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进校园 团结之花遍地开
——湖北省秭归县九畹溪镇初级中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纪实
2021-08-31乔长江颜克琼
文/乔长江 颜克琼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民宗局)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一环,只有从娃娃抓起,才能为之奠定坚实的根基。近年来,湖北省秭归县九畹溪镇初级中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教育教学工作主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大力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使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处处绽放。
2017年,秭归县九畹溪镇初级中学被湖北省民宗委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坚持“四个纳入”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
九畹溪中学坚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四个纳入”,不断加强对各族师生的思想政治引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
纳入主题党日活动。坚持每学期开展一次以“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同心主题党日活动,通过该活动加大民族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加深教职工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认知和理解。
纳入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宣传。学校充分利用宣传栏、户外电子显示屏,常年滚动播放标语,把民族团结进步意识潜移默化根植于学生内心。
纳入课堂教学。组织学校师生通过思想政治课、音乐课、主题班会等课堂教学,学习民族团结有关知识,组织学生学唱、传唱民族团结歌曲,开展民族故事会活动,在中小学生心灵中播下“中华民族是一家”的种子。
纳入文体活动。通过国旗下讲话、手抄报、黑板报、文艺晚会等形式,加强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推动“民族团结一家亲”理念深入人心,增强师生对于“民族团结一家亲”理念的认同。
打造“五个长廊”不断促进各民族文化嵌入式发展
学校将民族文化知识传播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规划,有效利用学校阵地建设,打造“长廊”文化,突出民族文化建设主体,形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大环境,有效地将56个民族相关知识、“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五个维护”和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纲要等内容融入到学校建设中,既美化了校园,又丰富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形式,促进各族文化嵌入式共同发展。
打造民族文化长廊。建设富有民族特色的56个民族彩绘人物肖像文化长廊,介绍56个民族服饰特征、风土人情等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各民族文化特点,培育学生民族大融合、大团结、大发展的情怀。
秭归县九畹溪中学组织各族师生开展红歌比赛
打造中华传统文化长廊。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仁”“智”的内容以图片的形式予以展示,说明其来源、涵义,引领学生牢记、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用实际行动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九畹溪小学组织各族师生开展“六一”联欢活动
打造“汉字英雄”长廊。中华汉字博大精深,学习、了解、掌握中华汉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为此学校搭建了10块汉字书写文化长廊,让学生书写美丽汉字、争当识字英雄、提升学习兴趣、传承国学经典。
打造景点名胜知识长廊。充分挖掘、收集本地民俗文化与秀美景色,创办了10块介绍九畹溪镇、石柱土家族村民间民俗、美景传说、旅游文化等内容的展牌,促使学生知家乡、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打造教室文化长廊。在教学楼走廊注入土家元素构建一楼红色文化、二楼励志文化、三楼中国传统艺术、四楼中国传统节日等文化走廊,加强对学生的民族文化教育。学校多方筹集资金购买民族文化图书5000册,在校园建立“同心书屋”,在各班建立“同心书柜”,为学生了解民族文化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创新多种形式不断拓展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空间
学校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创新活动方式,大力拓展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空间。
开展各民族师生结对交流活动。通过师生结对交流,加强对各民族师生的政治引领,增进师生对各民族习俗、文化的了解,掌握师生工作、学习和思想状况,并为他们排忧解难。
开展民间民俗文化展示活动。邀请乡土民间艺人来学校开坛讲学,传承腰鼓舞、皮影戏、花鼓舞等民族歌舞。师生利用社团活动制作民族特色饰品并集中在校园内展示。
充分挖掘传统民间民俗文化。学校组织专班进村入户搞调研,充分挖掘本地传统文化,编写的校本教材《九畹溪文化》,荣获湖北省学校文化建设年度成果奖。开展“走进土家”成长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赴石柱土家族村开展“课堂进田间,快乐学农事”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体验牛耕地、茶园施肥、栽油菜、种土豆等农事活动,感受劳动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