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2021-09-01侯社红
侯社红
(1.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上海201306;2.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上海200433)
影子银行又称平行银行,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首次提出,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SIV)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我国影子银行起步较晚,近年来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影子银行灵活的再融资功能,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隐含的风险亦不容小觑。
Reinhart等[1]指出影子银行业务的杠杆率高,且高度依赖流动性补给,如果缺乏融资机会,就会引发金融不稳定。Rosen[2]发现,影子银行的主要途径是结构化和证券化,这两大业务属于银行的表外业务,不受监管或受监管少,导致传统银行容易积累系统性金融风险。何德旭等[3]指出,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的威胁表现在期限错配、高杠杆、评级机构虚假评级等方面。葛爽[4]指出应当警惕影子银行资产过度证券化的行为,改革对评级机构、商业银行的监管。李丹丹[5]采用DCC模型分析了影子银行对城商银行存在风险传染效应。杨霞等[6]构建VAR模型,发现影子银行使信贷规模增加,导致货币政策偏离预期。王增武[7]指出影子银行的发展增加了货币供应量,损害了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徐滢等[8]对影子银行的抛售机制、恶性循环机制、预期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影子银行的发展造成了经济的不稳定运行。
上述文献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机制和程度涉及较少[9]。影子银行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便利[10],但影子银行额外的信用创造过程,如果监管不能及时跟上,可能导致风险累积,危及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11]。本文尝试将经济增长率、物价指数、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汇率等宏观变量,纳入统一的VAR模型,筛选出影响货币政策主要目标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的因素,量化其影响程度和动态效果,为货币政策的实施和影子银行的监管提供决策参考。
本文首先界定影子银行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概念;其次从利率、货币供应量、汇率、物价等方面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再次选取影子银行规模、GDP、物价指数等,构建VAR模型量化这些因子的具体影响,并对GDP增长率进行误差分解,以分析影响它们的主要因子;最后计算经济增长率对各因子的响应乘数和响应过程。
1 影子银行发展及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1.1 影子银行发展现状
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12]。影子银行最初以补充信贷为目的,在资本市场一体化带动下,各国影子银行体系不断膨胀,有些地区影子银行的资产占比、交易规模和系统重要性程度甚至超过了传统银行业务[13]。我国资产证券化起步较晚,金融衍生品市场尚不发达,影子银行主要以理财产品、民间借贷、同业代付、信托贷款、融资租赁、私募基金等形式存在,资金多投向于实体项目。2008年以后,企业和各地政府融资需求大增,商业银行体系可贷资金不足,加之居民储蓄率上升,银行顺势推出众多表外业务,催生并加快了影子银行的发展[14]。
1.2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机制
1.2.1 利率途径 央行通过调整以国债为核心的基准利率,影响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最终实现对社会资金总量的调控。银子银行业务增加了央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难度,使实际利率偏离预期目标。例如,受市场高利率的驱动,商业银行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削弱了央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效果[15]。
1.2.2 信贷途径 影子银行的发展,增加了资金借贷渠道,已影响到整个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能力,改变了整个经济体系的货币乘数,使货币政策效果受到很大限制。在利润驱使下,银行通过与信托、证券公司的合作来规避监管,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拓宽资金来源,通过理财产品等表外业务规避央行的监管,增加了央行通过调控银行可贷资金的难度。
1.2.3 汇率途径 在经济开放、汇率没有受到严格管制前提下,央行调节利率,引起本币汇率升值或者贬值,影响净出口和经济总产出以实现政策目标。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利率下调,本币汇率贬值,净出口和产出增加。紧缩性政策下,货币供应量减少,本币升值,净出口减少,产出随之减少。影子银行增加了货币供应量的调控难度,影响了政策目标的实现。
1.2.4 物价途径 影子银行增加了市场主体的资金获取渠道,又由于相关监管并未完全到位,影子银行带来的资金供给增加,必然反应到物价水平上,对产出造成冲击。这种冲击在扩张型的货币政策下并不是太明显,因为商业银行基本能满足社会的资金需求,影子银行的影响相对小一些。在紧缩性货币政策下,大量资金需求转向影子银行,货币供应的增加,导致物价的上升,影响紧缩政策目标的实现。
2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2.1 模型设定与数据选取
计量经济模型(结构方程)对经济政策效果的预测是不可信的,因为估计的模型参数,仅是经济主体对以前政策的反应,经济主体将随着政策函数的改变而改变[9]。人为设定外生变量,并施加一些约束,使模型可识别不可信。Sims[10]提出向量自回归模型,所有变量都是平等的,不再区分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也不对变量施加任何约束,以检验变量之间真实的关系和影响程度。
影子银行业务的发展通过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物价等中间变量影响最终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稳。鉴于这些变量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选用VAR模型作为分析工具。VAR模型将所有变量视作因变量,以因变量和其他变量的滞后值作为解释变量,通过变量滞后值的联合显著性识别出因变量和自变量。以因变量的方差分解,说明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
考虑到我国资本项目并未完全开放的现实,影子银行业务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有限;而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两个指标具有一定程度的替代性,故将货币政策有效性指标设定为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VAR模型包含n个方程(每个方程中有n个变量),形式如下:
式中:下角t为时期;下角m为滞后阶数;Y为系统中的变量集(n×1向量);β为系数的集合,β0为n×1维的常数向量,β1,β2,…,βm为n×m维的各变量滞后项系数矩阵;ut为误差项的集合,假设各期误差项互不相关,即cov(ui,uj)=0,i≠j,且独立于因变量Y。
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额作为影子银行代理变量。选取货币供应量M2、利率和汇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变量。由于我国金融开放中的资本项目并非完全开放,国际资本流动受到较大约束,国际资本参与我国影子银行业务程度有限,以及经济增长和就业指标之间较大的替代性,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国民生产总值GDP作为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代理变量。因数据可得性问题,样本区间为2015年3月至2020年10月,数据频率为月度。主要变量之间的散点关系如图1所示。
在样本区间上,影子银行增长率用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额3项之和,取对数再作差分,得到影子银行业务规模的复合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散点图,如图1(a)所示,可见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趋势,这反映了影子银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其通过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和工具,如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因素对经济增长施加影响,需要借助模型作进一步分析。影子银行增长对物价的影响则要明朗得多,两者趋势基本同步如图1(b)所示。这也与直觉相符,影子银行增加了货币供应,对物价有正面影响。
图1 国内生产总值、货币供应量和影子银行的散点图
GDP与各宏观因子在当期和滞后12期的相关系数如表1和表2所示。由表可知,①一些变量与GDP之间的相关性并不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弱,甚至有所增强。比如GDP与CPI、M2以及汇率的相关性。②人民币汇率和GDP之间有很强的负相关性,说明中国经济外贸依存度较高,汇率升值导致净出口减少,从而影响GDP增长。货币供应量和银行间拆借利率之间也是负相关关系。③国内生产总值和利率之间也有较为明显的负相关性。滞后12期以后,短期利率和GDP转为正向关系。
表1 变量的同期相关性
表2 变量滞后12期的相关性
2.2 实证分析
2.2.1 序列平稳性检验 为了对各变量全部滞后值的联合显著性进行F检验,先对各变量水平值进行ADF检验,发现GDP、影子银行规模、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水平值都含有随机趋势项(时间项系数不为零)。对这些变量取对数后,再作一阶差分的序列是平稳的;CPI和汇率两个变量的水平值都是平稳的,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r_SHADOW为影子银行的增长率;r_GDP为GDP的增长率;CPI为消费价格指数;r_M2为广义货币M2的增长率;ex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r_interest为一年期短期利率的增长率。
由表3可知,只有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同比增速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是平稳的,影子银行规模、GDP和广义货币M2等序列的增长率,即使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都不平稳。
表3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2.2.2 滞后阶数的确定和模型稳定性 考察GDP、影子银行规模、货币供应量M2、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1个月期)、汇率5个变量,均取对数增长率,组成VAR系统。首先,考察这些变量对货币政策有效性有显著影响的滞后阶数。按照最小化AIC的值,选择滞后5阶,与Mccue等[11]确定的6阶是一致的。同时,考虑SC和HQ信息准则,以及最小化预测误差和LR标准,确定模型最优滞后阶数为2,相关统计取值如表4所示。其中,*表示该标准下应选择的滞后阶数;LR为序贯调整的LR统计量(5%的显著性水平);FPE为最终预测误差;AIC为Akaike信息准则;SC为Schwarz信息准则;HQ为Hannan-Quinn信息准则。
表4 VAR模型的滞后阶数选择
VAR模型是各变量当前值对所有变量滞后值的历史值的回归,如果各滞后期的系数大于1,则系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膨胀,即系统不是稳定的。因此,需对该系统的稳定性进行检验。如果特征方程的根小于1,位于单位圆内,则说明系统是稳定的。检验结果如图2所示,为滞后2阶的VAR模型,即
图2 VAR(2)系统的稳定性检验
式中:yt、yt-1、yt-2均为6×1维列向量;(β1,β2)为6×2维的系数矩阵;β0为6×1列向量。
由图2可知,VAR(2)的特征根的模小于1,全在单位圆内,系统是稳定的。
2.2.3 实证结果 用F检验判断变量各阶滞后值的联合显著性,如果X的滞后值对Y的影响F联合检验不显著,则认为变量X不是影响Y的因素。模型中各变量滞后值的联合显著性检验如表5所示。
表5 变量滞后值联合检验的显著性(P值)
首先,影子银行滞后值对GDP增长率的联合影响不显著,这说明影子银行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影子银行对货币供应的影响在10%的置信水平上是显著的,对利率的影响高度显著。但利率对经济增长却没有显著影响,说明影子银行通过利率渠道影响货币政策的机制还不完善。影子银行对汇率没有显著影响,汇率对经济增长也没有显著影响,说明影子银行影响货币政策的汇率机制并不明显。
其次,CPI和GDP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GDP增长率对物价和短期利率都有显著影响,p分别为0.02%和0.3%。另一方面,CPI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p值为0.005 6。表明适度的通胀有利于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
最后,汇率对影子银行的增长具有一定的解释力,P值为0.070 5。国际资本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大量外资的流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影子银行的增长。通胀对影子银行增长具有一定的显著性,旺盛的资金需求助推了影子银行扩张。
2.3 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分析
对GDP增长的方差分解可反映影子银行的影响程度,脉冲响应则可反映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动态效果。表6给出了GDP增长率方程滞后12个月的残差方差分解,可见物价水平、影子银行和货币供应量加起来占总方差比例为15%左右,其中影子银行的方差占总方差的比例约为4.6%。F检验说明影子银行对GDP增长有因果关系,方差分解说明影子银行对GDP增长的影响程度,GDP增长对这些变量变化的响应是渐进的,脉冲响应分析也对此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
表6 GDP增长率残差的方差分解
图3给出了GDP增长率对影子银行的脉冲响应,可见影子银行增长最初对GDP增长有正面影响,随后转为负面冲击,并逐渐消失。图4给出了物价指数对影子银行增长的脉冲响应,可见影子银行对物价的影响与其对GDP增长率的影响类似,进一步证实了影子银行对GDP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价格来实现。需要注意的是,GDP增长和物价指数对影子银行的脉冲响应,都是前期的标准误差较大,第6期以后明显收窄,说明影子银行影响的显著性在增强。
图3 GDP增长率对影子银行的脉冲响应
图4 消费物价指数对影子银行的脉冲响应
3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滞后变量的联合显著性检验和经济增长的方差分解显示,影子银行会影响到货币政策主要目标经济增长的实现,且主要是通过货币供应和物价水平间接实现。影子银行能显著影响短期利率的变化,而利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却是不显著的,说明利率的资源配置功能还不完善。短期内持续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外,长期来看,还需要增加金融市场中长期债券品种,推动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不断完善金融市场的定价机制。
影子银行快速发展的根源在于金融市场的供需失衡,深化金融市场化改革,创新银行表内业务,规范和监控银行表外业务的资金流向。准确界定影子银行范围,将其纳入商业银行监管体系,进行宏观审慎式管理。引导影子银行资金流向,发挥其再融资功能优势,设定适当的影子银行借贷利率区间,建立起相应的风险预警体系。
加强对影子银行的审慎监管,尤其应关注目前金融机构表内外并表后的杠杆率。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把握好影子银行治理节奏,防止广义信贷过度收缩和产出下降的金融加速器正反馈循环,造成次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