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具的研制与应用
2021-09-01金芳,李宏
金 芳,李 宏
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杭州 311200
肩袖损伤是骨科常见疾病,患者除出现肩部疼痛症状外,更累及肩关节功能,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已成为肩袖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法[2]。系统、规范、专业的功能锻炼可促进运动器官功能恢复,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提高术后恢复效果[3]。功能锻炼常规是徒手利用特殊器械进行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锻炼、肌力锻炼、平衡与协调功能锻炼等。肩袖损伤患者术后3个月内肩关节活动度锻炼需从0~180°被动前屈、后伸锻炼逐步过渡到主动前屈、后伸锻炼,循序渐进增加角度[4]。但临床上由于没有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对应的康复器,患者无法精确把握锻炼角度和锻炼幅度,导致康复锻炼容易出现偏差,延缓康复进程[5]。本研究根据肩关节解剖结构,肩袖损伤患者术后康复锻炼需求,反复探索、实践,设计了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具(专利号:ZL 2018 2 2086394.3),应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1 材料与制作
1.1 材料
刻度盘1个(有机玻璃材质,半圆形,直径60 cm),指针1个(有机玻璃材质,长度42 cm),连接绳1条(尼龙材质,长度8 cm),手部套环1个(软塑料材质,长20 cm、宽2 cm),螺帽1个(长2 cm,内直径0.8 cm,外直径1.5 cm),螺栓1个(长2 cm,直径0.8 cm)。
1.2 制作
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具主要由刻度盘、摆动指针、手部连接件、摆动幅度调节组件4部分组成。刻度盘上设刻度线,每条刻度线表示0°、30°、60°、90°、120°、150°、180°,不同刻度区间用不同的颜色区别(颜色随机)。在刻度盘的圆心处铰接摆动指针,指针头伸出刻度盘上边缘,与手部连接件相连。手部连接件由手部套环和连接绳组成,连接绳栓在摆动指针头部背面的扣环上,将手部套环和摆动指针相连。摆动幅度调节组件包括螺栓和螺帽,在刻度盘不同的角度上各设一个限位孔,根据肩袖损伤患者术后康复锻炼标准,锻炼前将螺栓插入限位孔处,再用螺帽拧紧螺栓,可限制摆动指针的摆动。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具实物图见图1。
1.连接绳;2.手部套环;3.指针尾端;4.指针杆部;5.指针头部;6.螺栓和螺帽。
2 使用方法
锻炼时患者平躺于床上,将康复器具放在床上,置于患者患肩外侧,根据康复锻炼标准,锻炼前先将摆动幅度的调节组件设置到所需锻炼的角度,即将螺栓插入所需度数相应的限位孔处,再用螺帽拧紧螺栓;然后将手部套环套在患者手腕上,当患者手部摆动时,就能够带动摆动指针从0°至所需锻炼度数的限位孔之间来回摆动,当摆动指针抵靠在螺帽和螺栓上时就不能继续摆动,如此反复进行前屈、后伸康复锻炼。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具使用图见图2。
图2 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具使用图
3 效果评价及结果
2017年1月至12月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肩袖损伤手术患者23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模式的前屈、后伸康复锻炼,观察组以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具作为参照物进行前屈、后伸康复锻炼,比较两组肩关节功能锻炼规范率。结果显示,对照组肩关节功能规范锻炼43例,规范率36.1%;观察组肩关节功能规范锻炼109例,规范率91.6%,显著优于对照组。
4 体会
肩袖损伤患者术后3个月内以量化标准方式进行康复锻炼,患者根据术后时间、康复进程逐步增加锻炼动作强度,进行肩关节0~180°的被动前屈、后伸到主动前屈、后伸康复锻炼,锻炼角度、幅度由医护人员目测判断,极易产生偏差,影响康复效果,患者自己也无法精确把握锻炼角度,导致自主锻炼效率降低。本研究自制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锻炼器具,设置了摆动幅度调节组件,可限制摆动指针的摆动幅度,患者在设定的区域内规范、精确地进行功能锻炼,不容易出现偏差,可防止肩关节的过伸、过屈,防止肩袖损伤修复术后锻炼时的肌腱再次撕裂,提高锻炼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肩关节功能锻炼规范率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