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学生习作的三重能力培养

2021-08-30操玉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0期
关键词:训练培养

操玉

摘要:习作过程是学生语言表达、观察感悟、创新思维等能力训练和强化的过程。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语言、概念、规则的学习积累和变式练习;观察、感悟和发现能力的培养,需要体验感悟、同伴启迪、有意训练;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引导想象、多角度训练。学生在学习中丰富语言、掌握技巧,在生活中体会感悟,在实践中分析思考,在习作训练中提升——能力培养贯穿着习作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多重能力  训练  培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涉及感知、想象、记忆、思维等多种心理活动,是对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润饰成文、口语交际、书面表达等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课程标准中将写作定义为“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确立了写作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学生写作的素材源于对生活的体验,写作的灵感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写作的主题源于对生活的思考,反过来,写作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理解生活。写作水平的提高,不但能加强学生对自然的认知、对生活的感悟、对社会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优良的个性品质,以及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并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文字表述能力、方法与技巧应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进行写作的重要能力,其外在表现为用眼看、动口说、动手写的能力,其实质则是建立在学生对世界、对生活、对自我观察的发现、感受基础上的创造思维能力。三重能力,由感性到理性,相互影响,相辅相成,贯穿于小学生写作教学的全过程。

一、观察感悟、言语碰撞,由会看到会说

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要从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开始。叶圣陶先生曾说:“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将口头语言表达与书面语言表达有机联系了起来,为小学生习作提供了方便法门。

写作文之前,先“说作文”,即我们常讲的“口头作文”,“口头作文”比起“书面作文”,快捷方便,易于修改。教学中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一)观察、感悟、发现,积累生活素材

观察是记叙的基础,是作文入门的关键。所以,在写作文之前,需要给学生布置观察体验了解生活的任务。如写《我的妈妈》,先布置学生观察了解自己的妈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观察,了解妈妈的经历与故事,感受妈妈的不平凡,并做好翔实的记录。

(二)阅读思考,掌握学习章法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有益书籍,并进行分类摘记,比如,摘下文中“优美词句、精彩片段”,记下自己“深刻的感悟”,学会借鉴文章中的字词句,这为学习写作备好了材料。比如,在写《我的妈妈》之前,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名著等有关对妈妈(母亲)的描写,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

(三)口头作文,训练初步成文

口语交际是语言表达的基础,口头作文是书面写作的筹备。开始口头作文之前,我们可以结合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词、句、段、篇的练说训练,为其流畅表达奠定基础。接下来的训练则是练说训练的重头戏。还以《我的妈妈》为例,当学生对“妈妈”有充分的观察之后,引导学生表述出最能代表妈妈外貌特征、语言神态等性格特点的词、句、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事例进行表述,再布局谋篇。在此基础上口头作文初步成文。

二、运用方法,掌握技巧——从“言之有物”到“言之有序”

学生习作的最后阶段是动笔成文,即用语言文字把所见所闻所想写出来。如果“口头作文”解决的是学生写作“言之有物”,那动笔操练,解决的则是学生“言之有序”。从口头到动笔,需要学生掌握运用一定的写作方法及写作技巧。

(一)围绕中心,精准选材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选材有选材的技巧。以《我的妈妈》为例,日常生活中的妈妈,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个体,因此要根据主题思想对“妈妈素材”加以裁剪。比如想表现妈妈的“尊老爱幼”,那就在“尊敬老人、呵护幼小”上做文章。妈妈与时俱进,我就围绕“妈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微信、抖音,创新工作思路”的典型事例来写。“先确定中心,再围绕中心提取素材”,让学生的写作做到精准选材。

(二)抓住典型,精心刻画

动笔能力的培养,需要相关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更需要不断地变式练习,而“微型作文”和“活动作文”是练就这种能力最好凭借。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技巧知识,通过微型作文练习掌握写作方法,通过小练笔形成能力。如学习《一夜的工作》,通过总理的夜宵只有几粒花生米来突出總理的“简朴”,由此可以提炼概括出“通过具体事例(细节)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这个写作技巧,然后可布置微型作文《老师的一天》,要求学生用典型事例(细节)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实践体验,丰富感悟

“活动”是学生了解自然、认识世界、感悟生活的重要途径。活动作文,则借助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记录、表达来练习写作。比如,组织学生踏青,预先可以指导学生做好踏青前的准备,如什么是踏青,为什么要踏青,中国人踏青的习俗起源与发展,踏青时观察什么、怎么观察,什么是“定点观察”,怎么“移步换景”。通过这些准备,学生既对“踏青”这个传统的民俗活动有了深刻的领悟又掌握了“定点观察”与“移步换景”写作技巧。具体在“踏青赏景”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欣赏方法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这样,学生就可以写出有层次、有特点的美文了。

三、发展认知、训练思维——“我”与作文齐成长

写作是“为积极地思考和学习而设计的任务”,应该将“指导学生成为学习者、思考者和写作者”作为写作课程的目标。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融认知训练、思维优化、审美陶冶,进而与生活历练、为人修养融为一体的,以素质发展为终极使命的‘大写作教育,应该成为未来写作教学的发展中坚。”在这个理念下的写作教学与训练,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反过来,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能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

还以《我的妈妈》为例,可以选择妈妈勤劳的一面也可以选择妈妈智慧的一面,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立意选择贴切的素材;构思时,可以创设场景,激发想象:我们生病时,妈妈的神态、语言等如何,从而激发学生与妈妈的共鸣;动笔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对妈妈的形象进行重点的刻画。在《我的妈妈》整个写作过程中,感受“妈妈”这个角色的不平凡与伟大。让学生再次创作时,比如《老师的一天》等,学生很自觉地从“平凡与伟大”这个角度来体会“老师”。

写作要求学生切己体察,生活的一情一节在感动着学生,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学生,学生的“三观”得以刷新和提升,学生的认知创新思维能力得以训练培养,而认知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又促进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把握自我,使写作如虎添翼,锦上添花。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课程改革中必须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写作教学也是一个系统的能力培养训练工程,“言语表达能力”“写作方法与技巧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是众多能力培养中三根不可或缺的支柱,有意识地在写作教学中加强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必将事半功倍,收获满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约翰·宾.研究性学习[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8.

[3]潘新和.中国现代教育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17.

[4]李金云,李胜利.对写作教学的再理解[J].太原:语文教学通讯,2016(9B):6467.

猜你喜欢

训练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