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突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晕轮效应
2021-08-30刘军建
刘军建
摘 要:鉴于心理晕轮效应的影响,部分教师容易在课堂学习中出现片面或割裂性讲解语文知识的情况,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加强整体意识培养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对心理晕轮效应的表现及应对策略进行了重点探讨,以期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心理晕轮效应 教学方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51
教师素质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其自身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先进性会对最终教学的成效产生直接影响,但是许多教师在授课中可能会伴有心理晕轮效应,无法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知识点,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无法深刻理解与掌握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进而影响了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效果。因此,如何突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晕轮效应是当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心理晕轮效应的表现
所谓的晕轮效应,主要是指人们在判断或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只注重从局部出发,通过思维扩散而最终得出整体的结论或印象,或者说是存在以偏概全的情况。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心理晕轮效应主要体现在教师在实际授课中无法做到统摄全文,只注重某一個局部知识点或者单独知识点的讲解,割裂了相关语文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以至于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心理晕轮效应的突破策略
1.树立整体驾驭意识,整体把握课堂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期间,有效防范心理晕轮效应的最佳方式就是要切实树立整体驾驭意识,从整体上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整体把握,本着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的方式去带领学生品鉴和学习文章,避免出现断章取义或以偏概全的教学情况,否则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首先可以指导学生对待学习的语文文章进行全篇阅读,指导他们抓住其中关键的阅读内容,如这篇文章的题材与题材形式等,之后结合不同题材的阅读文本要选择恰当的阅读和品鉴方式,对文章进行再次阅读和赏析,理顺清晰作者的写作思路,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阅读文本的中心思想以及重难点知识,提高了他们自身的学习有效性。
例如,在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期间,可以让他们通读全篇,把握其中涉及的关键内容,如针对小说类的阅读文本,可以主要侧重环境氛围、故事情节以及人物角色等;针对议论文类的阅读文本,则主要对文本的中心论点进行把握,明确相关的分论点或论据等等;针对说明文类的阅读文本,要重点侧重说明对象、说明特征以及说明过程等。通过抓住这些关键信息,可以使学生立足于整体视角去把握关键的阅读信息。在学生形成整体印象的基础上,可以帮助他们继续对文章进行品鉴,理顺清楚整体的思路,尤其是要搞清楚这篇阅读文本中作者运用了何种写作思路,总共包含了多少章节研究内容及各部分的研究内容和相互联系等知识,这是建立在整体认知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阅读文本内容得到的。
2.立足文章整体把握,细致研究教学内容
在从整体上对阅读文章进行把握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分析文章的内容,开展局部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在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期间,要重点做好词语、句义、文段主旨、材料与意念关系等相关知识的深入讲评与分析,确保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语文知识点。
总之,心理晕轮效应是影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心理问题。为了可以有效地突破这一心理晕轮效应,就必须要使教师树立整体驾驭意识,整体把握课堂教学,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细致研究教学内容,确保可以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金天红《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