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胀散敷脐联合电针治疗无创通气所致腹胀的效果观察及对血氧指标的影响

2021-08-31邱伟勇方玉仙崔如珍朱晓丹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血氧胃肠功能电针

赵 娴,邱伟勇,方玉仙,崔如珍, 朱晓丹

(义乌市中心医院·浙江 义乌 322000)

无创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常用手段,与有创通气相比,并发症少,且可维持呼吸道屏障完整性、减少呼吸道感染;但无创通气患者常因气体吞入导致胃肠道内过量气体积聚出现腹胀,其发生率高达50%[1],胀气压迫膈肌和胸腔时,加重限制性通气障碍,严重时可造成腹内压升高,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及时有效地干预可提高无创通气的治疗效果。中医外治法包括针灸、灌肠、穴位贴敷、中药外敷等广泛应用于无创机械通气相关腹胀的治疗,能减轻腹内压、改善血氧指标,缩短脱机时间[2]。笔者对2018年3月—2020年7月应用自拟消胀散敷脐联合电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出现呼吸衰竭患者35 例,观察疗效同时检测血氧指标的变化,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0例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于本院行无创通气后出现腹胀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35 例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47~73岁,平均(61.54±6.31)岁;COPD病程5~18 年,平均(11.69±4.23)年;急性加重3~7 d,平均(3.51±1.06)d。对照组35 例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45~78岁,平均(62.04±5.95)岁;COPD病程4~20 年,平均(13.02±4.41)年;急性加重3~6 d,平均(3.48±1.05)d。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1)符合COPD诊断标准[3],且处于急性期,具有无创通气指征;2)机械通气24 h后出现腹胀,胃肠功能障碍评分[4]≥1 分且<3 分;3)年龄45~80 岁;4)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1)伴严重胃肠道疾病者;2)因病情需要行有创通气者;3)合并糖尿病胃轻瘫、重症肌无力患者;4)伴严重心律失常及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5)处于昏迷及休克状态者;6)精神疾病患者;7)敷药及电针处有皮肤破损或皮肤疾病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包括解痉祛痰、抗感染、维持酸碱、水及电解质平衡及无创通气(3~5 L/min氧浓度,每天间断应用≥8 h)、胃肠减压等;消胀散(生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木香、槟榔按2∶1∶2∶4∶1∶1研细末,蜂蜜或茶水调和成糊状)敷脐治疗,每次6 h,每天1 次,疗程5 d。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予电针治疗,主穴:足三里、中脘、天枢、上巨虚;配穴:上脘、内关;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华佗牌,0.35 mm×40 mm)垂直进针,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接低频脉冲电针仪(XS-998B 型,南京小松医疗仪器研究所),强度2~5 mA,频率2 Hz,连续波,留针30 min,每天1 次,治疗5 d。

2.2 疗效标准 腹胀消失,胃肠功能恢复正常为痊愈;腹胀明显减轻,胃肠功能障碍明显改善为显效;腹胀明显减轻,胃肠功能障碍有改善为有效;腹胀未减轻或加重,胃肠功能障碍无改善为无效。

2.3 观察指标

2.3.1 胃肠功能障碍评分[4]治疗前与治疗5 d后进行评定。

2.3.2 血气分析 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5 d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3 结果

3.1 2 组患者治疗5 d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5 d临床疗效比较[例(%)]

3.2 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5 d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5 d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分)

3.3 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5 d血气分析检测结果 见表3。

表3 2 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5 d血氧指标的比较

4 讨论

无创通气是常见的呼吸支持手段,在改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肌疲劳、纠正低氧血症和CO2潴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常因经口吞入胃中气体、低血氧症造成胃肠道黏膜缺血或水肿使消化能力减弱、使用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或护理不当、机械老化等因素引发腹胀[5];也是无创通气失败的原因之一,积极治疗和改善胃肠胀气对无创通气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无创通气因患者口腔不能闭合,气体吞入,经食管入胃,聚集中焦,扰乱气机,使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中焦壅塞,肠传导失职,腑气不通,发为腹胀。根据“六腑以通为用”“六腑以通为补”的思想,拟以通腑理气除胀为治疗原则。消胀散以大承气汤峻下热结、荡涤胃肠;加木香、槟榔行气除胀止痛。神阙穴属任脉,是经络总枢,连通诸经百脉、五脏六腑,有较强通透性,将药物敷于脐部可使药物充分吸收,加之该处血管丰富,更有利于药物经血液循环发挥药效。采用消胀散外敷于神阙穴起到通畅经络、行气除胀、调畅气机的作用,促进肠蠕动和排气、排便,缓解腹胀。本文观察显示其有效率达82.9%。电针选穴足三里是胃的下合穴,是调节胃肠功能的要穴,与大肠经脉气直接相通,电针足三里具有促胃动力作用[6];中脘属任脉穴,为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取之和胃降逆;天枢属足阳明胃经,大肠经之募穴,取之理气止痛、活血散瘀,主治胃肠病症;上巨虚为大肠之下合穴,“循经取穴”“合治内腑”,可调和肠胃、行气消胀、通经活络;配以上脘和胃降逆,内关理气止痛、宁心安神;上述腧穴电针可达调理中焦气机,和胃降逆,理气除胀之效。

临床应用结果显示消胀散联合电针诸穴可有效降低无创通气致腹胀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改善血氧指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消胀散之对照组(94.3% VS 82.9%,P<0.05)。表明自制消胀散联合电针为临床治疗无创通气所致腹胀的有效方法,且有助于改善通气功能。

猜你喜欢

血氧胃肠功能电针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乳腺血氧与多普勒联合检查在乳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