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家校协同育人策略

2021-08-30刘均侦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15期
关键词:家校协同协同育人立德树人

刘均侦

[摘要] 家校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学校建设的新样态。本文从某学生成绩滑坡说起,探讨家校协同育人矛盾及其本质、常态化家校协同育人实践、把握教育契机改善育人障碍等策略,以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家校协同育人智慧前行,打造新时代教育新样态。

[关键词] 立德树人;协同育人;育人障碍;家校协同

一、案例分析

叶某高一入学后专注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期中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后来还经常出现不交作业、上课睡觉等现象。班主任多次谈心教育无果,叶某回应态度敷衍。对此,班主任召集班级科任老师进行了交流讨论,分析叶某产生变化的原因。起初大家推断也许是因为高中教材内容加深、学科数量骤增,导致叶某难以适应高中学习节奏。于是,班主任组织各科任老师从构建知识思维导图、学科兴趣培养等方面入手,尝试引导叶某改变现状。一个多月后,老师发现叶某的学习状态没有明显变化,后阶段考试成绩持续下滑。这时候,班主任意识到,叶某出现问题的原因不在于此。通过一段时间的暗中观察以及与班干部、叶某同桌等的交流,班主任得知叶某平日为人豪爽,同学关系良好,师生之间也没有出现龃龉,没有生生、师生矛盾,那么,会不会是家庭因素呢?

班主任通过电话以及微信多次与叶某的家长沟通,终于理清了叶某这种学习状态开始变化的原因:叶某期中考试因为紧张导致失眠,做题时出现脑子空白等问题,导致成绩不理想。成绩出来后,叶某父亲因为其成绩严重下降,不问青红皂白就斥责他,还打了叶某一巴掌。叶某对父亲的这一做法耿耿于怀。而这还只是导火索。经过沟通,班主任进一步得知,叶某父亲在外地经商,从叶某初中开始,父亲就坚持每半个月回家一次,每次见面都要跟叶某长谈两个小时。他的父亲认为叶某必须完全服从家长的意见和安排,这样的“家长政治课”连续上了三年多。久而久之,叶某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抵触、反感心理。

造成叶某成绩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亲子交流存在隔阂,加上叶某刚上高中尚处在学习、心理适应期,使得亲子矛盾更加激烈。那么,如何发挥家校协同育人的作用,化解叶某和父亲之间的矛盾,就成为破解叶某成绩下降问题的关键。

二、策略研究

通過案例我们发现,学生家长与学生的交流存在内容、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日积月累之后就形成了较为严重的矛盾冲突。因此,在落实家校协同育人工作中,首先需要认清问题产生的根源,然后循序渐进解决问题,实现家校协同育人目标。

1.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

处于青春期的高中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强烈,常常做出一些家长或社会难以理解的行为。家长总是希望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管教,导致亲子关系存在诸多矛盾。家校协同育人首先应当分析不同家庭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好角色意识,引导家长、学生树立现代亲子观念。

上述案例中,问题的本质在于家长权威的过分表达。学校在全面掌握情况和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需要同时做好家长和学生工作,准确定位,消除误解。一方面,要让家长懂得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想法,适当站在孩子的角度,尊重和信任孩子;另一方面,班主任应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健全的价值观,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主动改变亲子关系。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成长的内外环境和自身心理等都发生了变化,育人问题层出不穷。我们需要全面分析不同家庭的协同育人现状,抓住问题的本质,从根源上改变传统观念,在家长权威和孩子寻求独立中寻找平衡点,形成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环境。

2.保持常态化的家校沟通

(1)正确看待家校协同育人工作。以往可能存在认识上的误解,认为老师跟家长沟通,多是由于学生出现问题需要家长出面,平时不需要进行太多沟通。但是,新时代家校协作不应做“隐埋式”处理,要提前与家长沟通,不至于在遇到问题时手足无措。

(2)高效利用好家校协同育人平台。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家长微信群主要起到了传达学校信息、转达家长信息的功能,其协同育人功能仍未得到很好的发挥。

如何高效利用班级微信交流群等家校协同育人平台?首先,要在平台中积极宣传学校的教育思想和育人目标,把学校的要求渗透到学生的家庭日常中去,让家长增进对学校了解的同时,与学校达成共识、消除隔阂。

其次,探索建立良好的家校信任和家校共育文化。家校协同育人平台应积极发掘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关注点,在日常的家校交流中对育人问题进行疏导,让家长从学校的管理与服务中、从教师的教育与交往中,深切感受到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关爱,逐步建立相互信任的家校协同育人关系。

3.抓住教育契机,破除家校协同育人障碍

学生家长作为第一责任人,担负着与学校形成合力共育人才的任务。但是,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经验不足等问题,他们采取的教育方法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导致孩子的思想、行为与预期背道而驰,特别是解决家校协同育人障碍的时候,需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通过激发教育契机提出妥善解决问题的行动策略,通过协商对话建立互信共生的伙伴关系,通过理解养育、教育和教化的差异实现优势互补,从而破除和改善家校协同育人障碍。

例如上述案例,班主任试图从叶某及其家长之间找到平衡点,从化解两人矛盾入手,然后引导叶某和家长扮演好自身角色:叶某扮演好学生角色,明确学习目标方向,认真制定学习计划,充实过好每一天,尤其是发掘其在数学学科方面的优势,使其感受学习的快乐和骄傲。同时,联合家长要求叶某在假期承担起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爷爷起居饮食的责任,真实感受父亲的压力和责任。对于叶某家长而言,则是要改变固有的观念,经常与孩子沟通,尊重与理解孩子,陪伴孩子度过青春叛逆期。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叶某有惊无险度过了青春叛逆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亲的艰辛,在学习上则朝着目标一步一步努力奋斗;叶某父亲更新观念,改变了原来的做法,把握住了放权和管教的尺度,陪伴孩子收获成长的快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而复杂的任务。”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家校协同育人,是家庭和学校共担责任的体现,需要立足长远、遵循规律,树立现代家校协同育人思想,保持常态化家校沟通,抓住各种教育契机,不断创新方法和措施,高效营造优质的家校环境,形成教育合力,努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打造教育发展新常态。

[参考文献]

[1]韩婷.家校共育助力成长——家校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教育参考,2019(08).

[2]康丽颖.家校共育:相同的责任与一致的行动[J].中国教育学刊,2019(11).

[3]郁琴芳.谁影响了家校合作实效——学校视角下对三大主体的思考[J].新教师,2021(02).

猜你喜欢

家校协同协同育人立德树人
利用博客平台 强化班级管理
家校协同PK“蒙式教育”
信息化环境下家校协同发展教学策略的探究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