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觉锤炼政德 ? 锻造人格力量

2021-09-01褚振江

北京支部生活 2021年7期
关键词:政德私德公德

褚振江

“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赢得民心。全党同志都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到克己奉公、以俭修身,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员干部要廉洁奉公,保持共产党人艰苦朴素、公而忘私的光荣传统。

2021年6月7日至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崇德,就是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政德是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觉悟、道德品行、工作作风等的综合体现,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党的历史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修德正身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史学习教育中锤炼政德,锻造人格力量,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锤炼政德就要明大德

明大德,就是把牢理想信念之舵,砥砺坚强党性,站稳政治立场,经得起考验,抵得住诱惑,这是党员干部必须修好的大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坚持不忘初心、不移其志,以坚忍执着的理想信念,以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牢记在心目中、落实在行动上,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乃至宝贵生命,为党的理想信念不懈奋斗。

被党中央颁授“七一勋章”的周永开,1945年初秋加入党组织。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做有益于党、有益于人民的实事”。周永开冒着生命危险在川北地区开展党的地下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全心全意为百姓造福,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草鞋书记”。李大钊之孙李宏塔,作为共产党人革命传统、优良家风的传承人,始终艰苦朴素、清正廉洁、以严治家,秉持了“革命传统代代传,坚持宗旨为人民”的不变信念。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贪图享受,守纪律、讲规矩,展现了共产党员的赤胆忠心,生动体现了共产党人“最美的样子”。

学习党史,既是党魂重塑、党性锤炼、深入骨髓的忠诚教育,也是党纪重温、党风沐浴、融入血脉的忠诚洗礼。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其深层次根源就在于理想信念的缺失与德行的滑坡。我们党之所以历經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归根到底在于有坚定执着的革命理想,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笃信笃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追求。

回望建党百年的历史时空,真理之光在奋斗历程中始终熠熠生辉,激励后人永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奔跑不息。毅然走向敌人绞刑架的李大钊,他的“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的呐喊,至今仍激荡在我们心间。红军师长陈树湘因腹部受伤不幸被俘,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他的“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故事,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发扬。为掩护部队不幸被俘的方志敏,敌人不相信这位“共产党大官”身上没有钱,结果连一个铜板也没有搜到,而他在狱中写下的《清贫》流芳后世……先驱们用实际行动推动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就要像革命先烈和英模人物那样,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锻造忠诚品格,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必须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任何情况下都要不改其心、不毁其节,与党同心同德。每一个党员都要从学习党史中滋养初心、淬炼忠诚,擦亮对党忠诚的政治底色,磨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要深刻认识和牢记“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当好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深刻认识和警醒“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切实加强世界观的改造,不断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持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党内政治生活熔炉高温冶炼中铸就“金刚不坏之身”。

锤炼政德就要守公德

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就是对人民饱含深情,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为了人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密切联系群众,坚定依靠群众,一心一意为百姓造福,以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

百年奋斗不息,赤子之心未改。我们党之所以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发展壮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一批批共产党员始终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矢志不渝地为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奋斗。“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被誉为一心为民、艰苦奋斗的“当代愚公”,他带领群众在绝壁上开凿“生命渠”,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作出杰出贡献。永葆革命本色的战斗功臣孙景坤,退役后毅然回乡带领群众改变家乡面貌,是共产党员吃苦在前、公而忘私崇高品质的典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清贫一辈子,奉献一辈子”的“草鞋书记”杨善洲;坚持“帮老百姓干活、保障群众利益,怎么干都不过分”的廖俊波……他们严守公私界限,不徇私情、不谋私利的品行,树起了共产党人的旗帜和标杆,在人民群众心中矗立起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

守公德必须践行初心使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革命先辈“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价值追求,到长征路上女红军剪下半条被子送给老百姓;从脱贫攻坚兑现“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共产党员的冲锋在前,无不彰显着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党的百年非凡历程中汲取宝贵启示,就要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不断把党史学习成果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題的具体行动。

锤炼政德就要严私德

私德,是指个人品德、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私生活中的道德品质。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对于党员干部来说,私德名为“私”,实则姓“公”,是共产党人党性品格、价值追求在个人生活领域的具体体现。

“廉洁奉公,就是保持共产党人艰苦朴素、公而忘私的光荣传统,从不以功臣自居,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贪图享受,守纪律、讲规矩”。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谆谆告诫,深刻阐述了廉洁奉公的时代内涵,对广大党员的道德操守提出了具体要求,也为如何重品行、严私德,展现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风范、强大的人格魅力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从我们党诞生之日起,保持廉洁、反对腐败就成为建党治党鲜明的政治本色。从革命战争年代对贪污犯肖玉璧的判决,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腐败分子刘青山、张子善的严惩;从改革开放后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到新时代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党的百年历史,也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蚀的历史。腐败的发生,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是党员、干部自身的思想、党性、品德出了问题。有的党员干部一旦有了权力,就有了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不能正确看待和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乐与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对党不忠诚不老实,沽名钓誉、弄虚作假,不仅丧失了共产党人应有的党性,也缺失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和操守。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智慧、情感、意志、理念、信念、人格的审美升华,拥有崇高的道德品格和道德力量,占据了道义高点和精神高地。私德不严,公德难守,大德难彰,政德难存。共产党人的私德包含很多内容,但有三个方面是最基本的:从自身修炼的方面讲,就是要严于修身,慎独慎初慎微慎友,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从外在监督的方面讲,就是要习惯于在监督约束条件下工作与生活,用尺寸之功筑牢思想道德的大坝,严以修身,正心明德,防微杜渐,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从管好身边人的方面讲,就是要坚持以德立家建设好家庭、立德树人涵养好家教、崇德向善培育好家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称号,才能赢得人民赞誉。邓小平同志说:“共产党人干事业,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人格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情操、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集中表现,是外在与内在的一致、才智与情感的融合、行为与修身的统一。共产党员充满人格魅力,就能成为周围人学习的榜样、行为的示范、工作的标杆。百行德为首,品洁人自高。这次受表彰的“七一勋章”获得者,就是用人格力量赢得民心的突出代表。“活雷锋”王兰花、“燃灯校长”张桂梅、一等渡江功臣马毛姐……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应有的道德风范和精神追求。

回顾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一代又一代优秀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养天地正气,引万众归心。这种人格力量,来自坚定的信仰。越是观念多样、思想激荡,我们就越要补足精神钙质,高扬理想信念旗帜。这种人格力量,来自优良的作风,执政环境越是复杂,肩负任务越是艰巨,就越要坚持求真务实、公道正派、心系群众,不断扫除作风积弊、焕发实干精神、彰显为民情怀。这种人格力量,来自不懈的修养,做官先做人,做人必修身。所有党员、干部都要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涵养政德,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做合格的共产党员、够格的领导干部。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并深刻阐明了讲政德的重要性、立政德的实践路径。在河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党员干部只有练就“金刚不坏之身”,不谋私利、不贪安逸、不尚浮华,才能得到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才能找准履职尽责的“定盘星”,当好造福人民的“勤务员”。

明大德是政之方向、守公德是行之准绳、严私德是己之操守,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共产党员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其功方能垒土成台。广大共产党员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明纪自守、怀德自重,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

(责任编辑:陈宁)

猜你喜欢

政德私德公德
以私德的培育促公德的成长
为党员干部建立“政德健康晴雨表”?
雷云:基于四种类型公德行为的教育策略
私德教育
太没公德
干部政德重在落地
“公德”与“私德”
昭化区探索建立基层政德评价体系
公德与私德的“先后”
“隐私”是个公德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