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20km竞走奥运奖牌运动员参赛特征研究
2021-09-01李洋
李洋
(周口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 河南周口 466001)
我国男子20km竞走项目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始崛起,陈定、王镇、蔡泽林曾在伦敦奥运会和里约奥运会上取得过2金1银1铜的优异成绩。2021年奥运会将至,我国运动员将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展开激烈较量,承担着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任务。要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对运动员奥运周期的参赛方案、竞技状态的形成过程进行重新审视规划,使运动员在奥运会期间保持最佳竞技状态。而目前我国关于20km竞走的研究集中于技术、训练等方面,对运动员参赛特征研究较少,为此,该文通过对男子20km竞走奥运奖牌运动员参赛特征研究,探讨奥运周期参赛规律,调控最佳竞技状态形成时机,为我国奥运军团2021年东京奥运会继续谱写辉煌提供支撑。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2、2016年2届奥运会男子20km竞走奖牌运动员的奥运周期参赛特征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通过查阅国际田联官方网站,收集近2届奥运会男子20km竞走奖牌运动员的相关数据并为该文提供了研究背景和理论依据。
1.2.2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对2012、2016年奥运会男子20km竞走奖牌运动员的奥运周期参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奖牌运动员基本情况分析
我国男子20km竞走运动员成绩突出。如表1所示,在近2届奥运会中,共有5人获得男子20km竞走项目的奖牌,其中,我国3名运动员获得2枚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从年龄分布来看,奖牌运动员获奖当年的平均年龄是22.67±2.25岁。前苏联田径专家奥卓林等人研究显示,男子中长跑、3000m、5000m和10000m跑的奥运金牌运动员获奖当年的年龄分别在23~26、23~28和25~29岁[1]。由此可见,男子20km竞走奥运奖牌运动员的获奖年龄相对其他耐力性项目较为年轻。20km奖牌运动员较早的表现出高水平成绩,极可能与训练方法手段的改进以及训练安排有关,应进一步对其训练特征进行研究。
表1 近2届奥运会男子20km竞走奖牌运动员基本情况
2.2 年度参赛次数
年度参赛次数是体现运动员年度训练计划的重要指标。一定数量的比赛是运动员持续发展竞技状态,逐步形成最佳状态,充分体现竞技水平、创造优异成绩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从表2中得出:除王镇(2016)外,在奥运周期4年里20km竞走奖牌运动员的年度参赛次数呈“倒U形”变化。奥运周期第2年、第3年的年度参赛次数是整个周期的最高峰,其它年度较最高峰年度参赛次数少。陈定、王镇(2012)是典型的“倒U形”变化,第2年或者第3年参赛次数最多。蔡泽林、BARRONDO和Dane 符合“倒U形”的后半段,整体上也符合“倒U形”变化。王镇(2016)年度参赛次数与“倒U形”变化规律不一致,王镇(2016)奥运第二年的参赛次数最少,可能是受伤病影响,这种个体差异与“倒U形”变化规律并不矛盾。“倒U形”变化产生的原因是在奥运会为核心的竞赛体系下,各年度参赛次数随着训练量、训练强度的变化而产生的规律性变化。奥运周期第1年为调整年,训练量和训练强度较小,参赛次数不多。第2年、第3年是竞技状态的提升期,训练量大强度大,参赛次数较多。奥运年是竞赛年,教练员对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进行合理调控,训练减量控制强度,参赛次数较常规年度少。4年年度参赛次数“倒U形”变化规律是典型的“周期”训练理论应用,是历经奥运会实践验证,是没有问题的。进一步分析,运动员个体之间奥运周期参赛次数(含兼项)差异显著,这可能与运动员参加兼项比赛有关,需要进一步对其进行研究。
表2 近2届奥运会男子20km竞走奖牌运动员奥运周期年度参赛次数统计
2.3 年度间隔时间
参赛年度间隔时间是指上一赛季最后一场比赛与下一赛季第一场比赛之间的天数,是体现年度间过渡期与准备期安排的一个基本参数。表3统计的是20km竞走项目奥运周期参赛年度间隔时间。可以看出,运动员奥运周期参赛年度间隔时间长短不一,呈波浪形变化。陈定和王镇(2012)第一年的参赛年度间隔时间分别为399、397d,间隔时间较长,可能是由伤病或者是兼项参赛导致。王镇(2012)年度间隔时间呈波浪形变化,奥运前一年高频参赛,采用双周期训练模式,但是奥运年最好成绩出现在奥运会赛前。王镇(2016)4年的年度间隔时间前三年呈下降趋势,奥运年有回升趋势。很遗憾,奥运年最好成绩出现在奥运会赛前。蔡泽林奥运周期年度间隔时间和王镇(2012)很相似,前3年呈下降趋势,奥运年出现回升,他奥运年最好成绩虽然出现在奥运会上,但是其成绩并非是奥运周期内的最好成绩,其最好成绩出现在奥运周期的第2年。Dane 的年度间隔时间呈波浪形变化,奥运前一年采用单周期训练模式,体现了奥运大周期训练安排的一致性。Dane的奥运年最好成绩出现在了奥运会上,而且此成绩也是奥运周期内的最好成绩。
表3 运动员奥运周期参赛年度间隔时间统计(20km竞走比赛)
表4 运动员奥运周期参赛年度参赛成绩统计
2.4 年度参赛成绩
年度参赛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运动员年度训练和比赛的成果,能够为判断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和竞技能力提供有力依据,为科学化训练提供参考与借鉴。从表中可以看出优秀运动员奥运周期各年度的比赛成绩上下波动不一,除Dane和蔡泽林外,运动员奥运年年度最好成绩并没有出现在奥运会上,而是出现在奥运会赛前。通过分析,大多数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出现过早,一般在奥运会赛前出现,只有少部分运动员良好的竞技状态与奥运会相吻合。最佳竞技状态出现过早的原因首先可能是年度训练和参赛目标并非完全一致,其次可能是受参赛体制的影响,部分运动员的最好成绩出现在奥运会赛前的选拔赛中。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以下4点结论。(1)奥运会男子20km竞走奖牌运动员获奖当年的年龄相对其他耐力性项目较年轻。(2)奖牌运动员奥运周期年度参赛次数呈“倒U形”变化,但各年度参赛次数存在个体差异,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受兼项影响。(3)运动员奥运周期参赛年度间隔时间长短不一,呈波浪形变化。(4)多数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出现在奥运会赛前,只有少数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与奥运会吻合。
3.2 建议
通过分析,该文提出以下建议。(1)结合20km竞走项目特征和运动员的个体差异、竞技状态、参赛特征、训练规律科学安排奥运周期多年训练计划和参赛方案。(2)依据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建立备战重大比赛和赛前训练监控体系,对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进行优化调控,做到最佳竞技状态的出现与赛事高度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