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构建探析

2021-08-31黄加敏

科技风 2021年15期
关键词:劳动素养评价指标高职院校

黄加敏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素养;评价指标

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全的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后者不仅是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发挥新时代劳动教育育人功能的“指挥棒”。劳动素养需要在具体劳动教育实践中进行培育和考察,在职业院校学段中就是要通过构建科学的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过程中自觉养成良好的劳动素养。

一、职业院校学段中劳动素养的内涵

“劳动素养”一词最早由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他认为劳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人的劳动素养,成就真正完整的人。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劳动教育是培养人的劳动素养的途径,而劳动素养的提高则是劳动教育最终目标的呈现。

在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称纲要)里面,劳动素养可以通过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来得到阐释,即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及劳动习惯和品质等方面,这也与檀传宝(2019)提出的广义的“劳动素养”不谋而合。也有学者(刘向兵,2019)提出劳动素养是指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认知、分析、判断、创造和生产的能力,具体包括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价值观、劳动伦理等维度的价值判断、规范及行动指南。徐洁等人(2020)则认为劳动素养是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与之相匹配的劳动心态和劳动技能的综合概括,包括劳动价值观、劳动意识、劳动情感、劳动意志、劳动能力五个方面。

在关于开展劳动教育的国家政策文件中明确劳动教育在不同的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相应的对劳动素养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职业院校学段劳动教育的开展区别于其他学段的特点有两个:一是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的渗透引领,因而劳动素养强调要加强产教融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会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学生在实习实训等仿真场景中参加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在劳动素养培养上不仅强调学生职业劳动技能水平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以及以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为代表的劳动精神的培养。

通过分析,本文探讨的职业院校学生劳动素养主要包括劳动认知、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及劳动价值观五个方面内容,其中劳动认知表明学生掌握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下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知应会以及对劳动本质的认识;劳动能力包括劳动技能和劳动创造,表明学生应用劳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劳动中进行创造与创新;劳动习惯和品质表明学生在实际劳动过程中应形成规范的劳动行为和良好的劳动品行;劳动精神表明学生在实际劳动中体现的精神面貌,包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维度的培育培养;劳动价值表明学生对劳动的态度和对劳动伦理的遵守程度。这五个维度是从认知层面到实践层面再到精神层面上的升华,符合人类发展规律。

二、职业院校劳动素养评价指标的建构

劳动认知、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及劳动价值观五个维度是构建职业院校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的一级指标,由此衍生出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并在三级指标层面上厘清每个维度的内容并形成评价要点。

(一)劳动素养评价指标要点的确定

通过文献资料和调研资料的搜集分析,劳动素养评价要点如下表所示。

(二)劳动素养评价指标的分类运用

在职业院校学段,不同劳动教育类型对劳动素养的培養要求有一定的差别,因此要注意劳动素养评价指标在劳动教育实践中的分类运用,既体现该学段特点同时,又满足不同劳动教育类型的要求。

(1)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类型。职业院校通过开展文明班风、文明寝风等日常生活劳动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高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该劳动教育类型要注意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素养,应侧重考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中的劳动习惯维度。

(2)服务性劳动教育类型。职业院校开展服务性劳动教育包括校内外各种公益服务性劳动,如三下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志愿服务、挑战杯等社会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在上述服务性劳动中能够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提供公益服务,做到服务社会和他人,培育社会公德,在学生心中厚植爱国爱民的情怀。该劳动教育类型应侧重考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中的劳动创造、劳动品质等维度。

(3)生产性劳动教育类型。生产性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特质最为紧密结合,最能突出“职业”二字。学生在实习实训等仿真场景中参加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不仅可以提高劳动技能水平提高,还可以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培育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因此该劳动教育类型应侧重考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中的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维度。

三、劳动素养评价指标的实践应用

(一)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化

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三层指标结构,其中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围绕评价要点进行详细展开,是最终对学生细化评价的指标,每一个三级指标分为五个参考等级(ABCDE)。每一项一级指标总分为100分,得分为三级指标得分。权重系数,最后按照劳动认知20%、劳动能力30%、劳动习惯与品质15%、劳动精神25%、劳动价值10%的比例计算最后的劳动素养测评分值。

(二)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整个考核体系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者结合的方式进行。劳动素养指标确立后学生具体可感知自己需要养成的劳动素养的最终呈现结果,过程性评价可以对学生劳动素养养成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预测和警示,教师可以提前介入引导,学生也可以从中了解自身距离养成目标的不足并通过后续引导教育予以纠正;结果性评价侧重一个培养阶段或环节结束后学生劳动素养养成情况,也为下一阶段或环节的开展提供反馈。这样通过一个指标体系、两种评价方式贯穿了高职教育阶段劳动教育的全过程,形成职业院校学生劳动素养养成的闭环。

(三)劳动素养评价指标的结果运用

实践中,过程性评价是对照评价指标考查学生实时点(这里指一个培养阶段或环节的开始前、开始中两个时间点)劳动素养情况,按ABCDE五个等级登记,如果DE两个等级出现比率较多,说明学生相应指标对应劳动素养偏弱或不足,需要后续采取针对性举措加以提升或增强;结果性评价则在一个培养阶段或环节最后时点采用加权综合测评法进行最后评定。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共同构成衡量学生劳动素养的依据。

四、结语

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建设是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的迫切要求和当务之急,涉及不同学段和类型的劳动育人目标实现。在职业院校学段,构建本学段劳动素养评价指标应准确把握劳动素养总体目标与“职业性”特质,本文遵循上述思路初步构建了一套具体可感知、可操作的评价指标,接下来将在本单位劳动教育开展过程中接受实践检验并进行修正完善。

猜你喜欢

劳动素养评价指标高职院校
“阳光菜园”:提升留守儿童劳动素养的策略研究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农村初中生劳动素养缺失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