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高校“双创”孵化平台建设政策保障研究

2021-08-31付丽丽陈仪洋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

安徽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创业者双创安徽省

文/付丽丽 陈仪洋(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

2018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指出,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创新创业环境持续改善、主体日益多元、社会氛围更加浓厚、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取得显著成效。但还存在创新创业生态不够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需要打造“双创”升级版。目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安徽在全国发展格局中所处地位有了重大提升,要在国家战略中做出安徽贡献,需要充分运用教育、创新和人才的优势,实现创新发展。大学生是未来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但其创新创业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需要学校、政府、企业、市场多方支持,通力合作,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和政策保障。

一、目前大学生创业者面临的主要问题

1.创业资源需要整合

主要表现为创业资源分散,创业技术不足,人才欠缺。不同情况的创业者所关注的资源也有所不同,对资源的诉求也会有所差异,政府和企业应当根据其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对于已经创业成功的人,应当帮助其尽快将业务拉上专业化发展轨道。对于正在创业的人,应在政策上予以适当优待。而对于有创业想法的人,充足的资金支持将有助于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2.风险控制能力不足

主要表现为创业融资难,市场风险高,项目生命力不强。在面对资金问题的态度上,不同创业者群体的态度也有差异。资金几乎是所有创业者共同面临的最大难题,贷款则是他们最好的选择。相比校而言,有一定创业经验的人,尤其是已经创业成功的人,对资金的运作更有信心,也更有耐心。经验越少的创业者,对资金的掌控能力就越弱,同时对资金风验的预估也会越大,大学生就属于此类群体。

3.创业环境需要改善

主要表现为垄断现象与其他不公平竞争现象。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以垄断为主的不公平竞争的现象依然存在。广大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难以跟大型企业相抗衡,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小微企业更是举步维艰。从调查的结果看,这是制约大众创业的瓶颈。国家在出台大众创业政策时还是要在创业环境改善上花大力气。

4.创业科技含量较低

主要停留在低端行业,竞争力弱,易复制,缺乏创新。目前,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多是将现有的技术、模式进行组合和应用,或者直接采用相对成熟的餐饮、零售、传媒等相关行业方案,缺乏深层次的技术与模式创新。这些行业通常竞争非常激烈,创业成功率较低,也无法体现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创业成功后,也非常容易被模仿,使得竞争对手凭借市场、资金的优势占领市场,挤压创业项目,造成创业失败,或者被低价收购。

5.创业服务机制欠缺

主要表现为创业者与投资者、相关政府机构、企业对接渠道单一。公众普遍对创业成功抱有期待,也相信自己的努力会有回报,但对当下的创业环境仍有一定的保留性评价。在这方面,政府和企业将大有可为。

二、构建“双创”孵化平台及政策保障

项目、资金、管理是创业成功的关键。为解决目前大学生创业者所面临的现实困难,可以通过构建“双创”孵化平台,并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相应支持。

1.编撰孵化“四库全书”,提高资源整合效率

根据前期研究,通过编撰“双创”孵化“四库全书”,可以提高创新创业资源整合效率。将安徽省高校“双创”孵化平台从资源角度分成“经”“史”“子”“集”四大模块,分别指项目融资库、项目知识库、项目孵化库和项目集中库,分别承担项目融资、知识检索、项目孵化、项目介绍的功能,每个模块中均有特色单元,如图1 所示。

图1 “双创”孵化“四库全书”示意图

创新创业投融资门户为“经模块”特色单元,具备投资分类、项目投资动态、投资机构清单、投资个人清单等信息资源。

创新创业学习园地为“史模块”特色单元,重点功能是与安徽省内各大高校对接,整合省内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对省内各高校学生“双创”成功案例进行归类统计并建档入库。其亮点之处在于每一个“双创”成功项目在入库之前都要经过“双创”项目评估器的综合评估,以便统计分析出我省创新创业优势项目,为后续创业者提供创业案例剖析,增加其创业成功概率。其次,此单元还具备“双创”政策文件及解读功能,以便创业者们更好地了解相关政策,乘风破浪,成功创业。

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带为“子模块”特色单元,核心内容为“创业帮”创业扶持板块与“创业合伙人”创业资源对接板块,具备创业孵化企业、创业孵化园区、创业孵化基地详细信息及创业资源对接咨询及查询功能。

创新创业项目集中营为“集模块”特色单元,该单元直接与大赛对接,涵盖了安徽省内所有的创业项目动态及创业者信息。

2.以孵化平台为基点,加速“双创”要素聚集

在孵化平台的基础上,鼓励高校与地方优势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资源互补。通过探索构建专业“创新创业中心”,建设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工作室,集合高校、市场和企业多方资源,开展“多元化”的实训和社会服务项目,为大学生提供技能大赛训练、模拟比赛和模拟创业的平台,将学科优势转化为创新创业教育优势,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坚实保障。将专业实训基地与众创空间相结合,构建实训、生产和创业一体化的基地,由校企双师带领或指导学生创业,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对接。通过校企合作、政府支持,加速“双创”要素聚集,形成科技创新联合体。

3.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创新型企业梯队

从市场角度看,要完善技术转移平台,优化技术市场基本架构,形成“政府、行业、机构、技术经纪人”四位一体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技术交易网络平台,推动科技成果集中公开交易常态化。

从高校角度看,要完善高校院所产业化成果储备机制,建立产业化成果库,明确转移障碍,采取精准扶持,加快成果转化。

从企业角度看,引导和支持社会第三方机构开展成果转化服务,引导有条件的高校院所建立健全专业化、市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培养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的技术经纪人队伍。

从政府角度看,要进一步强化科技金融服务,推动科技金融专营机构设立与运行,完善科技金融风险补偿机制,调动金融机构服务科技企业积极性。

以安徽省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为着力点,各方聚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力打造创新型企业梯队。

4.放大人才聚集效应,拓展平台衍生功能

依托开放式创新社区,放大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拓展“双创”孵化平台衍生功能。开放式创新社区是基于网络用户生成内容应用的虚拟网络平台,有相同兴趣和爱好的用户可以聚集在这里进行信息交流。将开放式创新社区作为特色单元植入安徽省高校“双创”孵化平台中,让科技型人才自由入驻创新社区,聚在一起开展头脑风暴,不断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产生并不断扩大人才聚集效应,使“双创”孵化平台不断升级,衍生新功能。

5.构建协同伙伴关系,营造“双创”新型生态

发挥网络型组织结构优势,构建科技协同创新创业伙伴关系,全力打造“双创”新型生态圈子。网络型组织结构以契约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为基础,依靠外部机构进行制造、销售或其他重要业务经营活动的组织结构形式。被联结在这一结构中的各经营单位之间并没有正式的资本所有关系和行政隶属关系,只是通过相对松散的契约(正式的协议契约书)纽带,透过一种互惠互利、相互协作、相互信任和支持的机制来进行密切的合作。大数据背景下,创业者可先通过“双创”孵化平台寻找到创业缺失资源,再通过构建网络型组织关系灵活使用这些资源,从而在安徽省内全力打造出一个“双创”新型生态圈。

6.完善有效监督机制,降低各类创业风险

“柠檬问题”又称“柠檬原理”,是信息不对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学中指的是交易活动的参与人(这里指卖方)可以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对买方进行欺骗这样一种市场现象。大数据背景下,创业资源繁多,创业环境复杂,由于创业信息极度不对称,因此很有可能会出现“柠檬问题”,即创业资源供给方与创业资源需求方之前信息不对称而引发创业风险。健全政府、高校双方监督机制,可使创业资源供求双方透明化,从而降低由“柠檬问题”引发的创业风险,双方的透明化对于解决大学生对“双创”相关国家政策不了解这一问题有促进作用。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途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通过以上服务措施和相关政策,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态势,打造“双创”升级版,促进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从而助力美好安徽建设,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本文为安徽省2019 年人文社科项目“大数据背景下安徽省高校“双创”孵化平台建设研究”(SK2019A0991)、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2017年度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azjxh17020)、安徽省人文社科2019 年度重点项目“基于“双创”背景下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融资环境研究”(SK2019A0992)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创业者双创安徽省
成长相册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