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读题,学会读题
——浅析小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2021-08-31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江凤娟
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 江凤娟
读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解答数学习题的必经之路,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读题能力,方可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从而拓展自身的数学思维。由此可见,学生数学习题的解答正确率与其读题能力有着直接关系。但是当前小学生的数学读题能力普遍不高,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是过度依赖教师、家长,一旦独立解决问题就会出现诸多错误,从这一现象中反馈出来的问题则是学生数学信息加工整理能力薄弱。因此,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读题技巧,提高学生数学读题效率。
一、小学生数学读题时存在的问题
1.数学题目阅读不准
小学生数学读题时存在数学题目阅读不准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在数学习题解答环节中粗心大意且自我感觉良好,时常会出现漏读、乱读、跳读的现象,甚至会出现遗漏关键词的情况,直接降低数学习题解答的准确性。
例如,在解答“35×18+35×23”“22×31+29”两道习题时,学生知道运用乘法分配律解答第一道计算题,但是如果不仔细观察第二道习题,就会出现计算错误,即“22×31+29=22×(31+29)=22×60=1320”,学生没有仔细读题,虽然观察到“31+29=60”,但是却并没有按照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计算,从而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
2.隐含信息挖掘能力弱
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教师在数学习题布置方面通常会采用“基础题+提高题”的形式,在基础题解答中,学生只要耐心细致、勤于检查,就可以很快完成题目且保证正确率,但是对于一些类型复杂、条件较多的习题来说,则需要学生善于发现题干中的隐藏信息。
例如:“2016 年通州纺织厂共织造布匹136 万匹,请问通州纺织厂平均每天织造多少布匹?”在这一习题中,常规的解题思路是“总数÷天数=每天织造布匹数”,但是题干中并没有明确告知具体天数,这就需要学生根据“2016 年”的信息推理得出该年为闰年,即“全年366 天”,随后问题即可迎刃而解。由此可见,如果学生并未发现本题的隐藏条件,将无法得出正确答案。
3.数学概念模糊
数学概念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性要素,但是在数学学习期间,有时学生受到数学概念混淆模糊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导致数学读题能力较差,在解题时常会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较为容易混淆的数学概念包括“三角形分类”“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因数和倍数”等。
例如:“现有一个正方体纸箱,经过测量,它的12 条棱长均为11 cm,求正方体纸箱的表面积及体积。”这一问题中,部分学生会出现解题错误,探究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并没有正确理解“体积”与“表面积”的数学概念,仅仅是单纯记忆正方体表面积及体积的计算公式,进而导致在习题解答环节中出现计算错误的现象。
4.读题思维混乱
小学生数学读题能力差与其长期受定式思维干扰因素有着一定的关系,在数学问题解决前,学生脑海中已经形成既定的解题思维方式,同一题型或者类似题型的解答仅靠同样的方法、步骤进行解决,一旦习题的细节变化,如果学生读题时不注意细心观察,就会出现解题错误的现象,不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推理论证、创新创造等方面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2×7、3×8、5×9、6×5、7+9”等多个习题的计算中,学生在做到“7+9”时容易将其计算成“7×9”,这是因为此前的多个算式全是乘法,于是学生便会将最后一道题想当然地认为是乘法,从而出现计算错误的现象。由此可见,思维定式也会影响到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1.重视读题,正确把握题意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养成耐心审题、细心读题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为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小学生在浏览习题时通常会采用默读的方式,对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落实到笔上,用笔勾画出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隐藏信息、已知条件、未知条件等,在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时可通过查阅资料、请教教师的方式解决。如果审题时,题干条件中文字和图片同时出现,教师则要指导学生按照“阅读文字——观察图片”的步骤进行。
2.细心观察,挖掘隐藏信息
题干中的隐藏信息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答题准确率的有效途径。但是对于一些类型复杂、条件较多的习题来说,则需要学生善于发现题干中的隐藏信息,如果没有提炼出隐含条件,将会导致学生的解题思路受限,从而出现判断不准、结果错误的现象。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阅读题干,找出题干中的隐藏信息,分析现有条件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
例如:“张妈妈要给文文做衣服,现在扣子盒中共有扣子41 颗,每6 颗扣子可做一件衣服,请问张妈妈可以给文文做多少件衣服?”这一习题中,隐藏信息为“每做好1件衣服需要6颗扣子”,可以列式“41÷6=6……5”,通过计算可知,张妈妈还余下5 颗扣子,但是每件衣服上必须要有6 颗扣子,所以张妈妈只能给文文做6 件衣服。由此可见,学生只要把握题干中的隐藏信息就可以快速解答问题,这对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具有良好作用。
3.加强对比,建立数学概念
小学生在解题时常会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较为容易混淆的数学概念包括“三角形分类”“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因数和倍数”等。因此,教师要重视数学概念教学,利用概念教学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为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打下坚实稳固的基础。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概念的基础上,还需要通过对比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模型,围绕概念中的重点字词加以分析,促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探寻数学概念的内在规律。而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数学概念,教师则可通过多媒体表格对比的方式强调各概念间的区别。
例如,在“小数加减法”相关知识点的讲解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大屏幕为学生展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运算方法、性质定义等方面的异同点,借助对比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迁移能力。再如,在“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三者间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实现数学知识的正向迁移,加深学生理解,打破学生解题时的思维定式。
4.做好铺垫,理顺读题思维
小学生数学读题能力差与其长期受定式思维干扰因素有着一定的关系,在数学问题解决前,学生脑海中已经形成既定的解题思维方式,同一题型或者类似题型的解答仅靠同样的方法、步骤进行解决,一旦习题的细节变化,如果学生读题时不注意细心观察,就会出现解题错误的现象,不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推理论证、创新创造等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师要做好教学铺垫,帮助学生理顺读题思维,引导学生分析新旧知识点的异同点,在提高学生数学解题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这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良好作用。
综上所述,小学生在数学习题解答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多障碍通常出现在读题环节中,因此,若想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则需要加强对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重视读题,正确把握题意;第二,细心观察,挖掘隐藏信息;第三,加强对比,建立数学概念;第四,做好铺垫,理顺读题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