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物理“流动实验室”建设与规范管理

2021-08-31余耿华谢桂英许桂清黄家茵王贤燕

物理教学探讨 2021年6期
关键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余耿华 谢桂英 许桂清 黄家茵 王贤燕

摘   要:针对当前中学物理实验资源不足、实验教学方式单一等情况,文章提出了中学物理“流动实验室”的理念,并从建设思路、实验条件、实验配置、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对“流动实验室”的建设策略与实施策略进行说明。

关键词:流动实验室;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1)6-0053-3

1    引  言

物理学是基于观察与实验的科学。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需要重视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但是,由于传统实验存在实验器材单一、实验资源不足等问题,学生对物理实验兴趣不高,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升。如何改进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成为近年来的热门研究话题,许多研究者进行了相关的探索。例如,李瑞东等打破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对实验内容、时间和对象以及方法全方位开放,提出了开放实验室的理念[1];何永健以“规范、高效、安全、创新、灵活、多元”为管理要求,提出了“特色实验室”的建设策略[2]等。但是,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在缺乏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往往无法顺利开展实验探究。

因此,本文提出“流动实验室”的建设理念。通过在课室搭建物理实验小平台,有效解决实验资源不足、学生实验机会少的问题。通过学生优秀作品在班级间的“流动”,引导学生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质疑创新精神。

2    “流动实验室”建设策略

2.1    基本原则

(1)考虑实验安全:①实验桌设计方面,材料要分类放置,易燃易爆、有危险性的必要实验品应注意安全放置;②实验器材与成品在流动过程中,注意轻拿轻放,保证学生自身安全;③学生在进行小组实验时,应注意实验操作安全。

(2)提高学生兴趣:①实验项目方面应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学生学习兴趣;②实验内容方面应注重学生心理,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③实验效果方面应直观明显,引发学生探索欲望。

(3)依据教学实际:①流动实验室中所选择的实验项目应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②结合各学校教学实际情况,选择符合学校校本文化的实验内容。

(4)结合学生实际:①要基于学生知识基础,选择恰当的实验项目;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设计实验探究内容;③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合理分组,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2.2    建设思路

整个实验主要分为“作品制作”和“实验流动”两个过程。

“作品制作”(图1):首先,教师需要在讲台旁边放置物理实验小平台,结合学生情况设计合适的实验主题并放置对应的器材;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以自主实验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作品;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师生交流,一起评比出最优秀的作品以及实验方案。

“实验流动”(图2):上一个班级最优秀的作品和实验方案将会“流动”到下一个班級。第二个班级的学生通过参考前面班级的优秀作品,学习相关实验原理并进行改进创新,以独立实验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动手制作新的作品。通过图1的“作品制作”流程,最终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并“流动”到第三个班级。下一个班级重复上一个班级的步骤,最终完成整个年级的流动。

通过在教室讲台旁放置物理实验小平台,解决了实验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室就能动手进行实验,增加了实验操作的机会;鼓励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师生交流讨论,对学生作品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最优作品和实验方案“流动”到下一个班级的方式,有效提高了下一个班级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效率。鼓励学生对“流动作品”进行改进创新,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意识。

2.3    实验器材配置

(1)配置原则:①实验器材方面,在绿色理念下选择易得、低成本、可重复和易操作的实验器材;②实验现象方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并喜欢物理,在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选择明显直观、全场可视化和趣味性强的实验;③实验目的方面,选择针对核心概念和规律开展的实验,体现了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与责任,能让物理核心素养落地。

(2)使用方法:考虑到实验平台的空间有限以及实验器材的保护,设计翻转桌面增加储物空间。采用磁贴的形式,将实验所需的零件贴在面板上。当学生需要进行实验时,打开面板动手操作,实验结束后将桌面盖上。

3    “流动实验室”实施策略

3.1    建立实验规章制度

制定班级约定,共同爱护实验小平台;发扬同学间的友爱精神,小组内团结合作,共同探索,小组间良性竞争,互相帮助,共同成长;教师明确小组实验时间,实验操作需要在安排时间内进行,不能长时间占用资源;建立实验室管理制度,学生轮流管理,负责器材的保管和整理。

3.2    实验考核方式

实验作品完成后,需要对实验作品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三个环节:自评、他评和师评。首先,是小组内成员对实验作品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实验方案的完成度、实验是否简单易操作、实验效果是否明显等几方面的自我评价;然后,是小组间的互相评价,通过认真分析其他组的作品,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点,总结、归纳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最后,是教师对每个小组最终作品的评价,主要从实验方案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实验器材是否符合绿色理念、实验效果是否能直观体现原理规律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教师的评价要尽量以鼓励为主,体现育人的目标,最后给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3.3    实验安全管理

(1)选择实验与器材:实验项目的选择要确保学生安全,要考虑学生可能的不恰当操作是否会造成危险;实验器材的选择一定要避开易碎、易燃、有毒等存在安全隐患的物品。

(2)学生实验过程:学生在动手实验前,需要认真学习实验原理相关的物理知识,在了解整个实验流程之后再动手实验。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间要相互配合,认真对待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工作。

4    小  结

本文通过建设策略与实施策略两个方面的内容,对“流动实验室”的基本内容和使用过程进行了说明。利用最优作品与实验方案的“流动”,帮助学生学习实验相关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关于如何将“流动实验室”具体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实验主题,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李瑞东,高久兴,张新超,等.开放物理实验室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18):162-163.

[2]何永健.对物理特色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思考[J].物理通报,2020(09):116-119.

[3]余耿华.运用实验闯关策略 促进学生思维进阶——以高中物理“弹力”一课为例[J].中学物理,2020,38(03):13-16.

[4]赵中业.浅谈中学物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A].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9(六)[C].2019:2.

[5]吴金香.如何规范中学物理实验室管理[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0,37(09):75-76.

(栏目编辑    刘   荣)

猜你喜欢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基于Multisim仿真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中学物理教师的哲学使命
仿真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物理“智慧课堂”构建探究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