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儿童教育活动研究

2021-08-30许娟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4期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儿童

摘 要:收藏、研究和教育是博物馆的三大职能。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热”的来袭,教育逐渐成为博物馆的核心职能,博物馆儿童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儿童作为参观博物馆的特殊观众,由于本身的认知差异特点,博物馆须采取相关针对性活动,将丰富的博物馆资源转换成有趣的主题活动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其获得充足的知识体验。文章以河南博物院历史教室“特色学程”教育活动为例,通过对活动过程的分析,总结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建议,为以后教育活动的实施提供相关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儿童;河南博物院

博物馆是指有选择性地收藏具有典型性的人类及人类环境发展见证物的固定空间,基于其收藏的基础上打破时间性举办展览进行教育研究活动的非营利性机构。收藏、研究和教育是博物馆的三大职能,现如今,教育职能越来越受到博物馆学界和各大博物馆的重视,已成为其核心职能。博物馆教育面向的是社会全体公眾,博物馆教育具有直观性、自觉性和非强制性等特点,相对于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尤其对于儿童观众,因此应该充分发挥博物馆区别于学校的教育优势。

1 博物馆儿童教育重要性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关于儿童的规定是“0—18岁”。儿童是博物馆不可忽视的重要观众群体,儿童的教育关乎民族的未来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我们国家高度重视儿童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儿童科学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仅靠学校单一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加全面和具有延展性的教育来配合,博物馆作为最有效的校外教育之一,可以很好地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和缺陷。

2 博物馆儿童教育活动设计特点

2.1 以儿童为中心

我国儿童博物馆的发展起步较晚,国内儿童博物馆的数量极少,专门针对儿童观众的展厅数量也不多,多为综合类博物馆中设置的儿童展厅。博物馆作为非正式的学习场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儿童自身的心理认知特点是主要影响因素,与成人有很大差别,因此博物馆开展的儿童教育要根据儿童具体的心理认知特点来开展。在众多的认知学派的研究中,影响力最大的无疑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他认为:儿童观众在接触实物的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然后进行观察和分类推理,预测出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就会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热情,得到较高的体验感和满足感。

儿童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博物馆无论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还是利用展品进行展览,都必须依照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尊重儿童的思想和感情,让儿童观众在主动学习和接触实践中,激发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博物馆参观的内在动机。①博物馆的儿童教育功能主要表现为: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鼓励儿童接触实物,动手操作和参与互动,使思维和实践通过一种方式得到联系,从而发掘儿童自身的潜能。②

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虽然是持续的,但同时也是分阶段进行的,每个阶段既是前一阶段的延续,也是后一阶段的前提。因此,他将儿童从出生到15岁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0~2岁的感知运动阶段。此阶段儿童喜欢观看和触摸,只关注自身的感受。因此,针对此阶段儿童,博物馆可多采用让儿童摸、爬、尝的方式,并注重反复性刺激。第二阶段是2~7岁的前运算阶段。此阶段儿童可接受简单文字、图像的概念,但无法进行转换和操作。因此,博物馆应提供感性空间,刺激儿童认知。第三阶段是7~12岁具体运算阶段。该阶段儿童具备了可逆、守恒的概念和分类的能力。因此,博物馆应创造具体的情境,促使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最后的阶段是12~15岁的形式运算阶段。该阶段儿童具备利用抽象概念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博物馆展品不能局限于具体经验,须注重逻辑思维。①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开展相应的博物馆教育活动,是最有效的博物馆儿童教育方式。

2.2 易于理解,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由于儿童的认知水平与成人有较大差别,所以博物馆儿童教育活动的开发设计要选择儿童认知易于理解的资源进行加工,将晦涩难懂的历史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故事、视频等,从而易于儿童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另外,由于儿童好奇心强、注意力难以集中,博物馆在设计儿童教育活动时,避免运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多采取沉浸体验式、情景模拟式等多种教学方式,积极创新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促使儿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儿童的学习效果。

3 河南博物院儿童教育活动分析

3.1 历史教室概述

河南博物院长期实施博物馆教育品牌战略和品牌建设的创新发展,教育活动的类型比较丰富,让活动的参与者有更好的体验感。其充分利用自身收藏和展览,依托自身资源,创造、策划了灵活多样的特色活动,打造了“历史教室”这一特色教育体验区。河南博物院历史教室建于2009年,目前在郑州、开封、商丘、平顶山、洛阳五处也设有历史教室,实现博物馆历史教室的连锁化发展。历史教室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动“线上”和“线下”并行发展,曾先后获得“首届中国博物馆教育项目评选优秀示范案例”“中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十佳课程设计奖”等一系列专业领域相关奖项,目前形成一定的教育品牌,获得了国家的商标保护。

3.2 “特色学程”教育活动实施分析

3.2.1 活动准备

博物馆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补充,目标是为目标观众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应以博物馆资源为载体,通过对博物馆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开发有效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特殊资源优势,从而提高目标观众的素质和能力。在活动研发设计阶段先对馆内资源进行整体分析,河南省博物院现有馆藏文物大约17万件(套),主要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河南博物院位于中原腹地,不仅拥有河南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馆藏文物资源也非常丰富,可挖掘的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因此,应充分利用馆藏文物资源开发设计丰富多彩的儿童教育活动,真正让博物馆成为儿童的“第二课堂”。

在对河南省博物院馆藏资源整合分析的基础上,再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对儿童观众进行分龄划分,将儿童观众定位于8~12岁的儿童。一方面是因为现有场地和教育人员有限,无法对所有年龄段儿童观众提供教育服务;另一方面是因为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来看,8~12岁儿童处在认知开发的黄金年龄,这一阶段的儿童是由具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的重要过渡阶段,所以将教育受众定位在这个阶段。

在活动策划上,主要是以本馆资源为主,根据儿童的教育特点,选取了青铜器、编钟、陶俑等具有代表性的收藏,结合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让儿童动手参与制作模型手办,为传播历史文化提供了良好平台。另外为加强儿童对于考古发掘的理解认识,组织孩子进行田野考古发掘模拟活动,通过动手参与,加强对相关考古知识的吸收理解。

3.2.2 活动实施

河南博物院“特色学程”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的原则,在充分挖掘自身文物和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再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和发展特质有针对性地策划相应的教育活动,避免传统知识灌输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使儿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高效獲得知识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参与互动的教学方式。河南博物院开展手工体验、游戏互动等,为儿童提供了一种生动有趣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儿童的思维能力,赢得了儿童观众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儿童实际动手操作,如《“铜”话故事》《乐游夏商》《时间的身影》等课程中都准备了相关的道具,让孩子亲手制作模型带回家。在这样的体验下,孩子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文物和文物背后的故事,体会文化传承的重要内涵。

在教学后,对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和反馈,设置活动奖励与评价环节,对每次活动的组织形式、接受水平、最喜欢的活动和环节等情况进行总结分析,通过沟通了解,从而更好地改进本系列教育活动的教学和服务水平。

3.3 问题与不足

3.3.1 教学活动模式单一,丰富性缺乏

由于河南博物院在整修以后于去年刚刚重新开馆,所以目前“特色学程”这一系列教学活动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教学方式还比较单一,内容不够丰富。博物馆作为儿童教育的第二课堂,教学方式如果太单一,对儿童就会缺乏吸引力。除此之外,活动也仅限于提供夏令营、举办历史讲座、志愿者宣讲等活动。这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3.3.2 缺乏专业的理论指导且专业人才较少

教学活动的开展,应以专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理论为基础,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的原则。由于专业人员缺乏,理论基础也相对薄弱,博物馆的资源不能充分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去。现有的教育人员基本由讲解员担任,缺少相关的教育学和博物馆学的知识背景,不能有效地将教育学理论与博物馆资源进行结合,也无法有效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

3.3.3 儿童受众太单一

博物馆教学活动的开展,应依据儿童认知发展特点来进行细分,但该系列课程教学活动仅为8~12岁儿童提供教学服务,没有针对学龄前儿童的教学活动,这样就无法满足学龄前儿童享受博物馆教育的需求。

3.3.4 宣传不足,影响力不够

目前,该馆提供的教学课程活动,仅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和微博发布进行宣传,宣传渠道较为单一,而且博物馆官方网站更新不及时,也没有相关教学活动的通知,导致很多观众错过课程活动。另外,预约方式也较为单一,仅提供工作日电话预约,且经常出现无法拨通的情况,导致很多观众预约不上。

3.4 措施和改进方案

3.4.1 采取多元智能理论,利用“多元切入点”进行活动设计

博物馆儿童教育中可引入多元智能理论,首先确定教育目标,如对于一个“核心概念”的“理解”,就可以引入“多元切入点”来进行理解分析。①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在设计理念上,由于每个儿童都是独立发展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特质和发展优势,所以所有儿童在学习同一“核心概念”时提供多元化呈现方式,可以让儿童选择适合自身智能强项的切入点来进行学习,更易于理解和掌握②;二是在活动形式上,围绕八种基本智能类型,可采用语言叙述、逻辑量化、审美和途径等多种方法,如同为儿童设计了八个不同的智能房间,不同房间又开发出不同的活动类型,可满足儿童多种发展需求;三是在教学目标上,尽可能地多刺激儿童的感官器官,包括儿童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促使儿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参与体验中学习,从而积累丰富的“直接经验”,使儿童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儿童实践操作能力,为儿童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4.2 引进专业人才,培训专业教学队伍

注重加强对教学队伍的定期培训。首先,博物馆教育人员要掌握一定的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学、博物馆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其次,教育人员应该掌握一定的表达和沟通技巧,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和表达能力,注重亲和力和倡导力的培养;最后,教育人员要具有专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理论基础,了解儿童的学习需求,从而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相关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最终帮助儿童得到高质量的学习体验③。

3.4.3 提高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加大宣传力度

现如今,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博物馆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提高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水平。首先,充分发挥博物馆官方网站的作用,及时更新相关活动信息,也可以开辟专门的儿童教育区域,及时发布与活动相关的信息、预约方式等内容;其次,可以根据博物馆的资源尝试创立动画版博物馆的宣传视频,借助画面、声音的刺激,吸引更多的儿童观众参与博物馆儿童教育活动;最后,增加多种方式的预约渠道,可开辟微信或微博预约渠道,也可建立博物馆儿童教育公共账号,实时发布有关信息,及时沟通和联系。

4 结束语

作为公共教育的代表机构,促进儿童的进步与成长是博物馆的重要使命。在设计博物馆儿童教学活动时,应当以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论为基础,以丰富的文物资源为支撑,围绕博物馆特色藏品确定活动主题,突出博物馆的特色和价值,让儿童在参与中强化体验、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开发心智,从而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寻找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终身记忆。但博物馆的儿童教育不能仅局限在儿童自身,要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层次为重要目标,从而实现创建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①梁文涛.论皮亚杰的活动教学观与素质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8):46-49.

②周婧景.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

①周婧景.教育心理学与博物馆儿童教育[N].中国文物报,2013-10-16(006).

①张晓鹏.多元智能视野下博物馆儿童教育活动设计[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0(5):47-52,95.

②曾晓洁.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新视野[J].比较教育研究,2001(12):29.

③吴镝.美国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对接融合[J].比较教育研究,2011(5):125-127.

【作者简介】许娟,女,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博物馆管理。

猜你喜欢

博物馆教育儿童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博物馆与中小学美术教育合作的研究状况分析
虚拟现实技术在文物遗产保护和博物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中美博物馆与学校合作的比较研究
寓教于乐 开创博物馆教育新形式
留守儿童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发展现状
让人无法理解的儿童
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