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ood技术联合温针灸治疗卒中后感觉障碍的临床观察

2021-08-31吕荪荪周文军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针灸神经功能障碍

吕荪荪,程 迅,周文军

(永康市中医院康复训练中心·浙江 金华 321300)

感觉障碍为卒中后偏瘫患者临床常见后遗症,数据显示其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约占21%~54%,临床以偏身感觉障碍最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1]。当前临床对于卒中后感觉障碍尚缺乏特效治疗药物,治疗多以功能锻炼及物理刺激为主。近年来研究显示Rood技术治疗卒中后感觉障碍疗效显著,其可通过感觉刺激诱发肌肉反应并促进运动控制能力的恢复[2]。针灸通过穴位刺激方法可疏通经脉并调理气血,在感觉麻木治疗中广泛应用[3]。为进一步探讨更为高效的卒中后感觉障碍治疗方法,对于本院治疗的脑卒中感觉障碍患者开展Rood技术联合温针灸治疗,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19年12月住院的卒中后感觉障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8.79±5.28)岁;病程7~58 d,平均病程(29.51±4.23)d;卒中类型:脑梗死32例,脑出血8例。观察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8.85±5.36)岁;病程10~60 d,平均病程(30.63±4.31)d;卒中类型:脑梗死33例,脑出血7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纳入标准 1)西医诊断符合《中国脑血管病指南与共识》中相关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4];2)中医诊断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相关诊断标准[5];3)所有患者均为首次脑卒中发作,治疗后病情趋于稳定,伴有卒中后感觉障碍;4)患者及家属知情并同意加入本研究。

1.3 排除标准 1)因其他原因导致的肢体感觉障碍者;2)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及内分泌、血液、免疫系统严重疾病患者;3)卒中前视听障碍患者;4)合并认知障碍患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Rood技术。包括:①触觉刺激:每日采用软毛刷子轻刷患肢,保持2次/s频率,以每组10次、每组间隔30 s,连续进行3~5组触觉刺激。② 温度刺激:于患侧肢体上肢屈肌处进行热敷刺激,热敷袋温度维持37~40 ℃,单次热敷时间6~8 min;同时于屈肌肌腱附着点加压,实施高张力肌群的持续牵张;冰刺激,在温热刺激后进行相应的冰刺激,单次时间为3~5 min,避开肌张力高的内侧肌肉群。冷热刺激交替进行,3次为一组,每日可进行3组。③本体感受刺激:一对一指导下进行被动的手臂伸张、关节重压缩、固有肌伸张和伸张性压迫刺激,刺激时间40 min/次,1 次/d。④叩击刺激:每日对患侧皮肤进行5~10 min的叩击刺激,采用第2~4手指末梢轻口,频率保持30 次/min。⑤面部感官刺激:引导患者进行口、舌、唇、下颌的主动、被动训练以及抗阻训练,每日开展唇闭合、鼓腮、上颌上下震动等动作训练,每动作进行15~20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以体穴、阿是穴为主要刺激区,分别选取内关、百会、曲池、丰隆、合谷、阳陵泉、三阴交等穴位,选用20 mm毫针,针刺得气后于针柄上包裹艾团,保持同皮肤2~3 cm间距,从下端点燃艾团,艾团可灸3~4壮,每次留针20 min,2 d 1次。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

2.2 疗效标准 感觉明显恢复为显效;感觉有所恢复为有效;感觉未见变化为无效。

2.3 观察指标 1)感觉障碍评定: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感觉障碍评定,并记录积分情况,按照改进Fugl-Meyer 及Lindmark评分法,经改良的量表包含对痛觉、触觉、运动觉等共计及7个感觉项目的评定,分值范围0~42分,其中浅感觉(0~20分)、本体觉(0~16)分,皮层觉(0~6)分,分值同患者感觉功能成正相关[6]。2)日常生活能力评定: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并记录积分情况,具体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7]。3)神经功能缺损评定: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并记录积分情况,具体依照NIHSS评分量表评价[8]。

3 结果

3.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 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2 2组患者治疗前后感觉功能评分、MBI与NIHSS评分比较 结果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感觉障碍评分、MBI 与NIHSS评分比较分)

4 讨论

卒中后感觉障碍是指多种因素造成脑局部供血障碍,致使局部脑组织缺血,影响正常的感觉传导通路,出现肢体感觉过敏、倒错以及减退等感觉障碍。卒中后感觉障碍作为中风病常见后遗症,其病情绵延,预后不佳,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9]。目前尚缺乏针对本病的特效疗法,主要治疗以康复治疗为主。Rood技术又称之为感觉刺激疗法,是指以利于肌肉功能康复为目的,通过借助各种类物理因子刺激深浅感觉,促使患者的功能康复,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10]。

卒中后感觉障碍根据其临床症状归属中医“不仁”“麻木”“着痹”等范畴,多因气血亏虚、痰瘀气滞痹阻不通,致皮肤、肌肉、筋脉失于濡养而发病。治疗则以补气血、祛痰瘀、通经络为其主要治法。针灸已成为治疗卒中后感觉障碍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温针灸是结合针刺与艾灸的中医特色治疗方法,留针过程中借助针体的热传导作用将艾团热力传递至对应穴位,具有温经通脉、行气活血、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等作用,可改善脑循环,改善脑卒中患者肌肉痉挛,降低肌张力,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11]。选用内关、百会调补阴阳气血,疏通经脉,宁心安神;曲池、丰隆行气化痰、活血通痹;合谷、阳陵泉行气血、通经络;三阴交调和气血、通经活络。本文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75.0%;治疗后2组患者感觉功能评分以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提示Rood技术联合温针灸治疗卒中后感觉障碍患者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感觉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猜你喜欢

针灸神经功能障碍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跨越障碍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