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基于InCites的广西高校物理学科竞争力分析研究

2021-09-01李媛媛

卷宗 2021年22期
关键词: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双一流

李媛媛

(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广西 桂林 541006)

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标志着国家从顶层设计出发确立了“双一流”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举措[1]。自此各高校开始积极探索建设一流大学之路,努力打造一流学科,争取形成“双一流”建设合力。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进一步丰富了“双一流”建设的内涵和方式[2]。2018年8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双一流”建设中要优化学课布局,整合相关传统学科资源,促进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融合,在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培植新的学科生长点[3]。2020年12月15日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成效评价由大学整体建设评价和学科建设评价两部分组成,其中学科建设评价,主要考察建设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教师队伍建设四个方面的综合成效,这为在“双一流”建设中奋斗的高校指明了学科努力的方向[4]。

1 前言

1.1 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外诸多高校都比较重视学科分析,对此开展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与研究。通过文献调研可知,已有部分学者以不同学科竞争力分析为出发点开展了系列的研究。采用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刘伟辉分别从论文数量和被引频次等视角出发,研究了该校数学学科的竞争力,并提出发展性建议[5]。陈国秀等人借用基本科学指标体系,对河南农业大学的整体科研状况和学科竞争力进行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估分析,对标与标杆高校的差距,准确认识现有发展的薄弱之处,在一定程度上为该校学科建设提供了理论参照资料[6]。范丽等人通过对比近十年来贵州师范大学在SCI/SSCI的论文数量和学术影响力,通过学科准入率分析贵州师范大学的优势学科距离基本科学指标前1%的差距[7]。陈帆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以发文期刊和国际合作为新视角,为双一流建设建言献策[8]。刘兵红通过对比进入基本科学指标前1%的5所高校数学学科的竞争力,找出各校的比较优势与差距,为高校数学学科的特色发展提供指导[9]。但是,目前学术界关于物理学科的竞争力分析却还很少。

1.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2.1 数据来源

InCites数据库是建立在WoS数据库引文数据基础上的科研评价工具,是三十多年来多样化计量指标的综合和全球各高校采用的国际标杆数据[10]。本文全部数据以2020年12月17日更新的数据为准,包含Web of Science 标引内容11月30日。时间跨度为2010至2020年。

1.2.2 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广西区内5所高校,分别从发文量、创新力等多角度出发分析物理学科的竞争力,展现已有的优势与特色,寻找差异与短板。

2 基于InCites的广西高校物理学科竞争力对标分析

立足于广西区内的5所高校(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深入剖析和对比不同高校物理学科的发文量、影响力、创新力、发展力。

2.1 学科生产力对标分析

学科生产力主要包含以下二级指标:发文数、被引频次前1%的占比、被引频次前10%的占比、高被引数量等。下面分别加以分析。

众所周知,发文数能从一定意义上揭示某个单位在所有物理学科的活跃程度。其中,高被引论文更是被同行通讯评审并高度认同,质量过关。对标的5所高校中,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位居前三,WOS论文数相差不大。从图1论文数量年均增长趋势看,广西师范大学物理学科2010-2014年的发文量每年都与排名第一的广西大学接近,2015年甚至超过广西大学5篇,但是2016年论文数量大幅减少,以后每年虽然都有提升,但是已被桂林理工大学超过,这说明近五年广西师范大学物理学科的科研生长力都比较缓慢。

图1 5所高校物理论文数量增长趋势对标(数据来源:InCites)

被引频次前1%、10%的发文占比分别对应物理学科前1%、10%的发文具有的百分比,前述两个指标能在一定意义上映衬出该学科高质量科研生产力。以被引频次前1%的发文占比为例,广西师范大学(1.21%)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低于广西大学(1.31%)、广西民族大学(2.56%)、广西医科大学(4.26%)。从被引次数排名前10%的论文百分比来看,广西师范大学(12.802%)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在5所高校中位居第一,没达全球平均水平的只有桂林理工大学(8.86%)。

此外,高被引数量指的是近十年在物理学科所有被引频次居于前1%的发文数。通过检索可知,广西师范大学高被引论文9篇,占比36%,广西大学高被引论文10篇,占比40%,桂林理工大学高被引论文有3篇,占比12%,广西民族大学高被引论文2篇,占比8%,广西医科大学1篇,占比4%。见表1。

表1 5所高校物理学科论文被引与国际合作等情况

2.2 学科影响力对标分析

学科影响力主要包括下述指标:发文被引频次、发文被引占比、引文影响力、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发表期刊水平[11]。

作为评价物理学科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发文被引频次受到众多机构及学者的极大关注。发文被引频次与机构的全球化排名成正比,即被引频次越多,排名越好。基于该重要指标,本文对广西区内5所高校物理学科排序,所得学科影响力详见表1。引文影响力体现某组发文中的单篇发文的平均引用频次,即篇均被引频次,频次越高暗示发文水平越好,其国际影响力就越大。通过表1可以看出,相比较其它区内高校,广西师范大学(13.00)引文影响力排名最好,后续依次为广西大学(11.55)、广西民族大学(10.58)、广西医科大学(8.02),最后一位为桂林理工大学(17.98)。

论文被引百分比是截止到一定时间,被引的论文数所占的比例,能反映论文的整体被引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第一的是广西医科大学85.11,其次是广西师范大学84.78%,位居第2,最后一位是广西民族大学71.79%。

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CNCI)的参考值为1,采用实际被引频次与同类型、同发表年份、同领域发文的期望被引频次相除取得的。如计算结果大于1,则表明机构发文的被引表现比国际平均水平要高,反之小于1则不如国际平均水平。广西师范大学1.24,位居第1,和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的引文影响力都高于全球水平,只有桂林理工大学(0.90)未达到平均水平。

由表2能够知晓,广西师范大学大学发文期刊Q1区所占比例最高,即53%,表明该校比较重视物理学科权威期刊的发文,对应的发文整体质量好。紧接着是广西大学48%、广西医科大学45%。

表2 5所高校的期刊分区占比%情况

2.3 学科创新力对标分析

热点发文仅针对近两年出版的发文且两月内被引频次位于同类学科前0.1%的发文。热点论文更加重视创新性和前沿性,较好的推动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技术变革,在指引学科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经统计分析,广西师范大学和另外几所大学的热点论文数均为0,这说明热点论文的门槛很高,广西高校物理学科整体的科研创新性不高,热点论文指引着科研的发展,有较强的主导作用,广西高校还需继续努力,需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科热点和前沿,做科技的创新者。

2.4 学科发展力对标分析

学科发展力是通过高被引发文的占比来判定的,其中高被引发文占比等于高被引数量除以发文数量,比值越大意味着该机构在后期会呈现更多的高质量发文,学术氛围浓厚,更能推动并引领该学科的长期发展。

另外,国际合作论文也可以体现学科的国际化水平,也可衡量学科的科研发展力,从表3可以看出广西师范大学的国际合作论文比较高,占比52.54%,其次是广西大学44.53%。

表3 5所高校物理学科论文被引以及国际合作情况

3 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广西高校的物理学科竞争力整体较弱,因此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各高校一是要抓住这一机遇和挑战,及早准确定位和把握包括物理等学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紧抓学科建设,加大该学科的建设力度;二是要注重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数量重要,质量更重要;三是要加强与国内外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寻求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更新科研工作模式,激发创新活力;四是要强化创新团队建设,引育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带动本校教师关注本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以此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从而增强该学科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

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双一流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系简介
AnAnalysisof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EnglishTeachinginChinese HighSchoolfromthePerspectiveofPost—MethodPedagogy
广西大学广西创新发展研究院简介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第41卷总目次
权力控制:权力清单制度背后的公法思维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TI-Injective and TI-Flat Modu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