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扫描对甲状腺癌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应用价值
2021-08-31张红芳王红芹
张红芳 王红芹
摘要:目的:探究螺旋CT扫描对甲状腺癌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54例甲状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均接受螺旋CT扫描,观察临床诊断结果,包括发病位置、大小、影像学表现。结果:54例患者病变位于左侧叶20例、右侧叶21例、两侧叶13例。病灶大小:0.4 cm×0.5 cm~4.7 cm×5.6 cm。单发30例、多发24例。病灶显示圆形36例、形态不规则18例。边缘不清晰48例,合并钙化10例。其中,微钙化直径<3 mm,粗钙化>3 mm。混合钙化分别为13例、23例、36例。增強扫描肿块不均匀强化,10例伴囊化。病变强化形式:甲状腺癌经CT增强扫描强化形式多样,包括不均结节样强化20例、薄壁强化5例、向心性强化5例、无显著强化2例,逐渐一致性强化9例等影像学改变。12例有气管、肌肉浸润包埋,16例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论:螺旋CT扫描在甲状腺癌临床诊断中有重要作用,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甲状腺癌;螺旋CT扫描;诊断价值;治疗
甲状腺癌是常见甲状腺恶性肿瘤,诱发因素多,如遗传、放射线、碘过量等。甲状腺癌初期无明显表现,通常在体检时通过甲状腺触诊和颈部超声检查而发现甲状腺小肿块。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晚期将造成呼吸、吞咽障碍等。常见诊断方法包括B超、核磁共振、螺旋CT等。其中,螺旋CT具有操作方便、出结果快、诊断率精确的特点,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54例甲状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20例,女34例;年龄25~76岁,平均(46.7±2.4)岁。
1.2 检查方法
螺旋CT扫描:仰卧,颈过仰,检查前指导患者呼吸、屏气,保持呼吸平稳,禁止吞咽。由舌骨到颈根部T2水平扫描。结合病灶状态,设置螺距为1:1,层厚2~5 mm。上肢肘前静脉推注碘海醇300 mgI/S,通常使用1.5 mg/kg,45~100 ml为宜,注射率在3 ml/s,参数设置120 kV,200 ms,软组织。经图像处理和分析,平扫和增强扫描参数以2 mm层厚重建,测量比较正常病灶和甲状腺组织。
1.3 观察指标
观察螺旋CT扫描临床诊断结果,包括发病位置、大小、影像学表现。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22.00统计学软件显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螺旋CT扫描发病位置与大小
54例患者病变位于左侧叶20例、右侧叶21例、两侧叶13例。病灶大小:0.4 cm×0.5 cm~4.7 cm×5.6 cm。单发30例、多发24例。
2.2 螺旋CT扫描影像学表现
病灶显示圆形36例、形态不规则18例。边缘不清晰48例,合并钙化10例。其中,微钙化直径<3 mm,粗钙化>3 mm。混合钙化分别为13例、23例、36例。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强化,10例伴囊化。病变强化形式:甲状腺癌经CT增强扫描强化形式多样,包括不均结节样强化20例、薄壁强化5例、向心性强化5例、无显著强化2例,逐渐一致性强化9例等影像学改变。12例有气管、肌肉浸润包埋,16例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3讨论
甲状腺含碘,与周围组织具有天然的对比度优势。甲状腺病变常导致含碘量发生变化使得甲状腺总体密度减低,平扫即可确诊。同时,增强后多数病原体病灶虽有增强,但密度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1]。此外,健康的腺叶实质含量多,增强后图像显示密度差异明显,临床诊断更为理想。螺旋CT增加了滑环技术,探测器和球管不受长度影响,可以顺着人体长轴持续、均匀旋转,扫描床也可以同时递进。所以,扫描时轨迹表现呈螺旋前进。
螺旋CT可以准确诊断肿瘤、血块、淋巴结等疾病,为医生进行肿瘤分期、疾病治疗提供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螺旋CT检查可以精准确定病灶位置、大小、边缘、形状等[2]。临床治疗中,手术是首选方法,术前螺旋CT检查对后续手术治疗提供帮助,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应用意义。并且这一点在其他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为临床分期诊断提供了价值。
综上分析,螺旋CT临床诊断应用于甲状腺癌具有较高检出率,为疾病确诊提供依据,有助于疾病初期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邹萍,管英,李继兵.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CT和MRI杂志,2020,18(12):84-86.
[2]陈运贵.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3):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