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小学英语语篇教学

2021-08-30李丽

关键词:整体教学主题意义语篇教学

李丽

摘要:引导学生探究主题意义,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以主题意义牵引英语语篇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深度学习的过程,也是推动学生学习语言知识与理解主题内容“并进”的过程。以主题意义牵引语篇教学,需要做到:逐层解读,把握语篇的主题意义;依托主题意义,定位语篇的教学目标;主题意义引领,整体推进语篇教学。

关键词:主题意义;语篇教学;整体教学

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课程目标倡导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引领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引导学生探究主题意义,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教学是当前英语教学发展的新动向。以主题意义牵引英语语篇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深度学习的过程,也是推动学生学习语言知识与理解主题内容“并进”的过程。

主题是指文本所传递的中心思想和核心观念。主题意义是指主题呈现的深层含义,往往与文本内容、语言特征以及社会环境相关,与文化内涵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关。语篇是意义的载体,主题意义是语篇意义的升华。探究主题意义,以主题意义牵引英语语篇教学,能让学生在参与质疑、检索、调查、研究、检验等认知活动的过程中获得高阶思维的发展。本文将以译林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4 Road safety为例,阐明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语篇教学探索。

一、逐层解读,把握语篇的主题意义

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课堂教学,是围绕一定的主题确定课堂教学的目标,选取课堂教学的内容,组织课堂的教学活动。深度解读文本,准确把握主题意义,是有效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的起点。语篇教学中,主题意义是语篇的写作指向,是从语篇话题中提炼出来的核心思想,不仅能体现文本的教学意义,更能凸显英语学科促进生命成长的重要价值。

提炼语篇的主题意义,需要在立足学生对话题已有认知的基础之上,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剖析,不僅要明确语篇想要阐释的话题,还要明白语篇包含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训练点,以此搭建语篇内容与学生背景知识、认知水平的结合点,使学生能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即将学习的新内容自然地衔接起来,提炼出语篇的主题意义,为探究活动的开展提供载体和平台。逐层解读,有助于分析和提炼语篇所蕴含的主题意义。

笔者对Unit 4 Road safety中的语篇内容进行分层解读,分别对语篇的主题、内容、结构、言语和编者观点等给予深层次的解读,分析并提炼主题意义。

第一层级,以“What”为方向,引导学生探究语篇的主题和主要内容。聚焦文本标题“Road safety”和语篇图文内容,学生就能发现,本文是一个以“道路交通安全”为主题的叙述式语篇,主要介绍了行人在有或没有斑马线、交通信号的路况下安全通过马路的方法以及在马路上禁止的危险行为,探讨了树立安全意识和形成安全行路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第二层级,以“Why”为方向,引导学生探究编者的意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读语篇内容可以看出,编者主要介绍了行人过马路时必须遵守的交通规则,不仅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交通安全的常识,更在于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醒他们珍爱生命,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第三层级,以“How”为方向,引导学生探究语篇的结构和言语特点。语篇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road safety”的话题:一是“How to cross the road with a zebra crossing?(怎么通过斑马线)”,二是“How to cross the road without a zebra crossing?(怎么通过没有斑马线的路段)”,三是“What are the other rules when you walk on the road?(还有哪些路上行走的规则)”。这三个层面的核心词汇、核心句式涵盖了包括交通标志、安全行路步骤、交通规则等在内的细节,旨在帮助学生在探究主题意义的活动中感知理解、迁移运用并学会表达。

通过三个层级的解读,笔者和学生确定了语篇的主题意义,即“交通安全,人人有责”——人人都要树立“安全第一”的交通意识,明确交通规则,并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二、依托主题意义,定位语篇的教学目标

提炼出主题意义后,就需要依托主题意义定位语篇教学目标,以目标带动整体教学活动。整合指向主题意义的语篇教学目标,使之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开枝散叶”,首要的是确定语言层面和主题层面的教学目标。

针对Unit 4 Road safety中的语篇内容,立足主题意义,笔者设定的基于语言的教学目标为:通过课前预习和课中的学习活动,能理解“行路交通安全”的文本内容;根据核心问题梳理、加工和分析已获取的信息;能在真实的情境中合理地运用核心句式“First you must/mustnt... Then, you can/cant...”进行表达,完成真实的交际任务,逐步内化语言。在此基础上,笔者又设定了基于主题的教学目标:明确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意义,牢牢树立“交通安全,人人有责”的意识;分析和综合不同路况下安全过马路的交通规则;借鉴文本中的语言框架,结合日常的生活经验,介绍或谈论安全行路的规则,养成安全的交通行为习惯。

整合以上两项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了语篇教学目标:一是感知、理解语篇的内容,树立强烈的交通安全意识;二是以核心句式“First you must/mustnt... Then, you can/cant...”分析、概括主要内容,明确不同路况的交通规则;三是迁移、运用“First you must/mustnt... Then, you can/cant...”核心句式,养成良好的交通行路习惯。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目标设置,教师要善于将语篇、语境、语用三者有机结合,把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提升、素养发展整合到基于真实任务的主题情境中,让学生在此情境中进行有意义的探究互动,深层次理解语篇内容,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这样的目标引领,使得学生通过真实的语言迁移运用,正确、流畅、得体地使用语言,熟练掌握了相应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三、主题意义引领,整体推进语篇教学

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整体推进语篇教学,强调对整篇文章内容的整体了解,不主张将语篇内容拆成若干词句,做逐词教学、逐句分析的“碎片化”处理,这就需要活动的设计始终围绕主题意义,从整体入手,整合学习内容。聚焦主题意义,引导学生锁定语篇标题、推进分层阅读、创设相关情境,整体把握语篇内容,由浅入深地探究和感悟主题意义。

(一)锁定语篇标题,关联主题意义

标题是语篇的眼睛,它能通过结构鲜明的词串或高度凝练的语言,准确地表达文本的大意。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标题的重要性,以此关联主题意义,或启发学生借助标题整体探知语篇内容,或关联标题预测语篇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进一步阅读语篇的欲望。

Unit 4 Road safety的语篇教学中,上课伊始,筆者锁定标题,关联主题意义,引导学生采用头脑风暴和联系实际的形式,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解读标题 “Road safety”,初步感知语篇的主题——

师(出示图1)What can you see on the road?

生We can see cars, bikes, ebikes, the traffic lights, policemen and many people.

师Is it safe on the road when you cross the road?

生No, its not safe.

师Why its not safe on the road?

生Because there are a lot of cars. They run fast.

生Sometimes there isnt a zebra crossing.

生Sometimes there are no traffic lights.

生Some people cant follow the traffic rules.

师Can you cross the road by yourselves?

生Yes, I can.

生No, I cant.

师Who do you cross the road with?

生I cross the road with my parents and grandparents.

师Why?

生Because there are so many cars on the road. I am afraid of the cars.

上述教学,围绕标题“Road safety”组织学生头脑风暴,并关联生活实际感知主题意义。经历了头脑风暴,有的学生意识到,马路上车辆多、车速快,有很多不安全的因素;有的学生看出,马路上的情况不同,过马路必须“眼观六路”等。在此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解读标题,更是唤醒了他们的已知经验,如根据交通标志小心通过;和家长或路人一起穿过马路等。这些已知经验,激发了他们探究主要内容的兴趣,为他们深入领悟和深化主题意义做好了铺垫。

(二)推进分层阅读,感知主题意义

解读语篇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记忆、应用等浅层次水平,教师需要设计分层阅读活动,组织学生通过对核心问题的分析、判断、推理、检验等,投入高阶思维活动,深入解读、加工语篇信息,感知主题意义,把握文本所传递的核心思想、育人价值。在本语篇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参与三个步骤的学习活动,分层阅读感知主题意义。

步骤一,围绕“How can we cross the road with a zebra crossing safely?(怎么安全地通过有斑马线的路段?)”“How can we cross the road without a zebra crossing safely? (怎么安全地通过没有斑马线的路段?)”“What other traffic rules when you walk on the road?(还有哪些路上行走的交通规则?)”三个主线问题,让学生以快读、略读、寻读等方式,获取语篇中有关traffic rules(交通规则)的信息,并通过处理文本信息提高理解能力。这一阶段,学生抓取到“look at the traffic lights(观察交通信号灯)”“wait on the pavement(在人行道上等待)”“dont play on the road(不要在路上玩耍)”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他们进一步感受到了面对不同路况时必须遵守的交通规则,由此加深了他们对语言所承载的主题意义的理解。

步骤二,学生四人一组,介绍或表演不同路况下如何过马路。下面再现两个小组的表演——

A组:

生How can we cross the road with a zebra crossing?

生First, we must look at the zebra crossing and then wait for the green man.

生Red man, stop! Yellow man, wait! Green man, Go!

生Look! It is the green man. Now we can cross the road safely.

B组:

生There is no zebra crossing. How can we cross the road now?

生Dont worry. First, lets wait on the pavement and look out for cars and bikes.

生We must look left, then right and then left again.

生Look! There arent any cars and bikes. We can cross the road now.

此阶段将学生对三个主问题的理解融入具体的实践,很好地激活了学生的认知,促使他们积极地将已有认知、生活经验与语篇内容关联起来。在不同角度的内化体验中,他们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又往前走了一步。

步骤三,出示行人过马路闯红灯的照片(见图2),以问题“Some people cant follow the traffic rules. They often cross the road when there is a red man. What will happen?(有些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他们总是在红灯亮的时候过马路。这样会发生什么?)”為引领,让学生小组讨论这种行为的后果,并提出安全出行的倡议。学生结合自己的出行经验,设想出“There will be an accident. Because there are so many cars. They run fast. (这将会引发交通事故,因为有那么多汽车,它们跑得飞快)”“Its very dangerous. Cars and bikes will run into others.(这非常危险,汽车、自行车很有可能撞到人)”等可能的后果。之后,围绕问题“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the men?(你想对这些人说些什么?)”,学生作出自己的思考,发出“Stop! Its too dangerous!(止步!太危险了!)”“Look out! You will be hit by the car.(小心!你可能会被撞到。)”等呼吁,并倡议身边的人“Follow the traffic rules!(遵守交通规则!)”“Be safe on the road !(路上行走要注意安全!)”。

三个步骤,教师围绕主题意义设计描述、阐释、表演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经历“梳理信息—处理信息—实践体验—思辨分析—内化认知”的过程中,由浅入深地分析了语篇内容,于持续“输出”中加深了对语篇内容的感知,及时内化了文本知识,实现了对主题意义的“深度理解”,更好地达成了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三)迁移语篇信息,深化主题意义

以主题意义牵引的英语语篇教学,需要将语篇特定的主题意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密切关联,注意调动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推动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深度学习。可以创设具体语境,让学生在由此及彼的灵活迁移中内化语篇信息,建构和完善新的概念,深化主题意义。

笔者通过出示学校附近不同路口的照片,创设了“上下学路上如何安全过马路”的情境,与学生展开交流——

师There are some busy roads near our school. How can you cross the Renmin Road safely?

生First, we must look for a zebra crossing. Then, we must look at the traffic lights...

师How can you cross the Tongdu Road safely? Can you find the traffic lights nearby?

生No, we cant. So we can wait on the pavement and look at the policeman.

师Why?

生Its safe on the pavement. The policeman can show us how to cross the road safely.

……

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他们的语言和思维在主题意义的探究下完全被激活了,已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判断、选择并表达安全、规范地过马路的方法。此时,笔者让他们在组内分享并讨论家人、同学或朋友的行路安全意识以及对他们的评价和建议。学生结合自己的身边人、身边事,给出的建议有“My grandpa often crosses the road when there is a red man. Its very dangerous. Red man, stop! Green man, go! Yellow man, wait! He must follow the traffic lights.(我爷爷经常闯红灯,这非常危险。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我们必须遵守交通规则)”“My father often plays his mobile phone when he crosses the road. Its not safe. He mustnt do that. He must look out for cars and bikes.(我爸爸经常会在过马路的时候看手机。这很不安全。他不能那样做,他必须小心路上的汽车和自行车。)”

可见,通过模拟真实情境以及与同伴交流合作探究“行路安全”的主题意义,学生不仅高效掌握了语篇句式“First you must/mustnt... Then, you can/cant...”,还能灵活整合、应用和创造语篇句型,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所收获,真的是事半功倍。

主题意义是英语语篇教学的“魂”。正如梅德明老师和王蔷老师所建议的,在英语语篇教学中,学生既可以学习如何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在语篇主题情境中建构意义,又可以透过语篇的深层意义领悟语篇的文化意识,拓展思维方式,提高思维品质,增强学习能力。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充分解读语篇,准确把握主题意义,围绕主题意义,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关联性、体验性和实践性强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在感知、体验和运用语篇信息的过程中不断内化知识结构、增强体验感受、深化主题意义,实现思维品质的提升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梅德明,王蔷.改什么?如何教?怎么考?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

[2] 沈国锋.主题意义探究理念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2021(26).

猜你喜欢

整体教学主题意义语篇教学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下)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上)
整体教学:儿童数学教学的智性建构
译林版小学英语story time板块整体教学的探索
关于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探讨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思维导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
基于策略指导的语篇教学活动层次性设计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劳娜古迪荪诗歌主题研究