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血化瘀散外敷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痛的效果观察

2021-08-31金爱娟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肿痛消肿瘀血

金爱娟

(金华市婺城区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金华 321075)

下肢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通过手术及内固定等治疗,基本可以治愈;但由于创伤、手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肿痛是下肢骨折术后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其不仅影响患者骨折的愈合及功能恢复, 还延长患者住院时间,极易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二次伤害[1]。西医对此治疗主要采用组织脱水、抗炎、止痛等方法,消肿周期长[2]。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中医外敷法在下肢骨折术后治疗上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3-4],笔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了自制活血化瘀散外敷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痛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随机数表法将2019年2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单侧下肢闭合性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中男患、女患分别为37例、23例,年龄27~57岁,平均年龄(35.8±6.3)岁,其中27例股骨干骨折、21例胫腓骨骨折、12例踝部骨折;观察组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为(34.9±5.9)岁,其中28例股骨干骨折、19例胫腓骨骨折、13例踝部骨折。2组患者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标准 1)符合《中医骨伤科学》相关部位骨折诊断标准[5],经手术或内固定治疗;2)年龄18~60岁;3)患处皮肤完整且均为单侧骨折;4)患者及家属对本临床观察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1)其他原因导致的下肢肿胀者;2)合并严重神经血管损伤者;3)合并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4)术后出现骨筋膜综合征及深静脉血栓者;5)伴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者;6)妊娠及哺乳期妇女;7)过敏体质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消肿、止痛、抗凝、预防感染、促进骨折愈合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制活血化瘀散外敷。活血化瘀散组成为续断、骨碎补、土鳖虫、伸筋草、海桐皮、当归、丹参、桃仁、红花、泽兰、泽泻、冰片,按6∶6∶6∶5∶5∶4∶5∶4∶4∶6∶4∶4比例将饮片研磨成粉,过细筛备用,用时取混合药粉适量,加入凡士林混成糊状,均匀涂于无菌纱布上,敷于患处,无菌纱布进行固定,外敷,每日更换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10 d。

2.2 观察指标 1)2 组患者患肢肿胀度:治疗前用软皮尺环绕患者骨折处肿胀最明显处,测得患处肿胀的周径并标记,记为C患,再测量健肢同一位置的周径并标记,记为C健,治疗第5 天以及治疗第10 天分别测量患肢以及健肢标记处的周径,比较治疗前后肿胀度的改变,肿胀度=C患-C健;2)2 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估[6],评分0~10分,其中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记录并比较治疗前、治疗第5 天以及治疗第10 天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3)2 组患者患肢肿胀、疼痛消失时间。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数据,检验水准取α=0.05,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与χ2检验。

3 结果

3.1 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患肢肿胀程度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患肢肿胀程度比较

3.2 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疼痛VAS评分比较分)

3.3 2 组患者肿胀、疼痛消失时间比较 见表3。

表3 2 组患者肿胀、疼痛消失时间比较

4 讨论

下肢骨折术后患肢肿痛,从中医学角度主要责之于“瘀血”,骨折及手术使患肢局部皮肉断、筋脉伤,血液外溢,离经之血即为瘀血,瘀血阻滞,经脉不通,气机不畅,形成气滞血瘀,一则“不通则痛”,《圣济总录·伤折门》言:“人之一身,血荣气卫……或筋肉骨节,误致所伤折,则气血瘀滞疼痛”;再则瘀血阻塞脉道,又会使得水液停滞,发为肿胀,正如《普济方·折伤门》所言:“若因伤折,内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积不散,则为肿为痛”。《医宗金鉴·方法总论》载:“即古跌打损伤之证也……必先逐去瘀血,和荣止痛,然后调养气血,自无不效”,基于以上分析下肢骨折术后患肢肿痛治疗上当以活血化瘀为主,又因“血病不离于水,水病不离于血”(《血证论》),故辅以利水消肿之品;又因“肾主骨”,为促进骨折术后骨的愈合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治标同时,加补肾续筋接骨之品以治本。自制活血化瘀散中续断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骨碎补续伤止痛、补肾强骨;土鳖虫破瘀血、续筋骨;伸筋草、海桐皮除湿消肿、舒筋活络;当归补血活血;桃仁、红花、丹参活血祛瘀、止痛;泽兰活血化瘀、利水消肿;泽泻利水消肿;冰片清热止痛、辛散助药吸收。采用外敷法使得方中药物有效成分可以通过体表吸收,直接作用于肿痛处,起效更快,操作方便。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红花能改善微循环,解除毛细血管痉挛,从而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血管内容物的外渗[7];当归、川芎中主要成分阿魏酸能改善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8]。

本文治疗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第5 天及治疗第10 天肿胀程度和疼痛程度均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肿胀及疼痛消失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提示,自制活血化瘀散用于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能够显著改善下肢骨折术后肿胀和疼痛,加快患肢肿痛消失,值得在临床推广借鉴。

猜你喜欢

肿痛消肿瘀血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卒被损瘀血候”导引法
家用小方治疗咽喉肿痛
小方子治疗咽喉肿痛
HPLC法同时测定妇康消肿丸中4种成分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足部采血后瘀血减少的影响
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四肢闭合性损伤肿痛疗效观察
赤小豆鲫鱼汤日常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