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线教学适应性及教学效果研究
2021-09-01李林刘媛媛
李林 刘媛媛
摘 要:研究以某本科高校为例,从教师承担在线教学的准备情况、教师在线教学适应性情况、教师在线教学效果、教师在线教学遇到的主要困难和疑惑、复学后的在线教学活动安排等方面对322名教师开展了问卷调查,分析了教师在线教学的现状,收集了教师对在线教学的及意见建议。研究发现,在线教学给教师们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和挑战,绝大多数教师的适应性较快且在线教学效果较好。基于此研究探讨了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高校复学后,疫情防控期间积累的在线教学经验对教学工作产生的影响。最后,从教学理念、信息化手段、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学生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进一步提高在线教学效果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在线教学;适应性;教学效果;问卷调查
一、调查研究背景
在线教学是“互联网+教育”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信息化教学的手段。部分学者对在线教学的内涵及存在的问题,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的运行方面展开了研究,形成了一些研究结论。在线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与教学相关的活动[1]。学生较少参与在线讨论;师生互动交流深度不够,学生总体参与度较低[2][3]。在线教学绩效评估模式基于完整的教与学记录,对照工作目标或考核标准为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安排提供了决策参考[4]。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了“网络基础条件研判不足”“学生参与性和持续性不高、“优质线上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和“教学和管理策略落后”等若干问题与挑战。通过雨课堂支持下的图式交互可视化教学策略的构建及其应用有效解决大规模疫情期间线上教学面临的关键挑战[5]。包括学生线上线下自学反馈、师生在线互动指导两大教学板块的反馈互动式在线教学模式,经过小范围推广,反馈评价效果好,有效促进解決了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遇到的棘手问题[6]。
为了全面了解线上教学的整体状态,积极探索更加高效的线上教学模式,升级改进教学方法,同时也为疫情结束复学后的线上教学提供经验,武昌首义学院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面向承担理论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发放了电子调查问卷,共有322名教师参与了本次调查。
二、调查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通过文献阅读及问卷调查,了解疫情防控期间教师承担在线教学的准备情况及适应性情况,评价教师在线教学效果,收集教师在线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意见建议,了解教师在复学后的在线教学活动安排。
具体而言,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包括:(1)教师承担在线教学的准备情况(包括教师线上教学经历,开课前的具体准备工作,开展线上教学主要使用的工具,教学硬件与网络条件等);(2)教师在线教学适应性情况(包括线上教学所用的教学模式,具体教学要求,课堂互动情况,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等);(3)教师在线教学效果(包括线上教学平台和软件中教学体验感,在线教学课堂到课率,学生预习情况,教学效果自评等);(4)教师在线教学遇到的主要困难、疑惑及意见建议(包括影响在线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针对线上教学的意见建议);(5)教师在复学后的在线教学活动安排(复学后安排集中面授辅导,复学后是否继续开展在线教学)。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调查法。通过查阅文献并进行整理和分类,收集了本次调查需要的教师在线教学方面的文献资料,提取有利于调查的部分用于设计调查问卷。
2. 问卷调查法。针对调查研究的目的,设计了一份关于教师在线教学适应性及教学效果的调查问卷,通过发放、回收并分析问卷,收集教师在线教学适应性、教学效果和意见建议方面的资料。据此,进一步分析完善后形成问卷调查结论。
三、调查分析与讨论
来自九个学院(课部)的322名教师参与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含24个问题,其中第1-5个问题是教师所在学院、性别、年龄、职称等信息,第6-23题是问卷的主体部分,是关于在线教学适应性及教学效果的信息,第24题目是开放式提问。数据图表展示均由网络问卷后台生成,为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本次研究深度解析调查信息,结合相关专业知识进行数据解读。
(一)教师基本情况及讲授课程类型
1. 教师基本情况:受访教师覆盖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以女教师、中年教师、中级职称教师为主。具体来看,学科门类方面:理工科占比34%,人文社会科学占比49%,通识类占比17%。性别结构方面:女教师占比66.77%,男教师占比33.23%;年龄结构方面:36-45岁中年教师占比59.94%,3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占比27.64%,55岁以上教师占比6.83%,46-55岁教师占比5.59%;职称结构方面:中级职称人员占比最高(44.72%),其次为副高职称教师(37.89%)。
2. 讲授课程类型:受访教师讲授课程以专业类课程为主。具体来看,专业课占比41.61%,专业基础课占比22.67%,公共基础课占比29.5%,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分别占比4.97%和1.24%。
(二)教师承担在线教学的准备情况
1. 教师参与线上教学经历:大部分受访教师有过线上教学实践或培训经历,少部分受访教师开展过混合式教学,少部分受访教师没有线上教学经历。具体来说:74.84%的教师曾经有过线上教学实践或培训经历(其中,66.46%教师参加过信息化教学技术培训、21.12%教师开展过混合教学、19.57%教师开展过翻转课堂教学)。仅有7.15%的受访教师主持或参与过MOOC、SPOC教学;25.16%教师表示在此之前从未有过线上教学经历。分析不同课程类型教师教学经历发现:总体来说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线上教学经验较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教师丰富。
2. 开课前的具体准备工作:绝大多数教师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做好课前准备,绝大多数老师表示线上教学备课时间明显多于传统教学备课时间。具体而言:教师通过“提前联系学生,建立QQ或微信群”“提前发布学习计划、安排和注意事项”“提前和学生测试需要使用的教学平台”等做好课前准备。45.65%的教师表示线上教学备课时间较传统教学多出1倍左右,42.86%的教师表示较传统教学多出2倍甚至更多。
3. 疫情期间教师线上教学硬件条件:绝大多数的教师利用手机和电脑进行教学,绝大多数的教师认为硬件及网络条件满足线上教学需要。具体来看,利用手机和电脑进行教学的教师占比分别为95.96%、84.78%。65.53%的教师表示硬件及网络条件基本满足线上教学需要、22.67%的教师表示完全满足,11.49%的教师表示硬件及网络条件不太满足线上教学需要。
(三)教师在线教学适应性情况
1. 教学模式选用:50.31%的教师选择了“在线学习平台课程+辅导”方式,选择“自建课程资源+辅导”“在线直播”“录播+辅导”的老师也较多,均占参与调查总人数的40%及以上。通过调查不同课程类型教师教学模式选择可以看出,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老师更加偏向于选择在线直播方式进行教学,公共课教师倾向于选择在线学习平台课程+辅导方式授课,这与学生对于不同课程类型的教学模式选择基本一致。
2. 教学要求:关于线上教学的教学要求难度,教师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37.89%的教师表示自己所承担的课程线上教学的教学要求与线下教学一致,31.68%教师表示自己线上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要求略高于线下教学要求,谢谢17.70%教师表示自己线上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要求远高于线下教学要求,仅有少部分教师(占12.73%)表示线上教学要求低于线下教学要求。
3. 课堂互动情况及效果:教师能够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互动且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参加互动情况较好。主要包括“组织学生针对预习问题开展线上讨论”“上课过程中进行在线实时语音交流”“组织学生分组学习线上材料并进行讨论”“发起线上抢答、投票、头脑风暴等互动环节”等等。
4. 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方式和手段:教师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方式和手段多样化。主要包括课后布置作业(93.17%的教师选择)、发布随堂小测验(67.08%的教师选择)、随机抽取同学回答相关问题(50.31%的教师选择)等。
(四)教师在线教学效果
1. 线上教学平台和软件体验满意度:学校主要推荐了超星、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等平台并提供了平台技术服务。除此之外,部分教师还选用了其他教学平台和互动软件用于开展线上教学。教师认为体验感最好的在线教学平台分别是腾讯(包括QQ、腾讯课堂、腾讯视频会议)(80.75%的教师选择)、超星学习通(57.45%的教师选择)。除了问卷列出的线上教学平台和软件之外,有教师推荐了体验感好的其他教学软件,例如4.35%的教师推荐了钉钉、4.35%的教师推荐了瞩目会议(ZOOM)、2.17%的教师推荐了蓝墨云班课等。
2. 学生到课情况:总体看来学生到课情况良好,69.88%教师表示学生到课率达到90%-100%,18.94%教师表示学生到课率达到100%,但仍有少部分课堂到课率不太理想。
3. 学生预习情况:我们分别调查了教师和学生“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结果显示学生能够在课前进行不同程度的课程预习。48.45%的教师认为学生预习情况较好,40.68%教师认为学生预习情况一般。学生问卷调查显示84.39%学生认为表示能够在课前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不同程度的预习工作。
4. 教学效果自评:对比线下课堂面授的教学效果,认为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效果差的教师占比共53.66%,其中认为线上教学效果略差的教师占比49.38%,认为明显更差的教师占比 5.28%;28.26%教师认为线上教学和课堂面授基本等效,15.53%教师认为线上教学效果略有优势。
(五)教师在线教学遇到的主要困难、疑惑及意见建议
1. 教师线上教学的主要困难和疑惑:疫情防控期间开展在线教学,教师认为存在的困难和疑惑前3位分别是:“教学平台不稳定”(77.02%教师选择)、“难以掌握学生学习状态”(66.77%教师选择)、“网络、硬件条件不足”(48.45%教师选择)。
2. 相关的意见建议。(1)部分教师提出在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和手段的同時,教学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更新教学管理观念和手段,适当增加教学组织的灵活性,鼓励教师勇于创新;(2)教师建议学校在下一阶段线上教学开始前,应强化教师和学生使用相关教学平台的培训。疫情结束后,学校应进一步解放和优化教学时空限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并支持教师尝试“网络教学+课堂面授”的教学方式,借此机会推动在线课程和混合式课程建设;(3)关于疫情防控期间课程考试形式。对于疫情期间结课的线上课程,老师认为最佳的考试形式前3 位依次是“返校后统一考试”(占49.38%)、“综合作业、课程论文、课程设计等非试卷形式考试”(占20.19%)和“在线考试+返校统一考试,取综合成绩”(占19.25%)。
(六)教师在复学后的在线教学活动安排
1. 关于复学后集中面授辅导意见方面。多数老师(52.17%)认为返校后有必要适当安排一些集中面授辅导,19.57%的教师认为返校后集中面授辅导非常必要。此项调查学生反馈情况与教师反馈情况占比一致。
2. 尽管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给教师们的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和挑战,但调查结果显示,本次集中性大规模在线教学或将极大地推动学校线上课程,尤其是混合式线上课程的建设。75.47%教师均表示今后将继续或尝试进行混合教学课程的建设和运行,32.3%教师表示将继续或者尝试开展翻转课堂教学。
四、疫情防控常态化中进一步提高教师在线教学效果的思考
(一)对今后教学工作产生的影响
1. 客观上加速了“互联网+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近几年来,尽管我国在线教学事业发展迅速,但教学服务空间仍以实体空间为主,在线教学仍然是传统教学的辅助,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的作用有限。疫情防控期间,全国2663所普通高校、815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在近30个学习平台支持下均全面开展在线教学,参与在线教学的高校教师数量达到170万,参加在线学习的学生人数达到3833万人,成为教育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重要教育事件。疫情客观上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进程,极大地提高了师生参与在线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未来教学服务空间有可能进一步从实体空间转移到虚拟空间,很可能会成为破解原有教育问题的重要途径。
2. 推动了教师继续开展在線教学的意愿。疫情防控期间,教师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在线教学资源建设,既积累了教学经验又储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调查结果显示,疫情防控期间大规模在线教学积累的经验促使绝大多数教师(占比77%)愿意继续开展在线教学,教师可以将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资源通过混合式教学、申报一流本科课程等形式深入转化。仅有13.66%的教师表示将放弃线上教学回归传统课堂,通过对这一部分教师分析显示,选择放弃线上教学回归传统课堂的教师以数学、制图、物理等公共基础课教师居多(课程性质决定了线上教学模式有限性),且选择放弃线上教学的教师在疫情前未有过线上教学经历或参加过相关培训。
3. 进一步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疫情防控期间,集中性大规模在线教学使得学生对在线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特殊的学习环境下,放弃了以前被动学习或主动学习不强的习惯,在教师的引导及要求下全程参与预习、听课、讨论、互动等教学过程,学生对信息化手段和在线学习的接受度逐步提升。
4. 促进了在线教育、线下教育服务机构发展创新。疫情防控期间,数千万师生大规模涌入导致网络教学平台运行不稳,出现了平台短时间崩溃、签到打卡受限、直播卡顿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线教学运行及管理,也引发了各方对教学平台稳定性、可靠性、易操作性的思考。疫情后,一方面,将会促进在线教育服务进一步提高服务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服务创新来满足今后在线教学的实际需求,为师生提供稳定、可靠,易操作的教育服务。另一方面,也将助力线下教育机构进一步向线上转型,适应师生在线教学及学习的新需求。
(二)进一步提高教师在线教学效果的思考
1. 学校在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强化在线教学的作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复学后,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或将呈现为虚实融合的课程形态,需要传统教学、混合式教学等相辅相成密切相连的教学模式。学校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等部门要积极推广校内外在线教学优秀案例,并加强教师在线教学能力培训。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学校、社会组织、在线教学平台等举办的在线教学的专项培训,积极改变教育理念并具备驾驭在线教学的能力。根据在线教学的实际情况重构课程教学设计,明确有别于传统教学的符合在线教学所需的教学目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2. 教师应加快在线教学经验及资源的转化。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复学后,一方面,教师可以将疫情防控期间录制的视频、制作的课件、习题和考题等教学资源运用到线下课堂和混合式教学,深化在线教学资源的转化利用。条件成熟之际,教师可以通过申报一流本科课程提高在线课程建设水平。另一方面,在线教学的教学交互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并非简单地把线下课堂挪到线上。教师必须纠正在线教学就是“播放视频”“录播”的理解误区,要将学生课前预习、教师直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后跟踪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学生“课前预习质量有差异、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希望加强多方互动”的学习习惯及感受,宜采取“引导预习+课堂直播+加强互动”的教学模式。
3. 教师应根据课程类型和授课对象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模式。根据对教师在线教学及学生在线学习的调查结果,研究发现不同课程类型采用的教学模式产生的教学效果具有显著差异,建议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课程类型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从课程类型来看:公共课、通识课适合的教学模式排序是“录播+辅导”“在线直播”“在线学习平台课程+辅导”。专业课适合的教学模式排序是“在线直播”“录播+辅导”“在线学习平台课程+辅导”。从授课对象来看:低年级学生适合于选择“在线直播+辅导”,而自主学习能力稍强、专业知识更全面的高年级学生适合于翻转课堂等。
4. 教师应充分挖掘网络教学平台的智能功能,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学习参与性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国大学MOOC、超星学习通、智慧树等常用的网络教学平台具有很多智能功能,包括签到、投票、随机选人、头脑风暴、抢答、小组作业、问题讨论等。一方面,教师应结合所授课程实际,充分挖掘网络教学平台的智能功能,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在线学习并及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合理设置考勤、作业、课堂互动、问答互动、抢答等项目在总成绩的权重占比,既明确传达教学要求又达成课程目标。在线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求所有学生实名制,通过后台监控学生签到、讨论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设置小组合作式学习,让学习参与性强、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带动部分学习动力不足的同学。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长时间的线上学习导致学生身体特别是视力会受影响,教师应该适当控制作业任务量减少学生作业负担。
5. 教师应合理安排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内容。学生是在线教学的直接授课对象,教师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各环节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和反馈。疫情防控期间,受诸多客观、主观因素影响,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内容,要加强课前学习的督促、课中学习的组织及鼓励、课后学习的回应反馈。首先,教师应将布置预习内容、监测预习情况、点评预习效果结合起来,加强监督确保学生预习到位。教师应至少提前一天发布下一次课程的教学任务安排,便于学生熟悉教师的教学安排及各时段要发布的教学指令。其次,教师在直播中应主要集中在归纳总结、直接答疑和讲解疑难点,教学内容不宜安排过多,便于学生课后消化吸收。最后,教师要继续关注和回复学生在课程平台提出的问题,每周有必要安排1-2次线上答疑或话题讨论。
6. 教师应要留有可追溯的教学过程及评价“痕迹”。在线教学中所有课程要留有可追溯的教学过程及评价“痕迹”,既可以用于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的考核,又可以用于学校教学质量监评中心、教务处等部门进行质量监控的数据。教学过程性评价“痕迹”包括学生签到、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授课课件、教学视频、教学互动记录、答疑讨论等。考核性评价“痕迹”包括个人作业批改、小组作业批改、随堂测验等。需要特别建议的是,受学生网络条件、网络拥堵导致平台功能稳定性等不利影响,学生签到、提交作业、课堂头脑风暴、投票等互动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建议教师要做好应急预案并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保障学生学情数据记录完整、客观。
五、结语
研究运用文献阅读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武昌首义学院为个案,对承担理论课程教学任务的322名教师开展了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教学平台不稳定、难以掌握学生学习状态、网络硬件条件不足等因素影响了在线教学的质量。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在线教学是必要的、效果是明显的,但在如何适应在线教学模式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复学后,疫情防控期间积累的在线教学经验对教学工作在加速”互联网+教育“进程、教师继续开展在线教学的意愿、促使学生强化自主学习、社会教育服务机构创新产品服务等方面产生了影响。疫情防控常态化,学校应进一步解放和优化教学时空限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并支持教师尝试“网络教学+课堂面授”的教学方式,借此机会推动在线课程和混合式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 杨家兴.在线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制度选择[J].中国远程教育,2006,(7):14-19.
[2] 罗丹.网络远程教育中在线异步交互内容与行为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 李媛媛,蒋国珍.电大网上学习社区学生参与情况及分析[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6):22-24,49.
[4] 魏顺平.在线教育管理者视角下的学习分析——在线教学绩效评估模式构建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4,(9):79-85,93.
[5] 张东淑,张湘.图式交互可视化教学策略在大规模疫情期间应用价值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20,(4):37-40.
[6] 姜卉,姜莉杰,于瑞利.疫情延期开学期间反馈互动式在线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0,(4):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