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养成教育融合发展路径探索

2021-08-30刘丹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相关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成教育

刘丹

摘要:当前,在高校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养成教育管理,在新形势下,我国越来越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确保大学生的养成教育过程中进一步有效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使两者实现协调发展,并且为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条件。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养成教育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发展路径等相关内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弘扬、创新发展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养成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问题;融合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0-0081-02

0引言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显得更为博大精深,涵盖着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礼仪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内容,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魅力。在当前的大学生培养过程中,更加关注养成教育,而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需要更充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使其实现融合发展,取得更加良好的融合成效。需要注意的是,在两者融合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者不足,高校相关方面要正确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使两者的融合作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进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开拓其眼界,提升其涵养,进而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养成教育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并没有高度的重视程度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养生教育进行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高校方面往往没有加大重视的程度,也没有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的力度,由此导致在具体的养成教育过程中没有充分确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缺乏足够的支持力度,因此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远价值会造成严重影响,不能在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全过程、全生命周期进行充分的融合,从而导致实际的融合效果十分有限,不能呈现出应有的价值和作用[2]。

1.2高校学生方面并没有足够的认知和理解

从整体情况来看,当前高校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人格和素养方面有一定的问题,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欠缺,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往往缺乏应有的理解和认知,在思想层面没有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对相关内容不能充分了解,由此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基础保障,学生缺乏应有的学习兴趣和认知的动力,进而导致大学生的养成教育也受到严重影响,无法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1.3高校方面并没有为两者的融合发展创设出相对应的氛围

在大学生的养成教育过程中,要想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其中得到融合发展,就需要学校方面为其提供必要的环境氛围和校园文化支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的过程中进一步体现出应有的效能。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学校方面并没有创设出良好的环境氛围和基础条件,对于两者融合发展缺乏应有的作用力和指引力,宣传推广的力度严重不足,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价值和教育意义等相关内容并没有进行根本的挖掘和利用,由此导致学生的养成教育受到严重阻碍,无法呈现出应有的融合发展效果,对学生的良性发展也会造成重大影响[3]。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养成教育融合发展路径分析

2.1养成教育课程之中更深入的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

在针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过程中,针对养成课程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是关键所在。同时养成教育课堂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主阵地,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更深入的融合中華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使两者实现更加深层次的融合,这样才能体现出两者的融合发展效果。在课程的挖掘和利用的过程中,要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这样才能体现出养成教育的丰富内容和全新的内涵,使学生对于养生教育的相关课程内容有更大的学习兴趣和认知理解的欲望,进而在思想层面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和文化作用价值,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其进行传承和发扬,同时也能进一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其养成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必要的条件。例如,在选修课程中可以设置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对应的课程内容或者专题项目,独立出来设计成专项课程,然后对于高校学生进行相应的宣传和推广,使其更充分的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对于相应的知识理论等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更大程度上感受和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而此类情况对其人格的健全完善和身心素质的显著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也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大学生养成教育的质量和水准[4]。

2.2校园文化构建过程中充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

在针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创设更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和支撑,在针对校园文化进行创建的过程中,需要更深层次的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和关键内容,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中,更有效的融入大学生,使更多学生能够参与进来,并且在其中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以此起到应有的养成教育内涵和教育价值,让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能够得到充分的增强。在校园文化创建过程中,可以更全面深入的推广传统节日探讨、中华古诗词朗诵等相关活动,组建相对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讨社团等,同时也可以通过比赛和教育实践的形式,呈现出寓教于乐的效果,引导学生积极融入进来,让学生更有效地组织参与,这样能够让学生有更深切的感受和深刻的认知,继而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感受到不同地方的文化精神和特色,进而在无形之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

2.3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相关手段,使融合发展效率进一步提升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针对两者进行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等等,通过新媒体和互联网平台,移动客户端等相关形式,结合学生的兴趣推送相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同时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也要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多媒体手段等,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得到全面生动的呈现。通过信息化互联网平台以及多种新媒体形式,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的认知,激发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有针对性地结合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相关目标,具体策略和行动要求等等,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和互联网思维,使两者融合发展的路径更加宽广,更具备应有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学生可以更自觉自愿的融入其中,通过互联网交流平台的形式,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一系列相关方面,更充分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从而使优秀传统文化内化成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且外化在实际行动中。同时要充分引导学生在相对应的社会实践等行为方面,更深入的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对于传统文化精髓有更大的了解和探究基层的兴趣,通过对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有效丰富,可以进一步促进两者的融合发展。例如,在利用信息化和新媒体手段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有效通过互联网平台达成互动评价机制,对于文化遗产等内容进行相对应的宣传宣讲,然后在网络平台和学生进行密切的沟通和交流,形成良性的互动,这样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更深入地渗透养成教育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两者融合的过程中体现出养成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在不断的探讨和交流的过程中,对于文化遗产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类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使传统文化在养成教育中的应用渠道进一步拓宽。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积极利用新媒体等信息化手段,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在网络交流中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强化传统文化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联系,以增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实践体验,丰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5]。

3结语

从上文的分析中能够充分看出,针对当前的大学生养成教育工作而言,需要進一步充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确保两者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实现融合发展,不断的创新和完善,以此确保学生具备应有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对其爱国情怀进行有效培养,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样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为其综合素养和人格健全完善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任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通识教育体系的路径探索[C]//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2016.

[2]高路.浅谈中华传统文化通识教育在我国大学教育体系中的未来发展模式[J].好家长,2018(91):262.

[3]刘琬.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融入路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3):45.

[4]吴燕端,庄雨.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辅导员德育工作初探[J].学理论,2013(25):206-207.

[5]谢丽丽.高校辅导员视角下的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7(5):22-25.

(责编:杨梅)

猜你喜欢

相关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成教育
关于财务集约化管理体系建设有关问题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基于人本思想的本科教学管理相关问题探讨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