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8-30丁小丽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0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微课

丁小丽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新媒体终端设备为载体、以网络资源为素材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数字技术具备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操作便捷的优势,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还能使学生在视听感官的刺激下深化理解、加强记忆,提升教学质量。微课便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手段,其依托数字技术和网络资源,具有主题明确、容量适中、耗时较短的特性,适用于有针对性的精准讲解。为此,本文探究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原理与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微课  应用策略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进入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程序为载体的新媒体终端设备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因此,大力推进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成为时代趋势。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旨在从小培养孩子的信息素养,以提升他们适应未来信息社会发展要求的能力。同时,这也使得信息化教学手段日趋成熟。在这种形势下,基于微课具有主题突出、内容精练、传播形式多样的特点,其在教育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广泛应用。微课在日常教学中对提升教学效率、催生学生学习欲望、增强教学互动效果都具有积极作用。将微课运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非常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整体提升。

一、微课与小学信息技术的契合度分析

1.从微课本身特点来看。微课为5-10分钟的教学视频,具有耗时短、突出主题、内容精练、容量适中的特点,通常运用在教学某一知识点上,非常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聚焦式思维。并且,基于微课以数字技术和网络资源为载体的特性,其可以运用动态画面详述问题,根据学生的认知特性,还能够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促使其进行高效学习。

2.从小学生能力层面来看。小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他们通常表现出自律性较差、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意识薄弱的特征。但他们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更强烈的求知欲望,微课生动形象且内容丰富的特点恰好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进而使之在主观能动性的驱动下提高学习效率。

3.从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特点来看。小学阶段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主要由编辑文字、画图、网上搜索、图片处理等基础性内容组成,这些内容在课本上都有详细的操作步骤。信息技术课要有效催生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要创造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教师的角色要从“传统课堂”上的传授者转变成“新课堂”上的引导者。“微课”正是实现这种转变的桥梁,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设计趣味多样的教学模式,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整合课本和教师的想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并在多种基础技术的整合提升下,学习更高难度的信息技术知识。微课是现代教学中必备的教学手段,其不仅能在课堂中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还能让学生在课下利用电子设备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通过慢放、暂停、反复观看等功能,更透彻地理解与掌握知识点。

二、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原则

1.微设计原则。小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特别是像信息技术这样的操作课,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所以教学中一定抓住这个特点,将微课应用在小学课堂中,一定要遵循“微”设计的原则,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将时间控制在3-8分钟,并且要尽量细化知识点,突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这种围绕单一知识点展开详细教学的微课可有效降低学习难度,使得学生尽可能深入消化与吸收相关知识点,提升学习效果,促使小学生在碎片化学习中逐步积累知识。

2.具象表现原则。小学生习惯运用具象思维接受新事物,他们记忆动态图形的能力往往高于记忆文字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突出多媒体元素的内容,这种趣味性与教育性兼具的微课既不会引发学生的抵触心理,又能够达到强化记忆、加强理解的目的,进而促进学生更快地完成知识构建。

3.自主学习原则。微课是现代教学中必备的教学手段,其不仅能在课堂中由教师引导进行学习,还能让学生在课下利用电子设备自行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通过慢放、暂停、反复观看等功能,更透彻地理解与掌握知识点。

三、微课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1.微课在课前预习阶段的使用可以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初步扫清认知障碍。如学习《初识FLASH软件》这一课时,课前录制了一段微視频,我用FLASH制作的《龟兔赛跑》的动画,结尾是兔子赢了。接着打开了源文件,修改了参数,结尾是乌龟赢了。学生立马就来了兴趣,争先恐后地问我是怎么改的,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为后面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内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课前预习阶段引入微课教学,有效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同学们积极思考和大胆想象。此时,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并让同学们大胆地表达,并动手尝试,为后期的课堂教学做良好的铺垫。

2.微课在课中讲解阶段的使用可以起到驱动学生学习、引发学生思考的作用,能够作为开启主题教学活动的引导工具。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的组成》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微视频向学生展示,用人体和计算机运行作对比,把操作系统、主板、CPU等比喻成人的灵魂、身体、大脑等。这样可有效降低理解难度,给小学生直观的视觉冲击,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引发他们思考。另外,抓住小学生对鲜艳颜色和不同形状的浓厚兴趣,在制作微视频时,要通过丰富画面颜色、增加各种声效、添加各种形状的物品来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3.微课在课后的使用可帮助小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形成有效的长期记忆。教师可根据课时安排制作相应的微课集,并以在线链接的形式发送到班级群中供学生下载学习,学生可以在课堂作业阶段和家中自行观看微课,复习课堂所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整节课的知识点利用微课打包,让学生在老师讲完重点知识以后,学生还可以利用微课复习课中重点知识,同时指导自己的作业。而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困生,教师如果统一解答就会浪费其他更多同学的学习时间,但是利用微课教学就能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这也体现了分层教学的思想。

四、实践后的思考

微课符合小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习惯运用具象思维思考问题的特性,能够有效催生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锻炼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如此,微课所具备的即时性有利于学生的泛在学习,充分挖掘潜在学习能力,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微课播放时间较短,但制作时间和成本却不容小觑,体系化微课开发更加耗费人力、物力。如何集中人力、物力,有效开发出体系化的小学信息技术微课仍然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颖.基于微课程探究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144.

[2]胡乾苗.浅析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学周刊,2018(33):144145.

[3]李宁.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166167.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