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与高校思政课融合的创新研究

2021-08-31刘泽杉

理论观察 2021年2期
关键词:融合创新思政课立德树人

刘泽杉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思政课;融合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2 — 0037 — 04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进一步拓展增进了立德树人的地位及重要意义,强调立德树人是贯穿高校各项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高校思政课为立德树人提供了教学平台、拓宽了教育载体,必须充分发挥其作为教育阵地的机能,巩固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地位,明确立德树人对高校思政课提出的新要求,从贯彻党的领导、教师队伍培养、理论课程建设、多学科协同创新等进行深入研究,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创新探索中提供实践思路和理论参考。

      一、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明确指出了立德树人在高校教育全部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牢牢抓住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核心目标。新形势下,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政课开展中的根本任务、中心环节和立身之本,巩固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地位刻不容缓。

      1.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政课落实的根本任务

自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关注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首要问题,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写入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上升到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3〕立足于教育的本质来回答党和国家发展中的人才供给问题。党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坚定决心,落实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要办好思政课,尤其要强调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理念在思政课建设的加强和改进中占有突出地位。当今社会已进入新兴科学时代,信息爆炸使人类面临更为严峻的“德性”挑战,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修养已经成为教育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青少年是思想品德规范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立足于“德”的层面在教育过程中进行方向引导,将立德树人从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实为思政课建设的根本任务,把“德育”摆在更加重要的教学位置,在思政课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贯彻立德树人理念,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2.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政课改革的中心环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的在于人才培养,立德树人强调从实践中回答人才培养的方式、途径、标准,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两个体系”和“一个机制”始终围绕立德树人展开。思政课作为高等教育连接教师和学生的依托,是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阵地,也是诠释“立什么德”和“树什么人”的主渠道。思政课的改革创新要围绕“立德树人”从理论上抓住“培养什么人”,从价值上推进“为谁培养人”,从方法上把握“怎样培养人”,牢牢把握改革创新发展方向。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学在加强和改进中要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从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入手,在思想统筹、教师队伍、教学体系建设上全方位推进,每一个工作环节严格落实立德树人对培育人的要求,在立德树人的目标导向下找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同时以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让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立德树人承载着当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价值取向,是对新时期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的具体回答。只有紧密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深化思政课体制改革,构建创新体系,才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3.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政课固元的立身之本

思政课承接理论课堂与社会实践,系统集成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能够引导价值取向、引领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思想领航和人才培养中起到重要作用。新时期,高等教育已明确把德育放在人才培养的首要位置,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也是高校思政课的立身之本。高校要承载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功能,思政课就要承载塑造时代新人的重任,以立德树人为工作导向是办好思政课的“底气”。思政课本身的教学内容与思路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引导大学生牢记“四个正确认识”,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思政课的教学设计中贯穿德育思想,让思政课成为德育的平台,将“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不断丰富的时代内涵和意义融入教学内容,以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调整思政课建设方向,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统一于思政理论课教学,为大学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真正完成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全面发展等教育,夯实思政课理论基础,把握德育教学中心轴,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二、立德树人对高校思政课提出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要把思政课建设成传播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堅强阵地。立德树人对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思政课有更大担当,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全方位创新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强化价值导向、坚守办学方向,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和社会发展需求,坚持在改进中加强。

1.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维护意识形态主阵地

教育方针是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根据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提出的指导思想,关系着教育工作的总体方向。当前,党和国家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知识普及和人才供给,对高等教育提出更高要求。明确到立德树人的层面,就是要让教育站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培养有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高校思政课必须严格遵循教育方针总导向,坚持党的方针指导和路线引领,发挥德育实效性,面向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使大学生意识形态服务于中国话语体系。我国社会已逐渐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新的发展理念和思维模式应运而生,意识形态斗争趋于复杂,立德树人对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以思政课为主渠道,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培养政治自觉、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抓住主动权,发挥思政课育人的价值,让思政课传递中国精神、强化党性修养,把思政课建设成夯实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强化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强阵地,在立德树人理念下扎实做好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工作。从全局角度出发,办好思政课具有重要意义。

2.完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开展全方位协同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培养人才的根本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全局视域下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将高校思政课放在主渠道的位置上,广泛挖掘教育资源,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开展全方位协同创新,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要不断明确和深化立德树人理念,让德、智、体、美、劳五育结合统领思政课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将德育元素融入思政课内容,同时抓住思政课教师主体,重点培养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水平,积极回应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和立德树人发展要求,协同基础课程配合思政理论课开展创新改革与调整,充分融合课程之间特色与优势,凝聚育人合力、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构建全员、全课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立德树人作为深入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总指针,要求德育思想贯穿于学科体系、专业技能、教材理论、管理机制等环节中,针对人才培养需求和学生思想特征融合多元创新模式,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以综合教育理念推进教育立德树人,以思政课的全面质量提升带动“三全育人”工作,以高育人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3.强化价值观念导向引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今社会,文化传播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冲击着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和价值体系的树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受到影响。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就要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政课教学大纲,在培育中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纲领的引导下,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培养目标和方向,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定中坚持从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出发,弘扬新思想、激发新活力,坚定大学生责任意识和理想信念,激发大学生爱国情怀,拓展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了解国情、回应现实,促使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精神文化素养不断向上。立德树人为培育新型人才提供了思维导向和价值引领,有助于学生深刻认识到担当时代使命的重要性,努力成长成才。思政课要抓好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学支撑和引领,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导航、文化传承、科技研发、志愿服务等方面有本质体现,使学生坚定信仰、健康成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青年、向导青年,面向全体学生输送成长正能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践行“四个服务”办学方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方向决定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发展新时代高等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明确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5〕“四个服务”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是教育实践中成功经验的细化总结,更是思政课要承担起的重要使命。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人才培养要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培养时代新人要求思政课要强化“四个服务”意识,在教育引导、政策宣传、理论渗透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融入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战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发挥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思政课应充分利用宣传效应引导大学生认识基本国情、聚焦发展前景、展望建设事业,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树立参与意识和集体责任感,自觉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个人梦想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紧密结合,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化为大学生行为规范,将为人民服务宗旨普及为大学生精神准则,讲清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内涵,从思想根源上将解决“为谁而服务”问題,引导大学生从思想上认同“四个服务”,力行“四个服务”理念,坚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胜信念,用青春动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三、立德树人与高校思政课融合的创新路径

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6〕高校思政课改革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立德树人为逻辑起点,从加强党的领导、培养教师队伍、抓好理论教学、协同工作环节等方面探求创新路径,在实践中让思政课育人先行、提质增效,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形成立德树人协同效应。

1.加强党的思想领导,巩固意识形态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教育成效关系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思政课改革角度出发,就是要打好一场提高质量与水平双管共抓的攻坚战,必须坚持在党的思想领导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起与社会生产力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思想品德、知识结构、心理素质,在传播知识、理论、政策时牢牢把握党对思政课建设的主导方向,从根本上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办好思政课。

首先,高校思政课建设方向要坚持贯彻马克思主义,完整、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逻辑脉络,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清世界发展走向和中国发展大势,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融入理论与实践,将传统课堂与线上媒介相结合构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立体学习平台,让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真正做到“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解决大学生现实关注,深化大学生思想认识;其次,思政课改革要在党的思想领导下建立创新机制,以立德树人理念为主导,在思政课理论顶层设计、课堂管理运行、教学保障体系、教育成效考评等环节中分别设立参评标准,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为核心目标制定思政课教学评估指标和考核方案,加强对思政课教学成果的激励,提升思政课改革创新中各环节的协调配合,构建长效、稳定的思政大机制,在调控中完善立德树人与思政课的融合;最后,将思政课建设工作落实到各级党组织,把教学科研问题上升为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鼓励地方党委机关、人事部门与高校对接,完善党委领导班子讲思政课制度,从政治巡视高度确保党委“抓思政课”“讲思政课”的权利和义务,在党委常务工作中融入思政课建设的育人理念,形成党政——思政协调配合体系,提高思政课政治站位,强化党组织对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领导与服务。

2.培养思政教师队伍,发挥育人先导

高校思政教师承担着“教书”和“育人”的重要职责,是思政课能否富有活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立德树人,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7〕高度评价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重要性,要求思政课改革创新必须不断寻求新路径、找到突破口,发挥思政课教师在育人先导中的重要作用,用指导思政教师工作的“六个要”对标教师队伍培养标准,在教学中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首先,用创新意识渗透教师团队,使思政课教师能主动创新教学理念、提升创新能力,创造性的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坚持对思政课教师开展分层培训,加大力度开展教育科研,切实推动思政课教师拓展探索角度、提升创新高度,使思政课教师从观念上跳出传统教学模式,聚焦认知、情感和能力三维育人目标,围绕立德树人中“培养人”的问题,积极构建素质教育课堂,创设健康教育氛围,在教学中倡导学生发挥鲜明个性,同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创新意识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其次,思政课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课堂中灌输式理论教学模式,学会运用创新教学载体,将慕课、智慧课堂、多媒体导学等引入思政课,使新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同时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在课堂设计中增添创新元素,创造性发散教材的知识结构,提升课堂趣味性和艺术性,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互动情境,增强思政课堂中教师与大学生双向交流,便于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检验和反馈中提升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最后,拓展思政课教师“师风师德”教育新模式,以师德考核为主指标完善思政课教师职称、岗位评价制度,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落实思政课教师上岗培训和入职培训,将育人本领作为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素质评定的关键标准,开展多层次优秀教师评比宣讲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培养能力过硬、业务精专、创新奋进、师德高尚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3.抓好理论课堂教学,推动课程创新

高校思政课堂是立德树人工作的前沿,把握思政理论课改革方向、创新课程体系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时代新人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为推动思政课建设提出了“八个相统一”的新要求,深刻揭示了思政课教学的内在规律,是思政课改革创新在新时期必须遵循的方法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抓好理论课教学,遵循教书育人规律,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有效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首先,高校思政课创新要深刻把握教育发展现状和教学规律调整课程规划,在开设基础性思政理论必修课的同时,根据高校不同年级的教学特点和学生需求增设选修课,将“四进四信”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在高校范围内全覆盖,围绕大学生群体特征和高校学科特色,将思政理论课与专题讲座、文化沙龙、名师课堂等相互配合,在课堂教学主渠道间辐射式发散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形成以思政必修课为核心、多门综合素质培养选修课协同育人的课程体系,带动思政课创新发展;其次,思政课课堂和教材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创新导向聚焦于思政课建设的重难点问题和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回应党和国家重大理论需要和现实关切,跳出传统“观点+实例”的理论讲解法,将热点问题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提升教育内容鲜活度,着重强调价值导向,在教案设计中体现“因材施教”,同时结合地域文化与时代楷模为思政课内容“增温填色”,坚持在知识结构上构建育人框架,提高思政课程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最后,积极拓宽实践渠道推动思政课创新,一方面挖掘校内实践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党建团建、志愿服务、校园文化节、创新创业等活动,将实践教学计划融入思政课课堂大纲和课外活动安排,提升实践活动丰富性和大学生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联系地方政府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为高校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提供有思政课特色的平台,加强实践资源在高校思政课的利用率和转化率,将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充分融合,利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解决实践教学的落实,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实现理论认同,潜移默化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要求。

4.协同育人工作环节,形成教育合力

协同创新为高校思政课改革提供了方法路径,在实施中需将协同创新的理论特征与德育思想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充分融合,全面实施思政课教学多元素协同、全环节创新,以思政课为主体,德育思想为核心,构建思政课程体系中联动的德育教育观,使依托在思政课堂中的育人环节形成教育合力,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工程内更好地發挥思政课立德树人主阵地作用。

首先,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要优先抓好课程思政建设,明确“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关系,以思政课程为引领带动课程思政研究,依托高校办学特色,结合校训精神、院系精神等,让高校育人风格和专业学科思想融入思政教育,深挖专业课程中的德育资源,将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凝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载体,运用问题链、情景模拟、互动导学等手段进行系统设计,开发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功能,推动各个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其次,建立思政课协同创新机制,打破学科、部门、平台、载体间的局限,加强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党政行政部门、学工管理人员对思政课的沟通与协同配合,形成创新育人机制,构建一体化工作格局,实现信息共享、人员流通、物资齐备,为思政课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同时把专业课、思政理论课、素质提升课统筹到育人框架的综合管理下,通过各组织间相互协作提升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工作成效,从而推进思政课创新环节齐头并进的整体态势,高效培养素质人才;最后,思政课在改革创新中要充分调动家庭与学校间的协同作用,建立良性沟通机制提升家长对高校思政课的配合度,通过开展家校联合座谈会、建立线上家校群等,将思政课立德树人思想渗透进大学生联合教育工作,优化高校思政课责任制结构,实现教育主客体和教育环境之间的双向互动,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接班人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5〕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6〕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7〕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融合创新思政课立德树人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小学“优课”教学模式的多元分析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东西方人本管理思想的比较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