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创新驱动为铜陵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科技支撑

2021-08-31何晓迪安徽省铜陵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安徽省铜陵市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

安徽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铜陵市高新技术科技

文/张 剑 何晓迪(.安徽省铜陵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安徽省铜陵市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

一、铜陵市“十三五”以来科技创新发展成就

“十三五”以来,铜陵市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抓手,以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催生更多的科技型企业(集群)为主攻方向,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优化创新环境、搭建创新平台、培育壮大创新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建成了铜陵狮子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铜陵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火炬铜陵电子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电子基础材料及新型元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先后通过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验收,成为安徽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连续5 次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并成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

二、铜陵市“十三五”以来科技创新发展主要做法

(一)政策驱动,财政科技投入撬动,为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保障

1.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出台了《中共铜陵市委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构建了“1+6+24”(1 个实施意见、六大工程、24 项配套政策)科技政策支撑体系。修订出台《铜陵市创新创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重点支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人才扶持、质量强市、商标品牌战略、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与保护、软课题研究和创业配套资金等。市政府设立了创新创业专项资金,从2015 年的3000 万元增加到2020 年的4400 万元,年均增长13.6%。

2.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

“十三五”以来,市财政共安排科技创新专项资金3.45 亿元,争取省级以上项目经费1.5 亿元,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68.34 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始终在80%以上,企业真正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全市共251 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R&D活动,占规上工业企业数的52.6%。全社会研发经费总额28.1 亿元,占GDP 比重为2.93%。

3.全面落实扶持政策

加大创新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对携带高新技术项目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在经费、土地、金融等方面进行政策扶持。强化高层次人才住房保障,完善人才落户、子女就学、医疗保险等配套政策。“十三五”以来,已有1046 家企业的1991 个研发项目享受加计扣除政策,加计扣除额累计约22.32 亿元,累计减免企业所得税约2.78 亿元。

(二)载体推动,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助推产业升级、转型发展

1.突出重点,做大高新技术产业

一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锻造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围绕优势产业,通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支持高密度多层印制线路板等一批有望形成大规模生产的新兴产业项目,促进一批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为支柱产业。二是做强传统优势产业,构筑转型发展的“硬脊梁”。紧紧抓住铜冶炼加工、精细化工、汽车零部件、绿色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重大项目在建、产能扩充、产品更新换代和技术改造等契机,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2.强化措施,做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载体

一是支持狮子山国家高新区发展,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向铜陵市高新区集聚,实现高新区的快速发展。二是国家电子基础材料及新型元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围绕补强产业创新“短板”、做强创新链、解决核心技术“缺心少魂”问题,在基地内开展“三位一体”产业核心技术创新综合示范,打造具有铜陵特色的电子基础材料及新型元件产业集群。三是建立“企业联络员+辅导员+创业导师”三级辅导模式,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建成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8 家,其中国家级2 家,总孵化面积超过18 万m2,在孵企业近300 家;备案众创空间17 家,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3 家,拥有创客团队182 个。

3.培植主体,做强高新技术企业

一是按照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上市公司的发展路径,下大力气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力促汉威环境等100 多家重点科技型中小企业“快生快长”。二是支持铜冠机械等企业迅速成为细分市场龙头,形成铜基新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先进装备制造等一批在全国同行业具有领先水平的新兴产业集群。截至2020 年底,全市培育国家创新型企业2 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0 家,相较“十三五”末增长80.56%,高新技术企业数占规上工业企业数比例达53.5%。

(三)产学研联动,协同打造创新平台,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

1.借船出海,争取高级别项目平台

组建了合肥工业大学(铜陵)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皖江新兴产业发展技术中心等多个产学研合作实体。中国科学院皖江新兴产业发展技术中心2018 年获批安徽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综合服务平台,目前拥有研发分中心17 个,先后承担各类研发课题260 余项,开发新产品及工程样机80 多项,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120 多个,2020 年新增产值突破10 亿元,为推动铜陵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市70%的大中型企业均建立了研发机构,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45.6%。建成各类企业研发平台209 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 个、省级研发机构107 个,有效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2.借梯登高,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

紧紧围绕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铜基新材料等六大新兴产业、推动循环经济示范市和节能减排示范市建设,组建了“铜基新材料、光电子元器件”等3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领骨干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和尖端产品研发。“十三五”期间,全市共获得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28 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60%的奖项是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开展创新的成果。全市共申请专利17292 件,专利授权8262 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848 件,发明专利授权1620 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0.2 件。

3.借智唱戏,协同打造产学研创新平台

全市企业和全国200 多所高校院所建立起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其中开展长期稳固合作的高校院所60多家。新建了安徽省先进结构材料研究院、中科大医药和新材料研究院、安徽长江氢能研究院等多个产学研实体,成功引进矿冶科技集团、武汉理工大学、江南大学等5 所院校在铜陵市设立技术转移机构。邀请刘文清、孙传尧等20 多位院士和600 多位教授来铜陵市开展项目合作和科研攻关,开发新技术、新产品300 多项,企业累计新增产值200 多亿元,实现利税20 多亿元。

(四)人才带动,实施科技创新智力聚集工程, 为转型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1.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加速集聚高层次人才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引导院士、博士后及其领衔的创新团队向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集聚。推进柔性引才,鼓励以咨询、兼职、短期工作、人才租赁等方式参与铜陵市重大科研活动。“十三五”期间,全市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4 人,引进海外专家近30 人,柔性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980 人(次)来铜陵市进行项目合作和技术服务,有效缓解了全市创新创业人才数量、结构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2.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培养各类领军型人才

依托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攻关项目和重点产业发展,推进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在实践中培养锻炼了一批领军型人才和创新团队。全市拥有各类科技创新人才31360 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津贴专家45 人,省特聘专家2 人,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26 人,省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22 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14 个,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26 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97 人。

3.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造就高素质产业

坚持国内与海外并重,重点引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面向全球引进培育科技创新团队64 个,团队成员393 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20 人、博士学位的193 人。22 个团队入选安徽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获省扶持资金1.35 亿元,省级团队数量、扶持资金均居全省前列。64 个创新团队创办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0 亿元,税收突破6000 万元,已培育规上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5 家。

三、“十四五” 期间铜陵市推进创新重点工作设想

近年来铜陵市科技创新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铜陵市科技创新能力与创新型国家建设、安徽创新型省份建设的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与省内先发城市尤其是与长三角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尤为明显。总体来看,铜陵市科技整体实力不强,区域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十四五”期间,立足发展实际,铜陵市将以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主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以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创新产业推进、创新载体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创新环境优化等五大创新工程为抓手,把铜陵市建成优势明显、特色突出、产业结构合理、人才汇集、创新氛围浓厚的创新型城市。

(一)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大幅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活动决策、组织、投入以及成果应用的主体。通过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支持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产学研合作交流,实施专利、品牌、标准三大战略。到2025 年,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500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00 家。

(二)实施创新产业推进工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铜陵有色、化工、电子、建材、钢铁五大优势产业;大力培育发展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文化创意、生物医药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推进围绕磷石膏、硫酸烧渣、粉煤灰三大主要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循环经济建设;支持铜陵凤丹、生姜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资源化综合开发利用等技术创新活动,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

(三)实施创新载体建设工程,支撑服务创新发展

科学布局各类创新基地和服务平台,建立覆盖创新全过程的研发基地和创新服务载体,促进创新主体互动和要素流动。加快建设中科院皖江新兴产业技术发展中心、合肥工业大学(铜陵)工程技术研究院等“国有新制”研发机构。以提升创新能力和完善服务功能为重点,推进高新区、产业集聚区和科技孵化器建设,充分发挥其在产业发展中的集聚、辐射和引领作用。到2025年,力争省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总数超过150 个,规上工业企业省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覆盖率达到50%。

(四)实施人才集聚工程,引领驱动创新创业

围绕铜陵市首位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制定人才需求计划。以更加优良的环境、优惠的政策和一流的事业平台,培养、引进人才,逐步形成以培养人才为核心的创新要素不断积聚、合理流动的动态积累机制。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科技型企业家成长计划三大人才计划,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到2025 年,力争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总数达到50 个。

(五)实施创新环境优化工程,增强全民创新意识

大力弘扬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开放包容、崇尚竞争、富有激情、力戒浮躁的创新文化。着力优化创新环境,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注入发展动能,努力拓展创业空间,让激发潜能、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竞相迸发。到2025 年,力争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总面积达到50 万平方米,入驻孵化企业总数达到500 家。

猜你喜欢

铜陵市高新技术科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高新技术在跨境并购中的价值评估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互联网+时代下大众阅览点对青年之影响——以安徽省铜陵市全民阅览点为例
科技在线
铜陵市居民分项收入结构优化研究
国家重点支持的环保相关高新技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