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之花的绽放
2021-08-30夏文丽
夏文丽
摘 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并非是一日能够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长期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心理教育的元素、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语文课堂虽然不像心理课堂那样对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更为直接,但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心理的辅导也是十分关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 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探究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4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极有必要,对于解决当前小学生存在的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感受,共情能力不足等心理问题不可或缺。仅仅靠心理教师远远不够,语文课程的数量要远远大于心理课。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语文教学是很好的一个想法,对于提升学生心理素养有很好的作用。教师应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转变教学模式,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
一、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善于挖掘教学资源
语文教师应当根据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教学,坚持宣传积极的思想。教师要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善于寻找健康正确的教学资源。偏远山区教学资源短缺,辅助工具不够,科技水平也达不到,所以更需要教师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从基础课本来进行教学。例如,教师选择灵活、丰富的教学教学方式,更能有利于课堂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渗透、学生健康心理素养的培育。以课本中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为例,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可以教会学生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自己也可以领悟到不同的道理,这种类似课程的讲解对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大有好处。
二、在语文课中渗透教育思想,有其独特性和优越性
不同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学生踊跃举手、积极表现自我,有的学生腼腆自卑、沉默寡言,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如此,在生活中也必定存在着相同的事迹。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培养形成的。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融入心理健康的因素,不单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各种精神品质,也可以实现在学习能力、生活能力上的培养等。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锻炼学生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五年级的一篇课文叫《人类的朋友》,讲述的就是人与动物之间要和谐相处,作者赞美了当地人民爱护动物的良好品质,并呼吁大家都要热爱大自然,与动物做朋友。教师对于这篇文章的讲解,可以很好地为学生营造正确的教学环境,为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教会学生明辨是非,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平等的眼光对待一切事物。
三、在实践中进行教学,根据实际情况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阶段重在启蒙教育学习,外部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乡村的孩子们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缺少爸爸妈妈的关爱,心理健康这一块就有很大的缺陷,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对于这些孩子就更加重要。
综上所述,无论哪个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说,渗透心理健康教学对教师和學生来说都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也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的,只有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的教导,教师更应该注重自身的行为举止,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崔美虹《疏得有迹 导得无痕——以〈爱的表达——心理日记〉》一课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