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谷城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2021-08-30宋小平

新农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谷城县龙头企业中药材

宋小平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中药材种植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药材种植是一项产业扶贫、产业致富的优势项目,相比干传统农业,中药材种植的效益高很多。谷城县地处秦巴山脉,野生中草药资源丰富,具有适宜中药材繁育的优越气候、土地等自然环境条件,目前县域内发现的中药材品种多达539个,收购经营的品种有221个,主要品种82个。近些年,谷城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始终将中药材产业作为全县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特色产业来抓,县内各乡镇也因势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取得了积极成效,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做出了积极贡献。

1谷城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8年底,全县中药材种植品种29个,种植面积有5000多亩,年产量1.5万多吨,产值2000多万元。通过近些年大力推广发展,已在城关、冷集、茨河、南河、五山、石花、紫金、盛康等地建立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3000多亩,主要种植品种有菊花、芍药、白芨、杜仲、艾蒿、蒲公英、柴胡、黄精、天麻、鱼腥草、麦冬、药用牡丹等18个品种。

2017年12月由县老促会、县供销社网络县内的60家中药材生产单位和种植大户成立了谷城县中药材行业协会,负责全县中药材产业的组织、管理、服务、促进等工作。县农业农村局、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为农业主管部门和技术服务部门积极参与中药材产业发展,重点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示范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品牌创建、功能拓展、科技推广示范、技术指导和培训等方面给予协助与支持。

2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2.1产业布局分散,规模偏小

谷城县中药材产业以小规模、分散式经营为主,规模化程度较低,管理粗放,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推进缓慢,致使产品产量低,质量不高。

2.2龙头企业不强,带动力弱

目前,谷城县中药材产业龙头企业主要以中药材公司和几家种植企业为主,缺少知名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和精深加工企业(如中药饮片、中成药提取合成笔制药企业)、龙头企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低,市场知名度不够,加工水平低,产业链短,大部分仍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经营主体与基地、农户之间的利益连接不紧密,带动能力不强。

2.3市场体系建设滞后,药材价格起伏不定

由于没有专业中药材市场带动,造成药材销售渠道不畅,药材市场行情不稳,風险增大。

2.4品牌建设乏力,竞争能力不强

近年来谷城县中药材发展迅速,但远没有形成像襄阳杜仲、襄阳麦冬、南漳和保康苍术那样的品牌效应

3产业发展计划

以县内主要中药材品种为重点,按照建立基地、创建品牌、培育龙头企业、开展产业融合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载体,依托优势,加强协作,逐步将谷城县中药材产业打造成乡村产业振兴的特色产业。

3.1建立示范基地

按照巩固一批,发展提升一批,新建一批的原则,逐步建立谷城县中药材产业示范区,树立中药材产业发展标杆巩固建设造林公司(牡丹、益母草、芍药)种植基地、绿尚(白芨、石斛)种植基地、金土地芍药基地、友艾艾蒿种植基地、石花镇岐黄种植基地、百日山杜仲基地、戈广(白芨、黄精、天麻)种植基地、盛康(菖蒲、白芷)种植基地等8个现有发展较为成熟的示范基地,发展提升国光(艾蒿、益母草、红桅子)种植基地、五山镇(金丝皇菊、芍药、红花)种植基地、鑫佳源金花葵种植基地、观音沟(牡丹、柴胡、芍药)种植基地、城关镇芍药基地、石花麦冬种植基地等6个有发展潜力的种植示范基地,围绕“一村一品”因地制宜,新建庙滩镇郭峪种植基地、宣武社区种植基地、万寿桥种植基地、皂角村种植基地、冷集镇邱家畈种植基地、南河镇万兴村种植基地、石花镇天峪桥种植基地等7个示范种植基地。重点围绕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种子种苗繁育、品种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创建,推动全县中药材种植基地上规模,上档次,上品牌。

3.2打造品牌

按照“一村一品”“一社一品”的要求,围绕已初具规模的中药材品种和基地,逐步制定品牌发展与宣传推广方案,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鼓励中药材龙头企业积极注册商标、申报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力推广无公害、零污染种植和养殖,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认证;积极组织中药材龙头企业参加各级农博会、农展会、农交会和特色农产品推介活动,加大对外宣传和品牌推介,全面展示谷城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成果,促进产销对接。将中药材产业品牌创建纳入全县农业品牌建设财政奖励资金支持范围,逐步引导建立谷城县中药材品牌体系。

3.3培育龙头企业

以县内中药材公司等中药材企业为重点,打造中药材产业龙头,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解决基地建设与企业生产脱节问题,实现上下游经营主体有效联接。加强中药材产业链建设,引导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企业开展合作或联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建设种、加、销一体化产业发展联合体,提升中药材产品就地转化增值率。结合相关产业政策,鼓励中药材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由产地初加工逐步转向功能饮品、养生产品和保健品的加工和开发等精深加工,有效拓展中药材市场空间,增加产品附加值和产值。

3.4发展产业融合

充分发挥菊花、芍药、牡丹等具有观赏价值中药材的绿化美化功能,结合休闲旅游、养生保健、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中药材产业与休闲农业融合发展,引导中药材种植基地因地制宜开展药博园、药材花海、采药体验、药膳养生等各具特色休闲农业体验,打造“春赏花、夏纳凉、秋采药、冬尝膳”等休闲旅游观光养生基地,带动中药材产业休闲旅游发展。

4保障措施

4.1加强组织协调

建立完善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加强组织协调,推进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将中药材产业发展纳入重点工作范畴,把中药材产业作为产业扶贫、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产业打造。县农业农村局会同县供销社、中药材协会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推进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加强标准化生产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

4.2加大政策支持

一是按照全县整合涉农资金的政策规定,将中药材产业发展纳入政策资金支持范围,重点对中药材有机示范基地建设、品牌创建、“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加工与产业链建设、龙头企业培育、一村一品、产业扶贫、有机产业发展、技术推广与指导服务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二是加大中药材产业招商引资,吸引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入中药材产业,打造中药材产业集群;三是将中药材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支持范围、开属中药材种植保险,有效减小中药材种植风险,保证药农灾年减产不减收。

4.3强化科技支撑

积极与省、市农科院及农业部门沟通争取,开展项目建设与科技攻关,加强技术集成,引进和选育中药材新品种,加快制定中药材质量标准,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中药材生产可追溯体系,打通中药材产业发展薄弱环节的制约性阻碍,为中药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科学技术支撑。

4.4创新服务机制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重点鼓励、扶持和引导一批从事中药材产业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基地规模种植,引领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培育新型服务组织,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电子商务营销、技术培训等服务,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创新经营方式,推广订单生产、定制加工等,构建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发展新业态,推进中药材生产与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康养保健、电子商务相结合,提高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4.5加强宣传推广

认真总结各地中药材基地建设好经验好做法,树立产业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成就。通过博览会、交易会、推介会、产销对接会等多种形式开展中药材特色产品推介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市场认可度。

猜你喜欢

谷城县龙头企业中药材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襄阳地方特色民宿运营模式创新研究
谷城县庙滩镇南川中心小学:打造“领导陪餐”新常态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谷城县发展林业循环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2016年湖南省新认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名单
湖北谷城县政策性农房保险:灾害风险共分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