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在国际学生中传播的时代背景和策略
2021-08-30张亚
张亚
关键词:国际学生;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播
关于“边疆”一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大正在《中国边疆治理:从历史到现实》一文中指出,边疆集中了国家在时间、空间、历史与现实中的多重交叉,体现出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族多样、问题复杂的特点,成为拥有多元地理、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多元历史的国家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的历史和现实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1]。我国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较多。丰富多彩的地域风情、类型各异的宗教信仰、风格迥异的建筑民居、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独具韵味的歌舞艺术、形形色色的民俗文化、各式各样的生活方式……多态多样的特色民族文化成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鲜明特征[2]。
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在国际学生中传播的时代背景
(一) 经济背景
《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01.6万亿元,占世界GDP的比重超过17%,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是美国和欧盟的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更是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地位的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大幅提升。这使我国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二) 文化背景
文化是一个民族民族性的重要标识和表征[3]。我国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服饰、建筑、音乐、舞蹈、戏曲、手工艺、书法、饮食等各方面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茶文化、太极拳、剪纸、书法、饮食等内容被纳入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同时也被编进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教材。
我国疆域辽阔,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广西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数量众多的少数民族和悠久而独特的文化[4],与越南毗邻,是我国唯一同东盟陆海相连的省份,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之地。2016年7月,广西花山岩画申遗成功;2014 年,“三月三”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为传统公众节日。
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国际学生有强大的吸引力。笔者在英国访学期间,通过对部分国家的同学访谈发现,他们对中华文化已有一定了解,并表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期待来中国进一步学习和体验中华文化。
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在国际学生中传播的作用
(一) 帮助国际学生融入当地生活和文化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与文化与中原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特性。例如,“三月三”寄寓着广西少数民族的情感、信仰和追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特有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从2014年起,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广西壮族自治区放假2天庆祝该传统节日。在节日期间,各地都举行不同庆典活动。例如,南宁市的“民歌节”、武鸣县的“歌圩节”以及农村举行的大型祭祖等活动,它们都以其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国际性以及丰富多彩的娱乐风格吸引了国内外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参加这些民俗活动有利于国际学生了解当地的语言、饮食、历史以及风土人情等情况,从而更加适应当地的生活和文化。考虑到国际学生在当地的交际活动,适当地进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知识的导入,将帮助国际学生建立文化适应。
(二) 促进国际学生养成正确的中华民族文化观
国际学生是中外文化传播的载体,是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促进者,培养国际学生正确且全面的中华民族文化观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丰富国际学生的知识体系,增加他们的学识,扩大文化知识面;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国际学生客观全面地传播中华文化。国际学生回国后,当看到有关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新闻报道或者其他消息时,他们可以详细而全面地进行讲解和阐述,从而进一步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在国际学生中传播的困境
(一) 开发范围小、层次低
目前,我国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还仅停留在文化符号的表面,主要侧重于其娱乐功能[5]。大众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认知范围仅限于语言、饮食、服饰、传统习俗等方面,更有甚者,对这些特色文化都知之甚少。笔者调查发现,国际学生最了解的是节日文化、旅游文化以及饮食文化,对“民族舞蹈”“民族体育”等文化不太了解。我国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丰富,但开发范围较小,大多只是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行为,未能上升至省级或者国家级的高度,层次相对较低。例如,“三月三”是广西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广西崇左市举办有“东盟青年贝侬大联欢”,广西崇左宁明县举办有“骆越根祭祖花山嘉年华”等活动,这些活动主要是少数民族人民为了庆祝“三月三”节日,祈祷新的一年幸福安康而举办的,因此,当地群众的参与度较高,但是很少见国家级或者省级媒体报道,不利于文化广泛传播。
(二) 传播力度小、受众少
目前,西方文化在国际文化传播上仍处于主导地位,中华文化的传播仍缺乏广度和深度,导致西方社会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可能存在片面性,甚至知之甚微。笔者在英国访学期间,与当地居民访谈时发现,曾经到过中国的民众,大部分对我国都有良好印象和高度的评价;相反,未能到过我国的民众,对我国的了解主要来自媒体报道,对中化文化缺乏系统了解。那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在国外更是缺乏有效传播途径和优秀文化载体,导致部分外国人对中国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一无所知。
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在国际学生中传播的对策
(一) 扩大开发范围,提高普及度
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饮食文化、旅游文化、节日文化、民族舞蹈、民族体育等内容在国际学生中进行普及。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国际学生讲解旅游文化中的德天瀑布、友谊关、花山岩画、崇左斜塔、明仕田园、京族传统捕鱼文化节等知识[6],以便国际学生了解当地知名、有特色的文化资源。对国际学生不太了解的民族舞蹈和民族体育等内容,应有针对性综合归纳并进行系统讲解,以提高该知识普及度。
(二) 加大传播力度,增强影响力
1、利用对外汉语课堂进行普及。对外汉语课堂是国际学生了解汉语及我国文化的窗口,也是国际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阵地。胡明杨先生指出,应“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注入和语言密切相关的文化内容”[7],因此,可以在对外汉语课堂中,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进行发掘和运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对外汉语综合课、口语课等有针对性地导入部分文化知识,或者开设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音乐鉴赏、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体育运动等课程,扩大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播,增强其国际影响力。
2、组织实地走访等活动进行普及。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经常使用的方法。组织国际学生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进行田野调查,一方面有利于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加深他们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认识。另一方面,他们从异国文化的角度出发进行调查研究,有利于发现新的研究方向和开发项目,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研究发展。
3、利用新媒体等进行普及。互联网时代,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软件已经在国际学生中得到广泛应用。建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微信公众号,定期发送相关文化知识,也利于宣传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文化、民族节庆知识等以小视频形式发送,有利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快速传播。
4、利用课外实践活动等进行普及。每年“三月三”节日,广西崇左市都会举办众多节日庆祝活动,如东盟情歌汇、东盟青年贝侬大联欢、“骆越根祭祖花山嘉年华”、“三月三”歌圩节、“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等众多活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每年也举办一次“三月三”校园民族文化艺术节。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给国际学生了解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国际学生参加此类活动,有利于扩展他们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方面的知识。
国际学生是中外文化传播的纽带,他们对我国文化的接受与认可会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国家形象,我们要抓住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机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学生,赢得国外对我国文化的赞同。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在传播路上所面临的困境与难题,应针对性地调整传播内容、完善传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