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项目弹性安全文化嵌入机制及驱动力研究

2021-08-30闫文周费伟

科学与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驱动力结构方程模型工程项目

闫文周 费伟

摘要:弹性安全文化是结合弹性工程理论和安全文化理论所提出的一种能够有效提高组织应对安全风险,不断提高安全绩效的理论。从理论层面阐明弹性安全文化在工程项目中的嵌入机制和潜在驱动路径,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62个已完工项目的问卷数据进行定量验证。结果表明:工程项目可以通过系统地应对组织环境中的常规威胁、非常规威胁和无先例事件,实现弹性安全文化在工程项目中的嵌入。工程项目弹性安全文化嵌入有三种形式:行为弹性、情境弹性和心理弹性;而危险预防措施、失误管理实践和组织预警行为是工程项目弹性安全文化的驱动力,其中:危险预防措施的驱动对象是情境、行为弹性,失误管理实践的驱动对象是心理弹性,组织预警行为则对情境弹性产生驱动。对此,着重从“危险预防措施精深化”“失误事前与事中控制”以及“组织预警系统构建”三个方面对工程项目利益相关方提出建议,以期实现其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工程项目;弹性安全文化;嵌入机制;驱动力;结构方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獻标识码: ADOI:10.3969/j.issn.1003-8256.2021.01.00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0引言

住建部发布的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情况通报显示,2018年全国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共698起、死亡802人,环比增长11.41%①。与此同时,过去五年20% ~36%的工伤和20% ~38%的工伤死亡②由建设工程事故造成,表明我国建设工程安全事故频发、安全生产形势严峻,迫切需要研究各种策略来提高工程项目的安全绩效。

安全文化是确保组织安全性能的重要路径,可激励组织成员实施安全行为,提高安全绩效[1]。然而,包括安全文化、风险管理、安全管理系统、利益相关方安全管控[2]等传统安全方法,是基于工作环境不受意外事件影响的基本假设而制定的,缺乏对实际中未知因素及突发问题的考虑[3]。而弹性工程可用来解决传统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方法的局限性,以应对与社会技术系统复杂性质有关的安全风险变化[4]。因此,基于弹性工程的安全文化,即弹性安全文化已由Trinh[5]提出,指的是组织为了管理安全风险而预测、监控、响应和学习的能力。但是,弹性安全文化嵌入工程项目的形式和机制是什么?在实际项目环境中,它的驱动力有哪些?这些驱动力如何影响弹性工程项目弹性安全文化?这些将是本文关注的问题。

1文献综述

弹性安全文化是基于弹性工程的安全文化理念,是安全文化理论和弹性工程理论的交叉。安全文化概念在国际原子能机构1986年发表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报告》中首次提出,其致力于创造一个自我维持的工作环境。安全文化的定义是:个人和群体行为、态度、规范和价值观、观念和思想的产物,这些观念和思想决定了建筑安全文化的承诺、风格和熟练程度,一个组织的系统,以及其人员如何在施工现场环境中对公司持续的安全绩效采取行动和作出反应[6]。为了评估和分析安全文化,Bandura、D.McClelland共同创立的社会学习理论[7]以及Bandura的社会认知理论[8]被学者们广泛采用,主要是因为:首先,这些理论中的心理因素、情境因素和行为因素与许多研究发现的事故致因因素相同。其次,这些因素之间的动态关系适合于在动态环境中运行的人和组织系统的测量。第三,心理、情境和行为因素提供了“三角测量法”来测量和检查安全文化。因此,心理、行为和情境安全因素被认为是安全文化在不同环境中的三个维度。国内学者亦对安全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诸如从利益相关方博弈的角度,对安全文化速成过程进行分析[9]、组织信息安全文化构建框架[10]、企业内部的安全文化认同机制[11]等。

弹性的概念是由Holling[12]提出,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使组织能够应对、适应和从灾难事件中恢复的特性。Do等[13]基于安全文化理论和弹性工程理论,将弹性工程原理融入安全文化概念,将建筑环境中的弹性安全文化概念化。Trinh等[5]证实了三个维度(即建设环境中的弹性安全文化。心理弹性是员工理解、分析和制定现场定期和不定期安全风险应对措施的能力;情境弹性的特点是公司的能力,提供了背景,以应对识别和变化的安全风险;而行为弹性是指员工识别、理解、预测和应对危险情况的能力和行为模式,同时,也有学者揭示了心理弹性在较高的情境弹性和行为弹性水平上对事故预防的影响较弱。

总的来看,国内外对于安全文化、弹性工程及弹性安全文化的研究均停留在理论的架构与概念的细化,鲜有探讨弹性安全文化在工程项目中的嵌入机制及其驱动力研究。因此,本文将从理论层面阐明弹性安全文化在工程项目中的嵌入机制和潜在驱动力,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62个已完工项目的问卷数据进行定量检验,以期为工程项目安全措施的设计提供决策参考。

2理论分析与假设

作为一种临时性组织,工程项目组织面临外部环境和内部系统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以实体要素的形式进行聚集并发生相互作用,引发工程项目潜在威胁,包括建设环境中的项目危险(常规威胁)、人为失误(非常规威胁)和意外故障(无先例事件),这三类潜在威胁亦是项目组织的弹性所作用的对象。其中,项目危险指的是工程项目面临的自然危险、经济危险和政策危险,自然危险主要指台风、暴雨、滑坡、塌陷、洪水等自然灾害,经济危险指项目款项预算、拨付等环节的滞后甚至停止,而政策危险主要指地方政府对工程项目实行的干预措施;人为失误是组织内管理、技术、操作人员因为个人素质或者环境压力发生的失误行为,会对项目绩效和进度造成直接影响;意外故障包括机械运行、材料供应、设计或施工等阶段的突发性事件,具有极高的不可预计性。因此,基于潜在失效模型、人为失误理论和高可靠性理论,弹性安全文化的嵌入方式可被确定为对三种潜在威胁的响应。而由于弹性安全文化本质是安全文化的新模式,故“三角测量”所提供的安全文化检查法:心理弹性、情境弹性和行为弹性,可以看成是工程项目中弹性安全文化的嵌入形式,其中,心理弹性是组织成员理解、分析和制定现场定期和不定期安全风险应对措施的能力;情境弹性是利益相关方——公司或单位,为应对已识别和不断变化的安全风险提供事件背景的能力;行为弹性是指管理或操作人员识别、理解、预测和应对危险情况的能力和行为模式。

工程项目弹性文化嵌入机制如图1所示,其中包括:(1)项目组织弹性所响应的三类潜在威胁;(2)解析、处理这些潜在威胁的机制;(3)弹性安全文化的三种嵌入形式。嵌入机制包括3层区域:环境层、机制层和项目层。环境层包含了工程项目在实际中面临的三种潜在威胁,该层可视为系统弹性的要素来源,弹性的宽度、深度与韧性将取决于系统对该层的响应水平。机制层反映的是项目组织及其成员通过系统性的处理、解析环境层所传导的三类威胁,从而实施危险预防措施、失误管理实践和组织预警行为三种决策,而该系列行为系统的基础部分依次是潜在失效模型、人为失误理论和高可靠性理论。项目参与人员通过对上述方法论的解构和实际应用,可以对弹性安全文化的嵌入、构建过程产生促进,因此危险预防措施、失误管理实践和组织预警行为是其潜在驱动力。而项目层是指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的现实形式,起到弹性转化的作用,作用点即是前文提到的心理、情境和行为弹性。

假设框架如图2所示。潜在失效模型认识到安全危险是对工作场所安全环境的一种潜在威胁。而事故可以通过“防御措施”来预防,这样危险就不会变成损失。潜在失效模型中的“防御措施”概念意味著,为了防止建设现场发生事故,需要在安全危险与不安全工人行为相结合之前,通过危险预防具体措施的干预和实行,来检测和控制安全危险。所以有理由推断,危险预防措施对弹性安全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故提出假设:

H1:危险预防措施对弹性安全文化具有积极影响;

H1.1:危险预防措施对心理弹性有正向影响;

H1.2:危险预防措施对情境弹性有正向影响;

H1.3:危险预防措施对行为弹性有正向影响。

人为失误理论认为,理性人的错误行为是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强调:理性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做出失误的趋势和人为特征、环境特点和过载的理性人生理和心理功能,导致人为失误。人为失误理论通过解释建设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如何发生的来增强潜失效模型。这些理论暗示,人为失误是一个需要通过失误管理实践来管理的对象,以防止工作场所发生事故。因此,有理由推断失误管理实践对弹性安全文化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故提出假设:

H2:失误管理实践对弹性安全文化具有积极影响;

H2.1:失误管理实践对心理弹性有正向影响;

H2.2:失误管理实践对情境弹性有正向影响;

H2.3:失误管理实践对行为弹性有正向影响。

高可靠性理论可以通过解释多级防御系统如何在处理安全隐患时的失败来解决潜在失效模型的局限性。高可靠性理论假设,由于潜在失效模型中没有一种防御措施是完美的,事故的发生是因为意外故障可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因此,高可靠性理论关注于提高组织预测和控制意外故障的能力,以维持安全性能。它假定组织预警行为是检测和管理意外失败以防止工作场所事故的关键概念。因此,有理由推断,组织预警行为对弹性安全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故提出假设:

H3:组织预警行为对弹性安全文化具有积极影响;

H3.1:组织预警行为对心理弹性有正向影响;

H3.2:组织预警行为对情境弹性有正向影响;

H3.3:组织预警行为对行为弹性有正向影响。

3研究设计

3.1变量测度与数据采集

以承包商的项目作为分析单位,通过查询中国建设工程信息网收集250个已完工项目的一般细节(如位置、工期、竣工年份、项目等级等)以及项目经理的信息,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联系项目经理,要求他们参与这项研究。受访者被要求根据他们完成项目的控制和记录回答问卷中的所有问题,最终有85个项目经理同意参与,响应率为34%。其中,经Qualtrics软件确定有5份问卷为响应时间短,6份问卷是不完全性问卷,8份问卷所有问题的答案均相同(可能是恶意为之),4份问卷项目持续时间和总工作天数的答案不一致,均予以剔除,将剩下的62个已完工的工程项目的详细资料输入数据库。根据5点Likert量表(1=“强烈不同意”至5=“强烈同意”)设计问题,分为6个小节,分别是对弹性安全文化的三种嵌入形式以及三种潜在驱动力的打分。

其中,心理弹性、情境弹性和行为弹性的测度借鉴Do等[13]开发的41个测量条目。基于对以往研究的回顾,表明危险预防措施可以从6个维度进行表征。这些包括安全政策、现场安全组织、安全会议、安全检查、安全培训、危害分析、个人防护。受访者必须表明他们对每一项的同意程度。而失误管理实践可以分为4个维度(从失误中学习、思考失误、失误能力和失误交流沟通)。因此,受访者必须表明他们对本节每一项目的同意程度。例如,要度量“从失误中学习”,一个样本度量条目是“工人很容易接受关于如何避免和/或纠正失误的反馈。”同样,组织预警行为有5个维度:对失败的关注与反思、不简化上级命令、对操作的敏感性、对弹性的保证和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受访者必须表明他们对本节每一条目的同意程度。例如,为了测量“对失败的关注与反思”,一个样本测量条目是“小项目的危害及其危害风险与大项目的危害一样受到重视”。

3.2基于SEM的模型定量化

结构方程模型(SEM)作为一种分析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在安全管理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4-16]。SEM的特点是能够评估多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并在这些关系中呈现未观察到的结构,随后解释评估过程中的测量误差。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SEM来检验所提出的危险预防措施、失误管理实践、组织预警行为与弹性安全文化三个维度之间的因果关系假设。SEM有两种类型:基于协方差的(CB-SEM)[17]和基于成分的(也称偏最小二乘;PLS-SEM)。对于本研究,PLS-SEM比CB-SEM更合适,因为它不需要很大的样本容量,且其是无分布的,因此适用于来自未知分布的数据。PLS-SEM的最小样本量是根据四个参数确定的(最小R2、显著性水平、假设的统计能力和PLS路径模型的特定复杂性)[18]。因此,本研究需要53个项目的最小样本,以获得80%的统计能力,检测至少为0.25的R2值(误差概率为1%),这意味着62个工程项目的样本足以进行PLS-SEM分析。SEM由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分析两部分构成。测量分析包括信度、效度的检验。对于指标可靠性,指标的负荷应超过0.40;对于内部一致性信度,CrnbAh的α和复合信度得分应该在0.70以上;对于收敛效度,提取结果中的平均方差(AVE)应该高于0.5;而对于判别效度,所有项目结构应高于模型中的其他结构,每个结构的平方根应高于其与任何其他结构的最高相关性。结构模型分析涉及解释力和路径系数的评估。

3.3结果分析

3.3.1效度信度检验

效度、信度检验结果表明,所有构形均满足相关的收敛效度和判别效度准则,证实了所有结构成分均通过相应的维度和测量项得到了充分的测量,所提出的测量模型对于结构模型的评价是可靠和有效的,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3.2结构模型分析

得出的具体结构模型如图3所示,图中描述了(1)危险预防控制、失误管理实践、正念组织控制之间的路径及其各自的维度;(2)危险预防措施、失误管理实践和组织预警行为对弹性安全文化三个嵌入形式的影响路径。估计标准化效应系数(β)表示支持假说的显著路径,而虚线代表不显著的路径,未能支持假设。图3表明:危险预防措施和情境弹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β=0.44;p < 0.01);危险预防措施和行为弹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β=0.497;p < 0.05);失误管理实践和心理弹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β=0.449;p < 0.01);组织预警行为和情境弹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β=0.401;p < 0.01)。

此外,平方多重相关(R2)是模型预测能力的一种度量,被估计为特定内源性结构的实际值和预测值之间的平方相关性。模型中获得了较高的弹性安全文化维度R2值(表2),解释了69.4%的心理弹性方差、62.1%的情境弹性方差和59.4%的行为弹性方差。这说明假设H1.2、H1.3、H2.1、H3.2得到了支持。

以下将分别从已经证实的驱动力对弹性安全文化嵌入工程项目形式产生的驱动进行解析。首先,失误管理实践可以提高心理弹性。例如,有学者在对道路事故原因的研究中,将驾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决策和行动,并假设任何阶段的故障都会产生不安全行为[19]。不安全行为主要发生在前两个阶段(数据获取、处理阶段),而一小部分是由于有意识的决策和风险承担。同样,有学者在分析57起道路交通事故时,发现只有一种不安全行为与对已知风险的有意识认识有关,而大多数行动者并不认识到他们所处的是事故情境,也无法得到警告的辅助。相反,他们认为自己处于一种日常状态,他们的正常习惯也适用于此。由于个人倾向于使用“向后推理”而不是“向前推理”,因此无法推断事故场景。“向后推理的人从已知的事故开始,列出他们的原因,看看他们现在的行为是否在其中,而向前推理的人从已知的行为推断未知的事故。基于认知失败理论,不言而喻,当个体更多地从事向前推理时,他们能更好地推断出事故场景,从而更好地避免事故。在本研究中,失误管理实践涉及到项目员工行为的向前推理策略,从而增强了他们推断事故场景的能力。其次,危险预防措施和组织预警行为相结合可以提高情境彈性。可能的原因或者合理的解释是组织通过构建实时预警系统[20],对全生命周期中的外部环境变量进行全盘考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外部环境和具体项目情形的掌控力。因此,承包商必须提供一个没有公认危险的工作场所以及技能、知识和动机,以鼓励建筑工人识别危险,做出安全意识强的决定和行为安全[21]。在本研究中,危险预防措施包括识别项目危害、评估与这些危害相关的风险、实施工程和行政控制以迫使工人安全工作的策略。因此,通过有效危险预防措施,承包商可以更好地应对安全风险。最后,只有危险预防措施可以提高行为弹性。合理的解释是事故因果模型可以解释建筑工地上的意外发生率,这表明在实际情况不同于预期或资源(信息、工具、材料等)的情况下,从而产生不可预测的危险情况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22]。此类事故是未知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识别和防止潜在的不必要情况(例如:预期)和对它们的反应和恢复(例如:遏制)对于避免意外的危险和事故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通过更好的危险预防措施,承包商可以提供应对安全风险的组织应对能力。

5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考察了建设环境中工程项目弹性安全文化的嵌入机制和驱动力。研究发现,项目组织可以通过系统地应对建筑工地上的经常性和不规则性的威胁和不可替代的事件,来发展弹性安全文化。假设检验结果表明,危险预防措施对情境和行为弹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失误管理实践对心理弹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组织预警行为对情境弹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对此,对工程项目利益相关方提出三方面的建议。第一,危险预防措施精深化。危险源精准识别是危险预防措施精深化的首要条件,这就需要工程项目利益相关方,尤其是承包商、材料供应商和金融机构等中前端组织,发掘、解析部门内部潜在危险源,并及时进行危险源跨部门信息互通。危险预防措施的制定要紧扣危险源识别结果,即危险源的性质、可能发生时间、危害程度、负责部门,同时其实施一方面需依靠项目各个分组织的合力,另一方面要强调由上至下不同层级成员的执行完成度,并可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对其实行激励和监督,以实现危险预防措施的精确、深入。第二,实行失误事前与事中控制。失误控制的有效性及作用时点,决定工程项目发生错误的程度及数量,这就需要对管理、技术、设计、操作人员的组织行为偏差进行事前、事中控制。失误事前控制的关键在于组织安全规范理念的形成,而其事中控制的难点在于如何最大化软化失误后果、杜绝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第三,组织预警系统构建。工程项目组织是各利益相关方联系与协同的结果,对于组织外部环境的潜在威胁,预警系统的构建不仅需要各方充分的信息交流互通,还要求工程项目管理团队作为核心枢纽,协调各个风险预防子系统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而使得工程项目能有效评价各种风险状态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扩散传递预警信号并提前采取预控对策。

注释:

①中国政府网.(2019-02-28)http://www.gov.cn/shuju/index. htm.

②住房城乡建设部安全委员会办公室《2018年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情况》.

③数据来自2014—2018住建部和人社部全国因工致伤致死统计公报.

参考文献:

[1]廖佳,周强.基于演化博弈的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分析[J].运筹与管理, 2019, 28(5): 71-76.

[2]何长全,贾广社,孙继德.三方博弈视角下项目安全行为治理策略分析[J].中国软科学, 2019, 33(1): 87-90.

[3]许娜,王文顺,王建平,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安全事故致因挖掘与重要度评估[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24): 134-138.

[4]PECILLO M. The resilience engineering concept in enterprises with and without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s [J]. Safety science, 2016, 82: 190-198.

[5]TRINH M T, FENG Y, JIN X. Conceptual model for developing resilient safety culture in the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18, 144(7): 06018003.

[6]潘丹,罗帆.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绩效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8, 18(2): 602-609.

[7]BANDURA A, MCCLELLAND D. Social learning theory. Englewood Cliffs[M]. NJ: Prentice-hall, 1977.

[8]BANDURA A.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cognitive theory[M]. NJ: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1986.

[9]张羽,周国华,东静波,等.工程项目安全文化速成的主观博弈分析[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14, 19(4): 29-35.

[10]李晶,王文韬,谢阳群.组织信息安全文化的角色与建构研究[J].情报杂志, 2015, 34(3): 162-166.

[11]施波,王秉,吴超.企业安全文化认同机理及其影响因素[J].科技管理研究, 2016, 36(16): 195-200.

[12] HOLLING C S. Resilience and stability of ecological systems [J]. 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and systematics, 1973, 4(1): 1-23.

[13] DO K, SUTRISNA M, JONESCU E, et al. Educating building professionals for the future in the globalised world [C]//Vol. 3 of Proc.,42thAustralasianUniversitiesBuildingEducation Association (AUBEA) 2018 Conf. Perth, Australia: Curtin Univ. 2018.

[14]郝志如,王申,吳声声,等.基于SEM的电力企业人本安全管理效能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5(2): 77-81.

[15]杨洵,吕萍,罗海燕.产业链管理对种子质量安全管理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以西部地区为例[J].青海社会科学, 2012(1): 37-41.

[16]佟瑞鹏,张浩.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安全管理体系评估与实证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7, 13(5): 157-162.

[17]章刚勇.结构方程模型应用:失误设定与估计程序[J].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5, 30(7): 7-15.

[18]李哲,马中东.网络购物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复杂关系研究——基于PLS-SEM与贝叶斯网络[J].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8, 33(8): 110-117.

[19]单鹏,华晓东,邓颖璐.驾驶行为对车辆风险评级的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 2017(1): 68-79.

[20]施骞,黄遥,陈进道,等.大数据技术下重大工程组织系统集成模式[J].系统管理学报, 2018, 27(1): 137-146,156.

[21] WACHTER J K, YORIO P L. A system of safety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worker engagement for reducing and preventing accidents: An empirical and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J]. 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 2014, 68: 117-130.

[22]葉银树.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 2016(增刊

2): 153-156.

Research on the Embedded Mechanism and Driving Force of Elastic Safety Culture of Engineering Project

YAN Wenzhou,FEI Wei(SchoolofManagement,XianUniversityofArchitectureandTechnology,Xian710055,China)

Abstract: Elastic safety culture is a theory which combines elastic engineering theory and safety culture theory,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organizations response to safety risks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safety performance. The embedded mechanism and potential driving path of elastic safety culture in engineering projects are expounded from the theoretical level, and the questionnaire data of 62 completed projects are verified quantitatively by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exible safety culture can be embedded in engineering projects by systematically dealing with conventional threats,unconventionalthreatsandunprecedentedeventsintheorganizationalenvironment.Therearethreeformsofembedded elastic safety culture in engineering projects: behavioral flexibility, situational flexibility and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The driving forces of elastic safety culture of engineering projects are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fault management practice and organizational early warning behavior. Among them, the driving objects of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are situation and behavior elasticity, and the driving objects of fault management practice ar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organizational early warning behavior Then it drives the situation flexibility.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to the stakeholders of the projectfromthreeaspectsof"refineddeepeningofriskpreventionmeasures","controloferrorsinadvanceandintheevent"and"constructionoforganizationalearlywarningsystem",soastorealizethecontinuousimprovementoftheirsafetyperformance

Keywords: engineeringproject;elasticsafetyculture;embeddedmechanism;drivingforce;structuralequationmodel

猜你喜欢

驱动力结构方程模型工程项目
党建工作与工程项目建设的深度融合途径
精准扶贫下体育文化发展的驱动力研究
偏向型技术进步视角下天津市经济增长驱动力研究
偏向型技术进步视角下天津市经济增长驱动力研究
我国信托业资本配置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2014至2015年西城区老楼通热方式实现无煤化工程项目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改进ARMA模型参数估计
创新“驱动力”助推企业基层党建工作新进展
消费者网络购物行为决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