结合全面素质教育推进下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性,探究其有效培养策略。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美术;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9-016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9.082
在民族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过程中,创新创造是非常重要的推动力,只有积极进取和不断创新,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民族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在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展现美术学科的优势,加大对学生创造力的有效培养。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起到推动作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术学科的魅力,从而获得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一、全面素质教育推进下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一)助力全面发展
美术是艺术教育的一种,教育中蕴含着心理和德育因素,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培养有着非常大的推动力[1]。所以,通过美术教育的有效开展能够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自信心,使学生的思想层次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美术教育的开展也有助于学生自我意识、人生观、世界观的有效树立,带动学生反应能力、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不断提高,对于学生的自身修养及全面发展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二)落实素质教育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素质教育已经在各地学校不断落实,并成为教育开展的主流方向[2]。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教师的教学任务不再仅局限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更多的是带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程中获取到更多能力和素养。美术教学的有效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放松身心,减缓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压力,并能够让学生对美产生观察、审视的态度,从而丰富、深化学生的情感,进而真正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教学方式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吻合,能够不断提高最终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创造能力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美术教学的开展对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3]。当下我国教育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有效培养,有助于教育目标以及素质教育的落实。美术教学本身有着特色化和个性化的特征,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在创作、审视、观察的过程中加强对美的感受和创造,使学生的创造力在无形当中得到良好培养。
二、全面素质教育推进下初中美术教育创造力的有效培养对策
(一)重视师生互动,培养创造力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跟随时代的发展,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要想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不断提高,教师在教学当中首先应该转变自身观念和思想,逐渐从知识的传播者转换为创意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让学生对语言技能进行掌握,并能够在作品赏析过程中生成审美情趣。初中阶段的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思维都是比较活跃的,对于新事物非常感兴趣。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挖掘和鼓励,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在美术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真正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思想,做到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地想象、发现和探索。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一些新组合、新方法进行有效运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更多的创造热情,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不断展现自己的潜能,从而拥有更加广阔的创作天地。
(二)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创造力
初中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有效培养,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推动教学的创新和改革,满足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能够推动学生获得良好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被动,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感受学科的价值和魅力,从而更加积极进取,感受到美术创作的无穷魅力。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观念,要想真正学好美术,就必须将生活观察作为立足点,学生要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发现和探索,这样才可以不断累积关于美的经验,为后续的创新创造提供基础。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也能够让学生不断提高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无形中得到提升。日常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画作鉴赏的过程中,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画作欣赏的过程中和作者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感受创作者在画作中融入的真情实感。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后续的创作中融入自身情感,使作品的内涵更加丰富,审美趣味也得到提升,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强化艺术实践,培养创造力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停滞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而是要做到理论结合实践,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实践。因此,在教学开展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教师应该积极改善单纯讲解理论知识的现状,通过设置艺术实践让学生更好地对技能技巧进行练习,并能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以致用。在日常的写生活动中,教师可以在课前进行任务驱动,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周边事物进行观察。在后续课程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突破教室的局限性,将学生带到校园中以贴近自然环境,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進行捕捉和领悟,从而真正形成视觉审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置开放的空间,带领学生直观写生。但在写生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提高要求,要求学生不仅对所看到的树木进行绘制,还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和创造,将联想到的事物放置在特定环境当中努力地进行创新创造,然后看哪位学生画出来的作品更加具有新意。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兴趣,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和观察能力,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