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思考

2021-09-01宋玲

学周刊 2021年19期
关键词:诗歌教学新课标高中语文

宋玲

摘 要:高考语文试题中,古典诗歌是必不可少的考查项目。高中语文中的诗歌教学不仅是对我国古典文化的传承,也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服务高考的角度来讲,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体现诗歌的工具性特征,即诗歌在表达诗人思想感情方面的价值。而从传承和鉴赏的角度来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古典诗歌的人文性。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重点关注诗歌教学的方法及模式,本文针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诗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9-011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9.059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强调“以生为本”的原则,教学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能够真正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并能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实现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为学生诗歌鉴赏水平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使学生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提高对诗歌的学习兴趣,进而在诗歌学习中陶冶情操。

一、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生活的时代,了解其生平经历

我国古代文学中,诗歌是诗人表达自身思想感情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诗人所生活的时代特征的重要体现,不仅能够反映诗人自身的思想,也能有效反映诗人的品格,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地就诗歌内容进行论述,还需要引导学生走进诗歌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使学生能够置身诗歌的创作时代,去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设身处地地去感受诗人的所思所想。

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的过程中,表面上表达的是自己的思想,但这一思想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部社会形态的影响,因此,学生要想对诗歌的思想内容进行准确把握,就需要做到知人论事[1]。多数情况下,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对诗歌文本外的信息不够了解,包括诗人创作诗歌的时代背景,这一背景包括社会环境,以及诗人的生平经历、政治遭遇等,学生对此不够完全了解,就会影响到对诗歌审美情趣、创作风格、诗人自身理想抱负的理解掌握等。因此,教师在开展诗歌教学活动时就需要对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进行简单介绍,课前可以要求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上网搜索的方式做好课堂学习的准备工作。由于诗歌所描写的内容可能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使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进而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全面理解诗歌的内涵。

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时,需要注意避免语言烦琐,讲解时要能够突出重点,毕竟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并非教学重点,要避免对这些内容的介绍影响了教学重点。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尽量体现生活化的特征,要能够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诗歌的文体特征重在以情动人,因此,教师的课堂介绍要能够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如此,学生在学习中才能真正走进诗歌作品中,实现对诗歌内涵的全面理解。

二、引導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鼓励学生进行诗歌朗诵

语言节奏鲜明是诗歌文体的最大特征,诗歌的创作非常关注韵律美,这也是诗歌文体与散文文体的最大区别[2]。诗歌的韵律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押韵;第二,对偶;第三,平仄。诗歌重在情感和声音的和谐统一,它是人内心情感的迸发,从诗歌所传达的思想情感来看,诗歌作品之所以能够体现诗人的情绪起伏,其中的音乐性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古典诗歌大都能够配合音乐进行演唱,但是诗歌的押韵、节奏以及音调则是诗歌音乐美的外在体现,要想将诗歌的韵律美完美地演绎出来,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课堂上加大对这一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使学生能够在诗歌诵读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韵律,感受诗歌的情感。

朗诵重在“朗”,“诵”则是学生在熟练朗读基础上的自然生成,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只有做到出声合度,才能充分发掘诗歌内在的意义,读出诗人在字里行间隐藏的情绪,进而在朗读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还能实现对学生的教育与启发,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对诗歌的意境和思想内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使学生在诗歌朗诵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朗诵教学的基础要求是流利准确,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反复体会诗歌的情感,对诗歌内容进行深入研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诗人的写作意图是什么,诗人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然后,引导学生确定朗诵的语调。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多为学生传授一些基础的朗诵技巧,始终遵循先读后导的教学原则,使学生能够在读的过程中深化体会。朗读教学是贯穿诗歌教学全过程的一项活动,教师在课堂上要反复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对诗歌遣词造句的特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对诗歌进行反复吟诵的过程中,深化对诗歌中所表达的丰富情感的认识。

三、引导学生感受诗歌创作意境的妙处,抓住诗歌的形象

从内容的角度来讲,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社会生活进行高度集中的概括,为了能够用尽可能少的语言来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图景,诗人通常情况下会选择最能反映社会生活特点的形象来进行思想情感的表达,同时利用多个形象来营造诗歌创作的意境。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去感受这些形象,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通过诗歌中多个形象的展示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不应仅局限于字面意思的解释,还需要对诗歌内容进行简单复述,通过关键字词的抓取,对诗歌中的具体形象进行描述,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去展开想象联想,使学生主动走进诗人创造的意境之中,去体会意境创作的妙处。

猜你喜欢

诗歌教学新课标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初中英语诗歌教学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