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的文体特征及教学要领
2021-08-30蔡海峰
蔡海峰
摘要:寓言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寓言故事短小简单,寓意直指人性。从寓言的文体特征入手,梳理寓言教学的要领:通过朗读、讲述故事,在还原中走进寓言故事;通过追踪人物思维、聚焦情节反转、关联角色体验,在推理中揭示故事寓意;通过链接阅读素材、读写素材、生活素材,在链接中提升言说品质。
关键词:寓言;文体特征;还原;推理;链接
寓言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各学段均有收录,在三年级下册又以单元整组的形式出现,安排了4个古今中外经典的寓言故事。其中《守株待兔》是以文言文形式呈现的寓言故事,也是本册教材出现的第一篇文言文;《陶罐和铁罐》是现代文;《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均为外国寓言,意在让学生充分感知寓言的内在特点,领会寓言的寓意。本文从寓言的文体特征入手,梳理寓言教学的要领。
一、寓言的文体特征
“寓言”一词中的“寓”有“寄托”之意,“言”指故事。法国著名寓言作家拉封丹说:“一个寓言可以分成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读寓言故事,往往能在领会其中之理的同时获取生活的智慧。大多数寓言都分为“故事”和“寓意”两个部分,体现出不同的特征。
(一)故事短小简单
寓言是从神话传说和动物故事演变过来的一种文体,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往往一读就明白。如,选自《韩非子·五蠹》的《守株待兔》,故事简洁短小,理解起来相对容易。寓言故事中的人物,一般都是虚构的“小人物”或者“事物”,人物之间的关系简单,往往只安排一个或者两个主要人物。如《鹿腿与鹿角》中的“鹿”,《陶罐和铁罐》中的“陶罐”与“铁罐”。人物关系简单,故事的推进自然简单。
寓言故事的结构一般较为简单,会采用对比的方式呈现人物不同的命运,如《陶罐和铁罐》和《池子与河流》。改编自《伊索寓言》的《鹿角和鹿腿》和现当代寓言《陶罐和铁罐》,叙述相对生动具体,但仍保持着结构简单的特点:前者通过鹿前后态度的变化阐明了鹿腿虽丑陋却实用、鹿角虽漂亮却无用的道理;后者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阐明要多看他人长处的道理。寓言故事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有的只是截取故事中的一个横切面。如,《池子与河流》以寓言诗的形式截取了两人之间的对话。
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常常会有反常之举,故事中主人公的意图与结局之间往往会形成强烈的反差,情节常有反转之处。如,《守株待兔》中的宋人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便丢下锄头整天守候在树桩旁边,希望能再不劳而获更多的兔子,结局自然是荒芜了田地。
(二)寓意直指人性
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寓言是带有劝喻或讽刺意味的故事,往往是运用拟人、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将寓意隐藏在故事之中,直指人性;会利用反面人物或人物的反常行为强化故事的劝喻功能,需要学生用心揣摩和体会。
读完本单元的四则寓言故事后,相信寓言富有哲理的特点就会留在学生的心中:《守株待兔》揭示了“人要脚踏实地,不要心存侥幸,总想着不劳而获”的寓意;《陶罐和铁罐》揭示了“人不能骄傲自满,要多看别人的长处”的寓意; 《鹿角和鹿腿》揭示了“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求实用”的寓意;《池子与河流》揭示了“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甚至磨灭”的寓意。这些寓意,隐藏在宋人的行为中,隐藏在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中,隐藏在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态度的变化中,隐藏在池子与流水不同的观点中,揭示着人物为人处世的缺陷,指向人物的“缺点”或“弱点”。
二、寓言的教学要领
严文井还说:“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是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阅读寓言故事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故事的归纳、推理、解释、评价等思维能力。寓言教学要能引导学生在聆听故事、阅读故事、讲述故事、回味故事的过程中,体味寓言背后所隐藏的人生智慧,丰富学生的人生经历,启发他们以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关联自己的生活,警醒自我,积累生活经验,领悟人生智慧。具体的寓言教学要领有:以还原的形式,走进寓言故事;以推理的形式,揭示故事寓意;以链接的形式,提升言说品质。
(一)还原,走进寓言故事
故事是寓言的言语存在。组织学生以读寓言、讲寓言的形式走进寓言故事,让故事中的人物“活”起来,让文字中的故事“动”起來,让学生置身于鲜活的故事场景中,初步感受人物形象与情节冲突,能让他们在玩味故事中触摸到寓言故事的叙事艺术。
1.朗读故事。
读故事,是了解故事情节、初识故事人物的前提。人物会在故事中开口说话,语言是故事情节展开和推进的重要方式。朗读寓言故事,就是要读活人物的语言,以人物语言勾连起寓言情节,从而走进故事。
寓言单元中,除了文言文《守株待兔》采用的是第三方叙事的形式,《陶罐和铁罐》《池子与河流》采用了人物对话的方式,《鹿角和鹿腿》运用了人物独白的方式。四篇课文都有朗读的要求。《守株待兔》一课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注意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陶罐和铁罐》一课要求“结合课文中描写陶罐、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说说陶罐、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再分角色朗读课文”;《鹿角和鹿腿》一课要求“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鹿的心情变化”;《池子与河流》一课要求“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几篇课文,尤其要注意朗读人物的语言,以故事语言撑起不同的故事场景。
寓言故事的语言一般分为叙述语、对话语和心里话。朗读叙述语,要读得自然、流利,语气、语调起伏不宜太大。朗读对话语,要有角色意识,语气、语调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说话的意图。朗读心里话,语音应该略低一点,因为是对自己说的话。如,引导学生朗读《陶罐和铁罐》一课,要启发学生分别想象陶罐说话时谦虚的神态与铁罐说话时傲慢的神态,感受陶罐的低调和铁罐的自大,并读出相应的语气语调。又如,引导学生朗读《池子和河流》一课,要提醒学生关注池子和河流不同的志向,读出池子和河流对话时不同的意图。再如,引导学生朗读《鹿角和鹿腿》一课中鹿的心里话时,要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主人公,结合故事的语境,关注语气词“咦”“啊”“唉”“哎呀”和标点符号“?”“!”,借助语气词和标点符号读出相应的语气,感受鹿的心路历程。读好了这些寓言故事中人物的“话”,也就能初步读懂寓言故事;初步读懂寓言故事,也就能基本还原故事了。
2.讲述故事。
畅销书作家丹尼尔·平克说:“讲故事将会成为21世纪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复述故事也是课标和教材强调的能力之一。寓言的主体部分是故事,故事总是可以用来讲的。引导学生讲述故事,对学生充分了解故事、有序组织思维、合理组织语言,都是很好的锻炼。
《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两课在课后习题中都安排了讲述的要求。《陶罐和铁罐》一课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鹿角和鹿腿》一课要求学生根据“角,美丽,欣赏,差点儿送命;腿,难看,抱怨,狮口逃生”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本单元的寓言其实都可以让学生讲一讲,在提升复述能力的同时强化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为悟得寓意打下基础。
一般而言,只有一个人物的寓言故事,可以沿着“起因—经过—结果”的线索,将故事浓缩成三部分讲述。如,教学《守株待兔》一课,就可以让学生借助注释,根据“宋人种田时遇到了撞株而亡的兔子—宋人坐在田里等再有兔子撞株而亡—宋人没等到兔子却荒了田地”的故事线索讲述故事。
涉及两个人物的寓言故事,可以抓住人物之间不同的做法和结局对比讲述。如,教学《陶罐和铁罐》《池子与河流》两课,可以让学生分别围绕陶罐和铁罐、池子与河流对待同一件事情时不同的态度讲述故事。
讲述故事的目的不在于背诵,也不止于理解,而是要引导学生搭建寓言故事的结构图式,触摸故事的叙事结构。如,《鹿角和鹿腿》中给出的讲述提示分别指向鹿对待自己“角”和“腿”的初始态度,以及遇到危险后对“角”和“腿”态度的转变。让学生循着鹿的态度讲述故事,有助于他们在体悟该寓言对比叙事结构的同时触摸到讲述该寓言故事的诀窍。
故事的讲述还要有对象感。对着别人讲寓言故事要凸显故事中人物的反常之处和情节的反转之处,既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也能够引发他们的思考。
(二)推理,揭示故事寓意
寓意是寓言的言语本质,也是寓言阅读与教学的重心。仅仅止步于了解故事表面情节的教学,显然没有触及寓意这一本质。如此,也就失去了寓言教学的价值。寓言教学,须引导学生经由层层推理,抽丝剥茧,最终抵达揭示故事寓意的“彼岸”。
1.追踪人物思维。
寓言故事中的人物思维是理解寓意的“入口”。寓言故事一般通过描写人物外在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等表现来反映人物的内心思想,阅读时可以借助人物的外在表现,揣摩人物的内心,理清人物的思维。
寓言单元的四则寓言都通过课前导语和课后习题提出了领悟寓意的要求:《守株待兔》一课,说说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陶罐和铁罐》一课,说说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明白了什么道理;《鹿角和鹿腿》一课,根据给出的两种说法,说说自己赞成哪一种,阐明理由;《池子与河流》一课,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池子和河流的观点,自己更赞同哪一种。教学中,教师要在指引学生梳理寓言人物所思所想的基础上揭示寓意。《陶罐和铁罐》《池子与河流》中人物的言为心声,《守株待兔》中宋国人的内心世界,《鹿角和鹿腿》中鹿在遇险前和遇险后的内心世界,都要关注到。还要特别关注人物思考时不同寻常的思维方式。如,《守株待兔》中宋国人“因释其耒而守株”的特殊想法。又如,带着学生揭示《陶罐与铁罐》一课的寓意,我们梳理铁罐说话时的态度和内容,发现课文主要凸显了铁罐对陶罐的三次奚落。铁罐说话的态度从“傲慢”到“轻蔑”再到“恼怒”,铁罐对陶罐的称呼从“陶罐子”到“懦弱的东西”再到“不能和我相提并论的东西”。三次奚落,铁罐的态度一次比一次傲慢,语言一次比一次刻薄。从铁罐的傲慢和刻薄中,学生就发现铁罐是不断在用自己的长处贬低对方的短处,从而显摆自己的威风,由此领悟到“人不能骄傲自满,要看到对方的长处”的寓意。
2.聚焦情节反转。
寓言故事常常会出现情节的大反转,故事的结局往往出人意料,甚至有矛盾处、荒谬处。抓住这些出人意料的“大反转”“矛盾点”“荒谬点”展开讨论,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对寓意的理解。
带着学生推理《守株待兔》一课的寓意时,笔者先让学生读好“应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的节奏,再联系“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发现“复得兔”是农夫的希望,“兔不可复得”是故事的结局。由此又启发学生想象在春天播种、夏天耕耘、秋天收获时,其他宋国人都能看到农夫“释其耒而守株,而兔不可复得”的场景,让学生抓住“冀复得兔”和“兔不可复得”之间“复”的反转处对比思考,学生就发现了“人要脚踏实地,不要心存侥幸想着不劳而获”的寓意。
3.关联角色体验。
故事讲的是别人,读故事的是自己。体悟寓言故事寓意,要启发学生关联角色体验,让自己置身于故事之中,想角色所想、做角色所做,理性审视角色言行,深入体悟寓言寓意。以《鹿角与鹿腿》一课为例,教学时,笔者结合课后练习第3题,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将鹿前后态度的变化与自身的生活经验关联起来:如果你是这只鹿,有了这次经历以后,你回去后会对家人说些什么?如果你的家人也有和你之前一样的想法,你会如何劝说他们?如果你是这只鹿的家人,听了鹿的经历以后,你又有什么想说的?学生在交流中关联鹿的体验,深入思考后便发现了寓言的寓意: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都有自己的价值,不要只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求实用。
(三)链接,提升言说品质
寓言指向勸喻他人,因此会表现出一定的言语交际功能。那些具有言语智慧的寓言名篇历久弥新,有的还浓缩为成语和歇后语,产生了广泛影响。寓言教学再往深处走,就是通过链接言说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求寓言中的言语智慧,并以此提升自我的言说品质。
1.链接阅读素材。
链接与寓言性质接近的阅读内容,挖掘其中的言说元素,即“借”人物的“言”叙说故事,“借”故事的“说”传达寓意,进而领悟寓意的本体性,能让学生走出“鸡同鸭讲”的“牢笼”,把阅读重心聚焦在寓意理解上,提升认知力、理解力与表达力。
《守株待兔》一课和《陶罐和铁罐》一课均安排了与寓言寓意接近的阅读链接,意在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学习。《守株待兔》一课的阅读链接是《南辕北辙》,要求学生和同学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陶罐和铁罐》一课的阅读链接是《北风和太阳》,要求学生和同学交流“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南辕北辙》中的坐车人和《守株待兔》中的宋人都有可笑的地方,通过对宋人错误心理的挖掘和坐车人言语荒谬可笑的探究,学生便能发现错误的思维方式对于言行的错误指引,从而提醒自己要以正确的思维指导自己的言行。《陶罐和铁罐》中的铁罐、《北风和太阳》中的北风,在性格上都有傲慢自大的特点,这是导致他们最终结局的关键因素。学生将二者结合起来读,就明白了谦虚言行的重要性。
阅读素材的链接,可以是单篇链接,可以是同一作家的寓言故事链接,可以是同一角色的寓言故事链接,还可以是与寓言故事相关的整本书链接。如,教学中,可以推薦学生阅读克雷洛夫寓言中的其他故事,去欣赏寓言诗的特点;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伊索、克雷洛夫和莱辛的《狐狸与葡萄》,在比较中发现,故事的寓意改变了,狐狸的形象也就随之改变;可以将《守株待兔》作为导读篇,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去认识中国古代寓言本来的样子,去发现它们产生的原因,去寻找寓言背后的故事等。
2.链接读写素材。
可以鼓励学生依据故事情境去续写故事。如,学完《守株待兔》一课,让学生围绕“宋国人会怎样嘲笑那位农夫”“农夫在饿死前会对自己说些什么”“农夫的儿子会怎样劝说他”等主题续写故事,让思维延伸,从不同角度展示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可以让学生仿照故事结构编写故事。如,学完《陶罐和铁罐》《北风和太阳》之后,再创造一个类似性格的人物,让学生编写一个相似结局的故事。
可以提供寓意,让学生创写寓言故事。如,教完本单元,笔者让学生根据“人要脚踏实地,不要心存侥幸想着不劳而获”“人不能骄傲自满,要看到对方的长处”“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求实用”“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甚至磨灭”等,选择其一,联系生活创编小故事。相对来说,这一要求对三年级的学生难度较大,可以视学情进行选择性尝试,不要做过高要求。
3.链接生活素材。
寓言故事不仅能让学生获得很多启示,明白很多道理,还能让他们将故事与生活中的人和事关联起来,发挥寓言在生活中的“导引”功能。寓言教学有必要链接一些生活素材,让学生的寓言学习思维更开阔,理解更透彻,还能以寓言来指引自己的生活。
可以从寓言故事本身出发,让学生去寻找寓言中蕴含的生活的影子,说一说这些寓言可以对谁讲。如,教完《守株待兔》,让学生联系生活,梳理身边那些一天到晚想着不劳而获的人,想想如何将这个寓言巧妙地讲给他们听,同时向他们传递要靠自己的劳动获得成功的道理。可以设置以“劝说”为目的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劝说身边那些不劳而获的人。
还可以创设“马小虎在班级寓言故事交流会上抓耳挠腮,支支吾吾,讲不清故事内容”的情境,让学生选择学过或者读过的寓言故事,巧妙地以故事启发马小虎,也可以自己创编一个寓言故事劝说马小虎。
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表演寓言,把握寓言人物的身份和性格,演出人物的言行和神态。这也是学生在朗读故事、讲述故事基础上能力提升的表现。
参考文献:
[1] 梁昌辉.走向言语生命的敞亮[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9.
[2] 戎敏.开展深度学习,汲取寓言智慧[J].语文建设,2020(9).
[3] 丁嫄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寓言教学革新——大单元校本课程设计与实施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