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格局观的治愈系期末评语设计与实践

2021-08-30费颖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15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

费颖

[摘要] 期末评语,是老师对学生一学期表现和成长的综合性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各种定量评价的有效补充。本文从学生对期末评语的心理期待出发,以不同年段学生的心理需求为立足点,创设师生间积极互动的评语模式, 做大班级管理的格局,让评语成为贯穿整个初中阶段的成长故事,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激发学生成长期待、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等方面发挥积极的心理治愈作用。

[关键词] 期末评语;格局观;实践研究;治愈系

期末评语,是老师对学生一个学期表现和成长的综合性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导向、诊断、反馈、监控等功能,也是对各种定量评价的有效补充。班主任以评语为依托,创设师生间积极互动的评语模式,使期末评语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激发学生成长期待、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等方面发挥积极的心理治愈作用。

一、研究缘起:期末评语的现状和思考

1.现状:期末评语脸谱

(1)copy——尴尬的共性

分类复制。网络时代,无所不能的“百度”为评语提供了无数的模板。不少班主任搜集大量评语,按照优、良、差分类粘贴,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一学期一度的期末评语交流演变成班主任和“百度”的狂欢,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评语雷同得令人尴尬。

千人一面。在期末评语里,男孩子大多“阳光大气”,女孩子大多“温暖内秀”。诚然,期末评语强调孩子在这一学期的收获、进步,但是,“非主流”的孩子不仅仅需要老师的接纳,还需要老师的引导;有个性的孩子需要老师的欣赏,也需要老师的导向。

师生习惯了敷衍的评语,心照不宣,评语丧失了教育评价的意义。

(2)show——自娱的个性

秀文字。每年评语季,就有网红评语横空出世,藏头诗、文言体、歌曲风等等不一而足,但对学生而言,除了收到评语刹那时的惊艳,看到老师的才华横溢,但看不到自己期待的客观评价,期末评语演变成老师的自娱自乐。

秀设计。不同形状的卡片、不同风格的绘画、不同构思的手工,班主任煞费苦心,但师生在时间上的投入与教育效果的产生极不对等,期末评语舍本逐末。

老师聚焦形式,学生关注内容,学生的期待和老师的追求南辕北辙。期末评语违背了助力学生成长的初心,师生之间的心灵之约名存实亡。

2.思考:期末评语需求

期末评语是老师送给学生的期末大礼包,这个大礼包里面装了什么,为什么要装,以怎样的心情去装,直接影响期末评语的评价功能。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班主任需从多维度进行评估。

(1)学生成长的需求

初中是学生学习处理生命关系的重要阶段。因此,如何处理自己与权威(老师、家长)、同伴、自我的关系,是青春期孩子重要的成长诉求,某一关系处理不当,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设计期末评语时,除了客观评价孩子一学期在学习上的得失进退之外,更要关注到青春期孩子的生命关系、可持续发展。这样,期末评语才能产生积极、温暖的治愈作用。

(2)班级管理的需要

任何一种教育行为,都与班级管理息息相关。用心设计期末评语,让期末评语成为凝聚班级文化的重要举措;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业发展;发挥其在生涯规划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孩子正确评价自我,合理规划未来。这样,期末评语才能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指引,形成辐射、升华的格局意识。

二、研究设计:治愈系評语与班级管理格局观

(一)概念界定

1.治愈系

治愈系原文是healing系,是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日本流行的一种音乐门类,节奏舒缓,能让人产生共鸣,治愈心灵。之后治愈系运用于各个领域。治愈系评语,是将治愈系概念引入班级管理,班主任在撰写期末评语时,着意于通过评语,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同学和自己的心理安抚,缓解学生因学习、成长压力而产生的焦虑,提高学生的生命弹性,从而拥有自我疗愈的能力,拥有笑对生活的生命能量。

2.格局观

格局是事物的内在结构或外在与其他事物的联系。班级管理的格局观指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将班级的每一件事情放在学生整个初中生活的广度来思考,把每一个学生的事情放在教育全班同学的角度进行设计,在更大的时空思考,从师生生命成长的角度挖掘活动的意义。治愈系评语的格局观,意在让期末评语在更广视野和更高品质上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班级管理的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学生成长与班级发展的统一,为学生创设心理治愈的良好环境。

(二)研究目标

1.建立管理的格局意识

在设计学生期末评语时,从单一地着眼于“班主任如何写”,转变为考虑“学生期待”“班级成长”。期末评语不仅成为学生一学期的成长鉴定书,更是学生初中三年乃至走向社会的重要指导;不仅是对学生个体的综合评价,更是一个班级整体健康发展的“体检报告”。

2.关注学生的生命关系

班主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通过班主任示范,指导学生参与评语的设计和撰写,老师评价、同伴互评、学生自评,期末评语成为学生协调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自我认同的重要途径。在活动的推进和文字的表达中,学生的焦虑被安抚,需求被关注,活力被激发。

3.发挥学科的渗透艺术

从语文学科建设的角度融合期末评语的设计,借助评语,巧妙地提升学生观察、写作、思辨等语文素养,写期末评语成为学生观察生活、表达情感、反思自我的重要载体。在学科教学中无痕渗透德育,在德育活动中融入学科知识,语文教学和班级文化建设,一举两得。

三、研究实践:治愈系评语的设计与实施

1.评语框架

(1)七年级——老师眼中的我

刚刚踏入中学校园,学生特别在意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设计“老师眼中的我”,一方面帮助孩子建立与权威(成人)的关系,有意识地调整自己、完善自己;另一方面,通过一学年两次评价,学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接纳自我。

(2)八年级——同学眼中的我

进入八年级,同伴之间的交往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同伴之间的相处之道影响着学生的心情、班级的向心力。通过期末评语,引导孩子全面观察同伴的优缺点,了解每一个个体在班级独一无二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了成长的焦虑。

(3)九年级——我眼中的我

九年级,是青春期孩子第一次面对人生的重要选择,通过评语,引导孩子对自己做出准确的评价,清楚自己的现状,做出合理的规划,避免因“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过度焦虑,为初中的学习生活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2.主要内容

每一学年,学生有不同的成长需求,期末评语应着力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主题,引导学生积极提升自己,并保持源源不断的新鲜感,才能激发学生对期末评语的兴趣,积极参与撰写自己的成长“史诗”。

(1)个性标签

抽象刻板的评价不能带给孩子具体的感受,孩子看不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于是,笔者设计了“你的精彩”这一栏目,用具体的细节评价孩子。与其说你是阳光的女孩,不如捕捉“脸上挂着微笑”“爱笑”等细节;与其说你是勇敢的男孩,不如捕捉“面对难题时的镇定”“掌控全班时的大将风度”等细节。带有个性的描述让学生看到更立体的自己。

(2)精彩瞬间

回忆和自己的同桌、好友相处的画面,细数温暖的心情……生活中有那么多好伙伴,有那么多美好的故事,回忆这些,在治愈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收获快乐。这类治愈系评语增加了学生与人为善的动力。举个例子:

4月15日下午第三节课课间,数学成绩发下来了。灌水回来,大吃一惊:我的数学成绩不会赤裸裸地示众了吧!对数学一向不自信的我黯然地走向自己的座位。我的分数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耳边传来你轻轻的声音:成绩发了,我给你盖起来了。心里被你的细心和体贴感动。

——吴同学写给褚同学的期末评语

这样的故事在同学间流传,一点点晕染,成为一种氛围,一种文化。

见字如面——是管同学写给“援疑质理”张同学的心里独白。

画如其人——是方同学心中那个“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唐同學。

细致入微——是每天替体训的胡同学整理好桌面、抄好回家作业的李同学。

……

(3)成长寄语

期末评语,班主任不能缺位。同学写好评语后,班主任添上画龙点睛之笔,将学生的视线从“过去”引向“未来”,构想未来,挑战自己。但是班主任的期末评语不能喧宾夺主,要做到短而精,振奋人心。

田同学记录了方同学午休问题的细节。方同学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但患得患失。因此,我给他的寄语:放下,收获!方同学主动找我交流,说会努力让自己变得自信。

程同学赞美朱朱同学指导同学朗诵比赛的细节。朱朱在写作、朗读方面多次获全国大奖,并承担了班级主编和主播的重任,但是,他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满意,尤其是对科学课不自信。我给他的寄语:信自己,信未来。后来朱朱同学主动竞选科学课代表,努力挑战自己。

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孩子选择评语搭档时,班主任要有一定的预设,防止某个孩子成为边缘人。事实上,活动设计本身就是希望所有同学都能在班里拥有自己的朋友,拥有一份价值感。

四、研究创新:治愈系评语的创新与成效

(一)治愈系评语的格局观

故事,具有治愈功能的素材;语言,具有治愈功能的表达。一个个小故事都是真实而细腻的作文片段,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积累,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谐了学生的生命关系。治愈系评语将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生的自我认同、生涯规划、学科建设、班级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班级管理的大格局。

(二)治愈系评语的互愈性

治愈系评语记录学生成长的片段,有具体的时间、地点,有书写者的鲜明个性,学生获得心灵治愈的营养。班主任通过观察、思考、统筹,做好成长档案,在放手让学生评价的同时解放自己。班主任有时间投入学习,管理能力不断提升,从而缓解工作焦虑,带给学生足够的安全感。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老师和学生互相治愈,共同成长。

《教育部基础改革纲要》指出: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利用成长记录袋等方法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加强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治愈系评语,就是学生的成长记录袋,装进了班主任的理解和鼓励,装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也装进了班级管理的大格局。治愈系评语,将班主任的单项输出,变成师生的双向交流,评语不再是班主任的“我要我觉得”,也不是学生的“我要你觉得”,而是师生的“我们都觉得”。治愈系评语,留住真实的“你”,发现精彩的“我”;治愈系评语,在最美的时光描绘最美的“你”和“我”。

[参考文献]

[1]李树培.描述性学生评价论[M]. 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2]段晓蕾.教师如何写好评语[M].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3]黄鑫.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评价改革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2004.费 颖   浙江省杭州市朝晖中学教师,浙江省师德楷模,浙江省教改之星,浙江省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浙江省家庭教育讲师。曾获“新杏杯”全国教师教学艺术大赛一等奖(语文)、全国家庭教育“家长沙龙”一等奖、全国班集体建设课题评比一等奖。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汽车专业学生创业孵化园提升职业能力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水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分析系统及其在抽水蓄能电厂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