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雄蚕“秋·华×平30”繁育的关键技术

2021-09-01倪春霄

蚕桑通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蚕种原种交配

倪春霄

(杭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杭州310017)

专养雄蚕叶丝转化率高,生产的雄蚕茧丝具有出丝率高,纤度细且均匀,净度高等优点,更适合缫制高品位生丝。雄蚕品“秋·华×平30”育成之初就备受业界关注。然而在蚕种繁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平30原蚕存在发育不齐,上蔟困难,繁育系数低等问题,一定程度影响了雄蚕种的推广。经过十多年的摸索,我们逐渐掌握了“秋·华×平30”繁育的关键技术。近年来克蚁单产稳定在12张以上,实现了“秋·华×平30”蚕种繁育稳产、优质的目标。现将杭州市繁育“秋·华×平30”雄蚕种总结出的关键技术,在此与广大蚕业工作者交流探讨。

1 原蚕区选择

杭州地区的蚕种繁育现已全部在原蚕区。由于雄蚕品种“平30”原蚕对叶质和温湿度要求高,原蚕区和原蚕户选择就非常关键。原蚕区应选择空气质量好,水源清洁;桑园集中连片,土壤肥沃;领导重视,蚕农有积极性的蚕区。原蚕户应选择蚕室条件好、防病意识强、劳动力相对充足的农户。

2 疫病防控

微粒子病防控工作是蚕种繁育成败的关键,尤其是在原蚕区繁育蚕种,因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难,疫病防治更为困难。为此,蚕种繁育时除了应做好常规蚕病防控措施之外,我们主要通过原种卵面消毒和桑叶全程叶面消毒,控制住了蚕种微粒子病。

2.1 原种卵面消毒

在蚕种出库后进入催青室前,用2%甲醛溶液浸渍20 min,捞起晾干,第二天开始催青。

2.2 桑叶叶面消毒

全程用漂粉精液浸渍消毒脱干或凉干后再喂蚕。小蚕桑叶用有效氯0.30%~0.35%的消毒液浸渍约5 min,大蚕期桑叶用有效氯0.35%~0.50%的消毒液浸渍约8 min。

浸消要求:桑叶抖松,尽量做到每片桑叶正反面湿润。浸渍的消毒液当天可以重复使用,注意及时添加原液保证消毒液药量和浓度,当日用过的剩余澄清消毒液可用于环境消毒,次日的药液重新配制。秋期桑叶虫害较多时,小蚕期尽量不采虫口叶,防止与野外昆虫交叉感染,并减少消毒液重复使用次数。

通过努力,五年来保持了蚕种微粒子病零淘汰;蚕种无毒率达91.8%,高于全省平均23.9%,而且蚕种孵化率、杂交率、良卵率保持在99%以上的高水平。

3 原蚕催青饲养上蔟

与常规原种相比,“平30”原种发育较慢,在小蚕期容易发育不齐,有时1龄就会分出很多批。在原蚕饲养中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3.1 原种催青

催青期“平30”原种发育较慢,应单独放置一间;催青后期温度25℃,比常规多丝量春用蚕种偏高0.5℃左右。平30原种卵量多,补催青时摊卵面积应扩大至2倍~2.5倍。收蚁当天凌晨温度升至25℃~26℃,干湿差1℃,偏高的湿度有利于提高孵化率。

3.2 温湿度调节

“平30”对温湿度特别敏感,喜欢高温多湿的环境,特别是小蚕期,以1龄29℃,2龄28℃,3龄27℃为宜,比常规蚕种约高1℃。如果温湿度不适宜,其食欲下降,更容易发育不齐,眠期很难处理,因此,要严格控制温湿度。

3.3 眠期处理

由于“平30”容易发育不齐,因此在每龄就眠时都要及时分批提青,并且要多次适时提青。对于青头及迟批蚕适当调高饲育温湿度,给予新鲜适熟偏嫩的桑叶,眠中温度降低1℃~1.5℃,以利压快赶慢,促使蚕儿发育整齐。“平30”食桑少而慢,为确保蚕座内桑叶新鲜,要多回薄饲;在各批次饷食时,要及时进行并匾,使蚕座内蚕头数相对集中、均匀,确保良桑饱食。眠中后期要注意提高湿度,防止半脱皮蚕、不脱皮蚕的发生。

3.4 “平30”上蔟

“平30”上蔟时会吐较多的浮丝蒙住方格蔟的孔从而影响熟蚕进孔营茧,导致游山蚕较多。技术上:一是采取偏熟上蔟;二是增加翻蔟次数;三是及时捉游山蚕用塑料折蔟上蔟。

“平30”在天气闷热时上蔟容易发生穿头茧、裸蛹,可通过室外预上蔟降低蔟室湿度,用风扇朝墙或者通道吹风等措施改善蔟室环境。同时为了减少不受精卵的发生,上蔟期间防止接触32℃以上高温。试验证明:上蔟48 h后长时间(一天之内18 h以上)接触32℃以上的高温,会使精子异常,不受精卵急剧增加。

3.5 “秋·华”饲养和去雄

“秋·华”小蚕期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和趋密性,并且生长发育较快,因此在每次给桑前要先匀座、扩座,注意充分饱食。壮蚕期给予适熟偏老桑叶,多吃叶脉以充实蚕体,避免蚕儿过于肥大、体质虚弱。4龄起安排人员集中去雄,且每次喂叶前先检查遗漏的雄蚕,做到彻底去雄,保证蚕种杂交率。

4 发蛾调节及交配

雌蛾需要与雄蛾交配后才能产下受精卵,发蛾调节对于蚕种繁育来说至关重要,交配时雌雄蛾要匹配,否则会造成雌蛾浪费。

4.1 原种出库调节

原蚕出库工作是发蛾调节的基础。根据2014~2015年雄蚕原种种茧调查情况,见表1。从原种种茧调查数据可以计算出克蚁良蛹数,克蚁良蛹数=克蚁收茧量×kg茧颗数×良蛹率,克蚁雌蛹数÷克蚁雄蛹数=雌雄蛹比,约为1.5∶1。假设每颗良蛹都能羽化成蛾,以每只雄蛾都能交配2次计,每g“平30”应该搭配“秋·华”原种1.33 g:交配次数÷雌蛹数=2÷1.5=1.33;假设每只雄蛾都能交配3次,每g“平30”应该搭配的“秋·华”原种2 g:交配次数÷雌蛹数=3÷1.5=2。

表1 “秋·华”、“平30”原种种茧调查情况表

另据试验调查,“平30”雄蛾5℃冷藏一周交配仍可正常产卵;“平30”雄蛾交配4次对卵质无影响,交配5次良卵率为93%,仍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平30”雄蛾耐冷藏,交配能力强,但发蛾制种季节外温常常比较高,交配和运输途中雄蛾体力消耗大,每次交配都有一定数量的雄蛾减少。所以,以一只雄蛾交配2~3次计算,“平30”和“秋·华”原种的出库比例1∶1.5~2.0为宜,最大不超过为1∶2.5。“平30”原种提前2 d~3 d出库,秋·华原蚕分2 d~3 d收蚁,只要饲养中注意发蛾调节,做到“平30”雄蛾大批提前2 d羽化,不仅制种交配效率高,还能降低雄蚕种繁育成本。

4.2 上蔟后的发蛾调节

雄蛾“平30”发蛾不齐,雌蛾“秋·华”发蛾齐涌。如果一只雄蛾一天之内交配3次以上,不仅会增加不受精卵和雌蛾残存卵,还会增加人力安排难度。通过多年实践认为,“平30”原蚕提前2 d~3 d上蔟,提前2 d羽化,交配比较顺利。如果上蔟时发现对交品种发育进度不协调,种茧和蛹期可在22℃~27℃范围内调节,上蔟至发蛾期间提高或降低2℃保护能提前或延后一天发蛾。发蛾调节以调节大批为主,雄蛾要做好提头留尾,雌蛾要做好压头促尾工作。

发蛾调节不仅体现在温度调节上,在饲养、削茧、摊蛹、捉蛾、交配、拆对以至冷藏等各个环节都要注意调节,同时要防止受伤损失,尽可能地减少健蚕、健蛹、健蛾的损失。“平30”雄蛾蛾尿多,雄蛹应稀放,每匾摊蛹1800头为宜。蛹篇内下垫吸湿性强的瓦楞纸或其它材料,上盖2只吸湿性强的稻草网吸湿又方便捉蛾。

5 雄蛾冷藏与交配

5.1 雄蛾冷藏

5.1.1 提高冷藏室保温性能

主要措施:一是使用保温性能好的材料填充冷藏室墙壁及门;二是机制冰制冷改为压缩机制冷,提高了冷藏室保温性能。冷藏室还应保持黑暗、干燥、无异味。

5.1.2 雄蛾冷藏

凌晨,待雄蛾双翅展开羽化成熟再捉蛾交配,多余的新鲜雄蛾和拆对的雄蛾应及时冷藏,每匾以800头为宜。新鲜雄蛾、一交雄蛾、二交雄蛾等标记清晰,专人专管。经过实践摸索,雄蛾的冷藏温度由以往的5℃~9℃调整为3℃~5℃,有利于保持雄蛾体力,延长雄蛾的冷藏期限,减少雌蛾损失。

5.2 交配制种

蛹期保护应昼明夜暗,“平30”大批羽化时可提前感光,促进蚕蛾成熟。“秋·华”在大批发蛾时可以分批感光、捉蛾。待双翅展开成熟再捉蛾交配,先捉雌蛾,再捉雄蛾,捉好的雄蛾及时交配。交配投蛾时尽量做到雌、雄蛾比例为1∶1。在理对、拆对过程中,轻捉轻放,防止蛾体受伤。为减少雄蛾损失,拆对前先捉好二交雌蛾,拆对时直接把拆下的雄蛾投入匾中交配。

交配室温度以24.5℃~25℃,干湿差为2℃最适。交配时间:一交2.5 h,二交、三交3 h~3.5 h,当日交配最多3次。若有少部分雌蛾当日不能完成交配,应将这部分雌蛾冷藏保护,次日早晨提前搬出,感受正常温度后,用新鲜雄蛾交配2.5 h后拆对产卵。产卵室温度为25.5℃~26℃最适,干湿差为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雄蛾在低温冷藏时生命力强,在高温环境下体力消耗大,生命力下降快。制种时期容易遇到30℃以上的高温,应注意控制交配室的温度,运输途中尽量避免接触高温,延长雄蛾存活期。

猜你喜欢

蚕种原种交配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桂蚕8号原种繁育效果分析与配套繁育技术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交配的最佳工具
非随机交配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